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探讨论文_黄亚牛

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探讨论文_黄亚牛

英德市黎溪镇规划建设管理所 广东英德 513025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展开了探讨,对低碳与新型城镇化两者的发展关系作了详细阐述,并在分析了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规划

在“低碳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城镇化的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城镇化的规划工作涉及到了千家万户,更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英德市黎溪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集中有效资源,调动有利因素,落实政策措施,以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推动产业和城镇布局的优化结合,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英德市一颗颇为耀眼的新星。

1 低碳绿色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低碳理念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创建新型城镇是迎合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城市化时代,然而全球变暖的情况却成为了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更是为世界各国所烦恼。如今世界各国已经就实现低碳经济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国也在积极向此方面靠拢,在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同时,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并全力推行低碳经济,使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实现可持续发展。英德市黎溪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完善城乡发展规划,彰显地方产业、文化、生态特色,力求塑造特色鲜明的城镇风貌。

2 英德市黎溪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黎溪镇位于英德最南部、北江河畔,是英德南大门。东经113°15′,北纬23°55′。全镇总面积296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32280人,水陆交通便利。东与佛冈接壤,南与清新相连,北距英德市区35公里,南距广州98公里,距清远40公里,是英德市联系清远、珠三角的桥梁和纽带。由于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镇址由北江西岸往东岸迁移,坐落于银英公路边。新镇初具规模,集镇人口13000多人。

2.1 黎溪镇产业状况

黎溪镇多年来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由于黎溪镇是移民大镇,60%是移民,涉及移民有2万多人,耕地稀少,土地流转难。为了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黎溪镇支持当地企业扩建,就地解决移民就业。该镇物产丰富,近几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非常重视发展高效农业,现今全站拥有各类果树65000多亩,其中砂糖桔60000多亩,投产的8000多亩,蒿水竹26000亩,笋竹12000亩,各类蔬菜6600亩,尤其是大湖村的沙糖桔皮薄清甜,成为英德一大特色农业,规模与品质得到省农业部门的认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注册了彩虹桥牌商标,该镇获得中国经济林协会颁发的“中国砂糖桔名镇”的称号,区划调整是黎溪砂糖桔面临的一次机遇,如继续把黎溪砂糖桔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黎溪乃至英德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提升,对本镇及周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助推力。

2.2 黎溪镇城镇建设状况

英德市黎溪镇位于北江河、银英路旁,现镇区街道呈井字型分布,设计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可容纳3—5万人,现常住人口2.15万人。镇区内设有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各一所,有年储蓄额1.5亿元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南面建有超过2000工人的佳美达玩具厂,其它配套设施完善,布局科学合理,北江河边建有江滨公园,镇容镇貌整洁,城镇建设已具规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低碳绿色城镇化规划的策略

3.1 转变观念,科学定位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然而我国目前在政府职能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不仅无法很好地实现低碳经济,甚至会威胁到城镇化的正常发展,今后应在各个地区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使政府人员、人民群众均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且国家要针对此方面对政府职能做出明确的规定,确保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摒弃原本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理念,建立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些年来,黎溪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农业稳镇、工业立镇、旅游旺镇、人才兴镇、科技富镇、教育强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同时为海内外客商来这里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提供了许多便利和优惠条件,并将严格按照《英德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使广大投资者能获得优厚回报。

3.2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模式

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给人们创造更优质的生活环境,然而这一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使得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且资源的过度消耗也使得今后的发展情况堪忧。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今后城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加强对当地农民的政策扶持,也要将各个不同群体的利益做到兼顾,使城镇化发展成为为人们谋福利的重要途径,这对于促进城镇化发展而言十分有利。衡量一个地区是否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教育水平。黎溪镇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不断完善中小学校硬、软件建设,中学、中心小学均被评为清远市一级学校,2006年黎溪镇顺利通过清远市教育强镇达标验收,成为英德市仅有的两个教育强镇之一,由于教学条件、教学质量的提高,吸引了临近连江口南坑、小樟、大樟村民子弟来本镇就读。当人们感受到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益处后,其也会主动投入到此方面建设中,另外,当地政府应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保证当地人们的基本权益。

3.3 全面推动低碳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若要全面推动低碳城镇发展,则应针对工业发展方面进行改造和优化,目前来看我国各个城镇均存在工业生产分布不均的情况,今后可以将所有的工业生产进行综合管理,如可以开辟专门的区域进行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虽然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若能够将其进行隔离,并利用高新科技做好废物处理的工作,则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但若要真正实现这一举措,势必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因此是否要实施这一举措,依然要根据各个城镇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定。

3.4 推进生态旅游业

英德市黎溪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景点之多、景色之美,令人叹为观止。距离新镇不远处有远近闻名的白水寨瀑布,飞来峡水库关闸后,全镇有8000多亩湖面,湖面荡漾,波光粼粼,库湾走廊,九曲回环,风光旖旎,还有大庙峡、香炉峡、铜鼓石、通天洞等景点。目前旅游业正努力减少或少使用高耗能、高排放的旅游接待设施,提倡和鼓励支持与生态环境相得益彰的小型乡村酒店和文化民俗特色接待户;限制大规模高耗能的旅游项目,鼓励景区和旅游企业使用低能耗的技术和材料;积极倡导新的低碳旅游方式,精心设计自行车出行、露营、徒步等环保线路,方便和吸引游客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积极倡导人们在旅游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如旅游时设计植树活动、认养山林和认养保护名木古树等,这些工作正逐渐展开。

3.5 倡导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部分,因车辆数量的增多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我国如今也在倡导实现低碳生活,可以在改变出行方式方面着手,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方式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也利于人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可谓一举两得。政府要让绿色交通全员参与,首先要通过公益广告、开办集体宣传活动等形式鼓励人们积极使用环保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其次要完善公共交通设施,逐步淘汰污染高、设施不健全的公交车,引进新型天然气公交;完善相关站点建设,为群众出行提供方便;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使群众的满意性得到提高。最后要合理规划道路,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城市规划时一定要让绿色交通先行,必须优先保证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只有合理的道路规划,才能使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有发展的空间。同时,交通管理部门要对占道乱停现象进行有力的查处,为绿色交通提供有力保障。

4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绿色理念作为带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理论载体,在新型城镇化的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广大城市建设规划工作者要立足于当前的城市发展现状,在城镇的绿色环保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低碳规划策略,为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职建仁、王紫燕.低碳经济下重庆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别.2016(12).

[2]张倪.多路径推进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J].能源研究与应用.2014(01)

[3]韩青,刘合林.城镇低碳生态规划实践与探索[J].小城镇建设,2009(12)

[4]蔡宁,丛雅静,吴婧文.中国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基于SBM-DDF模型的双维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论文作者:黄亚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低碳绿色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探讨论文_黄亚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