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论文_陈艳华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论文_陈艳华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新场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与主旨,在实现德育与心育全面发展的同时,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在小学班主任的教学工作中实施开来。本文将对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实现心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小学的教育工作水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主任;渗透;实施

在我国随着教育体制与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于素质教育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渗透与实施将越来越受关注。心育与品育工作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在实际的教育工作过程当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学生成绩当中,而对学生心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地实施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1.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现状

1.1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尽管素质教育理念从提出到实行开来已经多年,但是目前在部分小学,尤其是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学校。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方式还处在较为传统的模式当中,因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些教师将教学的重点都放在了成绩的提升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在教师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进行学习,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使得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焦虑、恐惧、自卑的心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1.2对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流于形式

目前,在多数的小学中,班主任对于素质教育重视度不高,尽管班级中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却过于形式化,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也只是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让学生自己看一些健康教育的书籍或者背诵心理健康的知识内容,以应对教学考核。其教学方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相违背,在一定程度上还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负担,甚至产生了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误解,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2.1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小学阶段中的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实现健康的心育、德育教育是保障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因小学生身心正处于发育时期,受阅历的影响,还尚未具备成熟的思考辨识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遇到突发的生活困难时期,会显得慌乱无措,比如出现亲人的故去,家庭之间发生矛盾以及亲人突然患病等情况时,将会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鼓励其勇敢面对现实,对生活要充满信心,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达到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避免心理出现障碍。

2.2提升教师班级管理的效率

对于教师来说,对班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是实现班级有序管理的重要前提。对小学班主任来说,对小学生进行管理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尤其是因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又缺乏成熟的思维判断意识。使得学生之间因矛盾产生的安全问题频发,学生之间经常因发生矛盾出现吵架,打架的情况。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平时缺乏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而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获得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进而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过激、性格暴躁等方面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实现班级的团结与和谐。对于提高班级的团结力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3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内容

在社会经济与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现代,德育、心育的教育工作在小学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对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实现德育与心育整合的情况下,在班级中通过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来对班级进行有序的管理,将会使得班主任的教学内容得到丰富,能更好的对小学生的性格、品德进行培养与塑造,最终促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将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传统节日或法定节假日的主题班会当中,如:清明节回乡祭祖不忘祖宗恩泽,国庆节感谢祖国带来繁荣安定的生活,中秋节感受亲人团聚的亲情等,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健康的心理培养,树立正确的情感与人生观。另外,班主任要积极的去学习管理班级的方法,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管理班级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4更新小学教师教学观念

因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与思维方式的影响,部分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是对学生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随着教育部门对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应积极创新新的教学方式,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促进班主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的教育理念,将为班主任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1]。班主任也应积极主动的对学生心理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以贯彻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为教学宗旨,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如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3.1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在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要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进行革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全面成长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只注重教学成绩的模式,积极创新新的教育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班主任作为教育者,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不断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而引导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此外,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纳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不断的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借鉴新时代的教学成果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工作中逐渐渗透出来[2]。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举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以主题讲座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讲,其中可以为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讲解,对于不方便设计隐私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心理信箱的方式让班主任进行逐一的开导。或者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心理教育的电子邮箱,以方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2营造集体氛围,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学校班级是一个共同的整体,是一个大家庭,而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若在沉闷的班级环境中,学生通常会产生各种消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压抑等。而开放愉悦的班级环境,学生将会感到心情舒畅,进而增加班级的学习气氛与班级的团结力。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营造集体气氛。可以在举行班会时以民主的形式进行开展,每位学生都具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共同商讨制定出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方法与制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广播操、篮球比赛,或者是班级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加学生班级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3.3做好教学反馈,积极调整工作方法

学生的心理健康反馈是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当中,应积极地为学生建立反馈的渠道,以检验心理健康教学的效果,进而能够调整好相应的工作方法,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3]。例如:某同学因家庭问题而心情沉闷,学习效率迅速下降。教师应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记录该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不断的根据该学生的实际心理变化与家庭因素制定相应的开导方式与方案,调整工作的方式,使得该学生在教师积极的心理开导下,逐渐的走出心理误区。实现心理的健康成长。

3.4开展多样化实践课程,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就要求班主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小学生可在班主任的积极带领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进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实践活动的乐趣与荣誉感。例如:学生通过在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和与老人聊天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通过参与社会环保工作,到户外进行捡垃圾或者帮助清洁工进行街道的清扫,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责任。通过展开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与价值观念,以实现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班主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的重要工作。为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与管理方法,以便于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开导,并使得班级能够产生团结、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倪梦筠.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3):67.

[2]陈琰.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87-188.

[3]王征.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漫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教师,2016(09):16.

论文作者:陈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  ;  ;  ;  ;  ;  ;  ;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论文_陈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