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_会计论文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_会计论文

关于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经营业绩论文,评价指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要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首先要明白经营业绩的内容。所谓经营业绩,即经营成果,它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利润(或亏损)。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者,虽然不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需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对经营成果进行检查,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采用以下四种财务指标:会计收益指标,企业市场价值指标,剩余收益指标和经济增加值指标。

一、会计收益指标

会计收益指标包括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的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会计收益指标的优点在于:净利润等指标可以从公开的财务报表直接获取,相对于其它评价指标而言信息消费成本较低,并且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计算,易于为广大投资者所理解。但随着企业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发展为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传统方法越来越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按照公认会计准则,会计收益的计算未考虑所有资本的成本,仅仅解释了债务资本的成本,然而却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本来源,一般由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部分组成,权益资本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本要素也具有机会成本。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是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在应计制会计下,由于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具有相当的弹性,使得会计收益存在某种程度的失真,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单凭报表业绩决定经营者的实际工作绩效和报酬很可能是不恰当的。

3.会计收益是一种“短视指标”,利润的增加并不一定就导致现金流量的同步增加。片面强调利润容易造成经营者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科技开发、产品开发、人才开发,从而与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相背离,不利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二、企业市场价值指标

企业市场价值(上市公司即为其普通股票的市场价格)也是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一项传统方法。但股票价格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是管理者完全无法控制的。因此,完全将管理者的报酬与股票价格挂钩也不一定是一种高效率的管理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这还可能会加大公司管理人员所承担的风险,导致其行为偏离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方向。另外,尽管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本目标已被企业广泛接受,但是最大化股东财富同最大化企业的总市场价值并不一致。一个企业的总市场价值总可以通过筹集和投资尽可能多的资本来获得增加,这种行为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有利于经营者。然而,这种策略很少符合投资者的最佳利益,因为它忽视了权益资本具有机会成本并应获得合理投资报酬的事实。

三、剩余收益指标

它是为了弥补利润指标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剩余收益=净利润-权益资本成本。采用该指标的优点在于:1.较全面地体现了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要求,弥补了会计收益指标的不足;2.允许使用不同的风险调整资金成本,符合现代财务理论的要求,现代财务理论认为不同的投资有不同的风险,企业应按风险程度调整其资金成本;3.可以促使经营业绩评价的目的与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从而引导企业经营者采纳高于企业资金成本的决策,克服了投资报酬率指标的不足。

但是使用剩余收益指标也存在缺点,具体表现在:1.剩余收益指标是绝对数指标,不便于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比较,规模大的部门容易获得较大的剩余收益;2.剩余收益计算公式中含有净利润,因此它同样具有会计收益指标的第二个缺陷;3.对权益资金成本率的计算和确定有一定的难度,具有多种选择性,若选择不慎,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经济增加值指标

由于以上的传统评价方法都不尽人意,因此企业的投资者都迫切需要一些新的财务评价指标来确定企业的经营业绩。经济增加值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定义是一定会计期间企业使用一定量的资产创造的全部收益减去该资产的使用成本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期初总资产。与传统的会计收益指标相比,EVA(经济增加值指标)具有以下优点:

1.考虑了所有者权益资本成本。考虑资本成本是EVA 指标最具特点和最重要的方面,根据传统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大部分企业是盈利的,但在实际中,那些盈利少于权益机会成本的企业的股东财富实际是减少的,许多国有企业就是处于这样一种虚盈实亏的状态,企业只有在投资收益率超过资产的使用成本时才是真正盈利,股东的财富才真正得到增加。

2.能够尽量剔除会计失真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指标如会计收益、剩余收益由于是在公认会计准则下计算而来的,因此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会计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而对于EVA来说, 尽管传统的财务报表依然是进行计算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它要求在计算之前对会计信息来源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尽量消除公认会计准则所造成的扭曲性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地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3.将经营业绩评价与企业决策联系在一起,使用EVA 指标可以促使企业经营者不仅要注意所创造的实际收益的大小,而且还要考虑所运用的资产的规模以及使用该资产的成本大小,这样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目标就能与投资者的动机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企业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

通过对以上四种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会计收益指标虽然存在种种不足,未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但由于其在实践当中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且容易操作,因此在现阶段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在使用时必须结合其它指标一起分析,以免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发生误解,造成决策失误。

第二、剩余收益指标克服了会计指标未能反映权益资本成本的缺陷,使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与企业的财务目标更趋一致,但是它本身也是在净利润基础上改进的,因此也具有相当的水份,不能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但其观念可用来评价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营业绩。

第三、企业市场价值由于受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并且与现代企业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并不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理想选择。

第四、经济增加值虽然目前的实证研究结果未能有效地证明该指标的优越性,但其在欧美国家中被许多著名跨国公司所广泛采用,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给予我们寻找出能真正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指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指标应该能从股东财富增加的角度反映企业者的经营业绩,通过将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与这种指标挂钩,引导经营者努力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

标签:;  ;  ;  ;  ;  ;  ;  

国有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探讨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