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刘兆基美育心理的确立_心理学论文

论刘兆基美育心理的确立_心理学论文

刘兆吉美育心理学创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育论文,心理学论文,刘兆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0)06-0005-07

刘兆吉(1913- ),“中国现代心理学家”[1],著名教育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家,美育心理学创始人,西南师范大学原教育系主任、学术委员会文科主任委员,原四川省心理学会会长、重庆心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兆吉历经数十年学术生涯,潜心执著于教育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和美育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特别考虑到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集以往几个主要专题研究领域中积累的思想与成果并经进一步提炼,提出了“美育心理”和“美育心理学”这一崭新的教育心理分支学科概念。20年来,他全心致力于该学科的独立和创建研究,为发展有鲜明中国特色、也具有充分世界性价值的心理学事业,做出了坚韧而独特的、功不可没的贡献。

一、美育心理学学科概念的提出

美育心理学(Psychology of Aesthetic Education)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美育过程中师生心理活动的特点、效应及其规律,为美育包括艺术教育科学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建构提供心理学依据。亦即探讨怎样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科学等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欣赏力、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力,同时促进其智力、道德品质行为和身心健康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心理规律。

美育心理学思想中外文化史上早已有之,但是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产物。刘兆吉在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中国心理学史、教师心理等领域问题的研究中,特别注意到了文艺作品、文艺审美活动对人的心理发展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和教育功能。他率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和心理学卷两次编委会上提出了“美育心理”这一概念(1981),指出它应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一大构成面,在教育心理学科体系中应当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他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撰写了“美育心理”辞条[2],使得这一概念首次在辞典中正式出现,也使美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学科,有了明显的标志。

尽管严格地来说,“美育心理”还不是“美育心理学”[3],只是美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的基本对象,抑或说是该学科的逻辑起点。但是,为一门学科确定逻辑起点,或者说一开始就能准确、清晰地确定其研究对象并从明确的研究对象入手去建立一门学科,这对于一门完全新型的学科来说绝非易事。许多学科包括大家似乎都很明白的教育学科,仅可查阅到的现当代国内关于该学科的“基本原理”或“概论”之类的著述就有100多种,但是迄今为止,也还在为教育的逻辑起点究竟是什么而争论不休[4]。刘兆吉在1979年由潘菽主编的“文革”后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一书编写大纲讨论会上就建议列入“美育心理”的内容,但经力争,未获通过。于是他退而争取美术教育心理、音乐教育心理等这些“艺术教育心理”的内容列入该书,终于得到认可。这说明,在不少学者心目中,“艺术教育心理”国外有现存的说法和研究,尚可以成立;而“美育心理”这种说法却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外学界都没有谁说到过,因此难以成立;况且“美育”和“美育心理”跟“艺术教育”和“艺术教育心理”好像也差不了多少,于是提出“美育心理”这一新概念似乎没有依据也没有必要。其实,艺术教育只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美育除艺术教育以外,还包括自然教育、社会美育、科学美育,同理,美育心理也不等同于艺术教育心理,它还包括自然美育心理、社会美育心理、科学美育心理等。因此艺术教育心理只是美育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远非其全部。不少学者对“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和“美育”、“美育心理”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还相当模糊甚至是错误的。高层学界尚且如此,更何况在广泛的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由此可见,刘兆吉在当时提出“美育心理”这一概念而且要争取专章上书是极其不易的。尽管这次美育心理的内容最终未能进入在中国教育心理学史上颇有代表性的这本《教育心理学》中,但是有关美育心理内容的争取与讨论,以及艺术教育心理部分的争取与被最后认可,也可以说是一个关于“美育心理”及“美育心理学”的宣传和讲解的过程,争取理解和支持的过程,至少使“美育心理”这一概念及其与“艺术教育心理”有联系更有区别的观念进入了当时中国高层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专家的意识领域,为美育心理学最终能进入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并独立成为一个学科分支,打下了伏笔,为日后美育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无形的但却是非常宝贵的基础。

刘兆吉在自己广博的学问基础上经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美育心理”这一概念,既是一个填补长期以来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中一大欠缺内容的概念,也是美育心理学这门独立学科的逻辑起点概念。为美育心理学而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心理学的独立,学科概念的形成、完整和准确表述作出了基本的逻辑规定。虽然刘兆吉对该门新建学科的学科概念“美育心理学”的定义还在稍晚一些时候(有研究者因此而将美育心理学科的初步建成标志确定为该定义发布的1991年[6]),而且随着有关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已有定义也许还会发生变化或者得到这样那样的修正,但是,刘兆吉一开始就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学科逻辑起点予以准确定位:美育心理学是研究美育心理,而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心理,这就已经内在地为这一学科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做了科学的规定,为该学科终能较快地、科学地、健康地发展划定了正确方向。所以,以198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上由刘兆吉撰写的“美育心理”辞条作为“美育心理学”这一学科独立的标志,应该成立。

其后,他在进行该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和实验论证的同时,对该学科的学科概念以及包括若干基本概念在内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进一步提炼和确认。1990年他主编出版了第一本美育心理学科专著《美育心理学》,把“美育心理学”这一学科定义为:“研究进行美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品质形成问题”的学科;1991年由他主持编写的《美育心理学》分卷部分在《心理咨询百科全书》上占有了独立的位置,使该学科的学科概念及概念群首次作为独立的版块出现在辞典而且是心理学专业辞典中。虽然只有近120个辞条,但是却表明了美育心理学这一学科已具有的相当独立性及其学科概念群的形成和正在成熟的状态。刘吉兆在该辞典中对“美育心理学”的定义有了更完备的表述:它是“研究美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品质形成的心理科学。”[7]

与此同时,在不少新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著述中都有了“美育心理”和“美育心理学”的用语、提法及专门构成部分,表明该学科的学科概念及其独立性,已逐渐在较为广泛的范围里得到承认。

二、美育心理学科体系雏形的建构

提出这一学科概念之前,刘兆吉对该学科的基本构成已有思考,从他为“美育心理”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美育心理是探讨如何以音乐、美术、文学的艺术美和大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学校生活中的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发展他们的美感和欣赏美,创造美,评价美以及识别美与丑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文明习惯,促使他们智能和身体健康发展”[2](P251-252)。这里已经指出了美育心理学构成的几大方面内容: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促进其多方面发展的艺术美育心理、自然美育心理、社会美育心理等。

在这一概念提出之后,他更是着力于该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并开展了有关的实证研究。他在《创建美育心理学刍议》[8](1986;1987)中明确指出美育心理学学科建设问题。在紧接着出版的《文艺心理与美育心理)(1987)一书如果说还是对两个隶属学科中的若干问题分别研究的论文集的话,那么三年后主编的《美育心理学》(1990)则是一本关于美育心理学学科的专著了。从该书目录和绪论可以看到其基本的构成思路与框架。虽然该书所显示的美育心理学的学科构成各部分之间及各部分主要概念间尚待作进一步系统化加工,但这一美育心理学科的首本独立著述,为美育心理学科体系的建构提供了雏形。刘兆吉借庄子语在自序中谦言:“始生之物,其形必丑”。然而,任何新生事物成熟后的美都是包含在初生时的丑中的;且经过孕育和阵痛而诞生的新生命,这本身也就是一种很庄严、很神圣的美。

1986年刘兆吉争取到了“美育心理研究”课题立项,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首肯,并以其新颖性和独创性被推荐为七五规划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成为该类27个项目中仅有的两项心理学课题之一。研究期间不仅出版了《美育心理与文艺心理》(1987)、《美育心理学》(1990)等著述,使美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分支学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雏形;而且该研究还首次以多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的方法证明了美育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学业成绩、思想道德品质行为发展的积极影响。参加调查和实验研究的人员跨重庆、成都、河南平顶山市三个地区,有教科所、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等83个单位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研究生、中小幼教师。其最终成果《美育心理研究》[9](1993),就是以这些调查和实验报告为主体构成的。

刘兆吉主编的这本《美育心理研究》,是教育心理学和美育心理学研究史上一本十分重要的著述,甚至可以说在整个心理学史上也具有巨大的意义。该书由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的34份有关调查和实验报告构成,涉及审美心理发展特征;美育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美育与思想品德行为、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系;美育与普通艺术教育的关系;美育与家庭教育;美育与教师发展等内容,是国内首次在审美教育领域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多方面探讨审美教育的心理特点、效应及规律的专门著述。其在研究立意、理论假设、研究操作思路上都具有首创性;在研究方法方面,尤其是对美育心理问题的调查与实验的设计、实施、量化分析等做了许多填补空白的尝试,为美育心理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本书及其研究课题也受到了国际心理学界关注,其中若干报告被指定译成外文转载,刘兆吉因此多次被邀参加各国和国际心理学研讨会。该书荣获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4);四川省新闻出版局优秀图书一等奖(1995);国家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5)等多项重要奖励。

美育心理学学科体系建构是一个庞大而又精细的研究工作。除基本理论框架、学科概念、学科概念体系及其实证研究以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探讨美育心理活动的规律,诸如师生的审美互动、审美认知特点及其感性和理性引导;审美情感体验的唤起与持久性;美感共鸣及其机制;个性与创造性的激发、强化和社会化;与其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性等等,直到这一学科的规律体系得以建立起来。而这些,都还必须进行多角度、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提炼,才能一一获得,才能使该学科系统真正走向成熟与完善。刘兆吉为此而做了种种开创性工作,为美育心理学科的体系构造了雏形,为其接近科学的研究方法做了大胆尝试,同时也为后继者完善这一学科体系建构的研究提供了多种思路和可能性。

三、对美育心理学有关基础学科的研究

美育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除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史以外,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也是其重要的基础或基础学科。刘兆吉虽然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但在这些学科领域也有很深的理论功底、研究与创见,这是他创建美育心理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也可以说美育心理学是他在广博的各学科理论基础上综合、概括、提炼而成的。

能做到这一点,与他从青年时期起就具有广泛的求知兴趣与执著、坚韧、严谨的探求精神有着不可割裂的逻辑联系。刘兆吉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心理教育系(1939年),主修心理学专业,但他却同时向该校许多知名教授求教,同时跨专业跨学科听了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家冯友兰、朱光潜、朱自清、闻一多等主讲的哲学、美学、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等课程,逐渐对这些学科及其与教育学、与人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极大兴趣,并开始了研究这些学问。甚至大学三年级他就涉足民间文学研究,在随西南联大由长沙迁往昆明途经湘、黔、滇的过程步行3500里,采集民间歌谣,后出版了《西南采风录》[10]一书。这是连中文专业的学生也难为和未能为的事,他不仅想到了做,而且用了极大的意志力坚持做,而且做得很棒。他为此还获得了诗人、文学家、民间文学家的称号。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与此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另一件人与事。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李正道教授,他们也是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兴趣盎然地听了中文系、哲学系的文学课、美学、哲学课,这与他们后来十分赞赏和强调科学美、强调科学与艺术与美的结合,并对物理学作出了相当深刻的美学阐释[11]肯定有着必然关系。美与美学不仅对心理和教育有所启示,因此而产生了“美育心理学”;而且对许多学科包括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会有所启示,从而也应当产生“物理美学”、“物理美育心理学”亦或其他更为崭新的交叉学科。这对我们今天办科技办教育,要科技创新,要培养全面素质发展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难道不也是一种宝贵启示?!

文艺心理学是刘兆吉在提出美育心理学之前,研究最多也最有特色的一个领域,而且也是他对心理学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又一个领域。他概括指出美学家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是美学、文艺学、心理学三结合的产物,早在青年时代他就认为这“三结合”中还应该加上教育学的内容,从而形成“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四合一”,形成另一种与人的教育与发展有关的“文艺心理学”。尽管这种“四合一”的学科后来终被他恰如其分地定位为“美育心理学”,但是在此之前和与此同时他对“文艺心理学”进行的大量横向与纵向研究,当然地为美育心理学的创建打下了扎实的奠基工作。

在国内,是他第一个建立了在心理学范畴中的文艺心理学。所谓“文艺心理学”,其主体词是“心理学”,修饰词是“文艺”,因此它本就应该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学科,是研究文艺现象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科。但是在我国,由于首先而且大量涉猎这类问题研究的是文艺学家或美学家,所以,尽管他们看到了心理学之于文艺活动或现象解释的重要性,要探究文艺作品和文艺活动中的心理问题,也自然会把这门学科定属于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文艺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观点研究出来的‘美学’”[12];“文艺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去研究文艺的科学”[13]。而将文艺心理学重新定位,明确将之归属于心理学范畴并使之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的,在我国心理学界当数刘兆吉。他在《文艺心理学纲要》中指出:“由于作者的专业不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下功夫的力点和重点也不同。因此给文艺心理学下的定义自然也不同”,之后定义道:“文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作为反映现实特殊形式的文学艺术创作过程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和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性。”[14](P1-2)而且在他关于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与论述中,还每每都要提及文艺心理学的美育功能和与美育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之间的关系。“文艺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文艺含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14](P7);文艺心理学“研究如何通过文艺作品、艺术活动去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鼓舞人民的意志和热情,研究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文艺兴趣和欣赏、创作能力,用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和造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感情操,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美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提高寓德育于美育的效果。”[14](P2)

刘兆吉对中国古典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想史及其中所包含的美育心理学思想也有很深的研究。采纳他的提议[15],中国终于编写出了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16],而他承担了其中“学记”、“乐记”、“王守仁”部分的撰写及统稿工作。在此前后他还撰写了《〈乐记〉中的心理学思想》(1983)、《〈文心雕龙〉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1985)、《刘勰论文艺鉴赏的心理学思想》(1986)等论文,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功底,也使他创建的美育心理学有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与思想历史的底蕴。

此外,对于教师心理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例如《初中作文教学法》(1943)、《从心理学角度谈天资与勤奋的关系》(1962)、《从心理学角度论为人师表》(1983)、《对120名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心理特点初步分析》(1980)、《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心理学问题》(1983)等等,也为他创建美育心理学,从教育者心理和受教育者心理两个角度提供了支持。

四、以学品和人品组建美育心理学科研究队伍

刘兆吉从通过大量积累进而大胆提出美育心理学学科概念,到为争取这一学科的真正独立和学科的建设与发展,20年来可谓呕心沥血,矢志不渝。但是,他并不把这一领域看成是自己独占的“山头”,他希望自己创建的美育心理学是一个生机无限的、群体的事业,为许多人追求也为许多人分享的事业。

因此开始不久,他就采取了群体攻关的形式进行集体协同研究。通过他主持的课题,也通过他深厚的学识和宽厚而高尚的人格,团结、组建和培养了我国第一支美育心理学研究的学术群体。其中,有他在教育心理学界、文艺心理学界的同仁知者;有他在校在系当领导时的部下和教师;有受他多年教诲敬重他人品和学品的学生。通过大家的努力,使该学科创建不久、研究时间不长,便迅速发展,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

刘兆吉招收了首批以“美育心理学”命名的研究生(1986~1989),迄今为止西南师范大学依然是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惟一的一所招收美育心理学研究生的大学,这是值得西南师范大学骄傲、值得该专业研究生们骄傲的事。刘兆吉用他渊博的学识、执著的科研与创新精神和谆谆教导与期望,激励着学生们承接他的思想和事业继续进行研究,继续在这条十分艰辛而又无限美好的路上开拓前行。学生们不负重望,继后分别主持了“审美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1993~1996)、“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1997~2000)、“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1998~2000)等国家和省部级重要课题,在美育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化;美育心理学与美育理论及实践的结合;美育心理学和美育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实证化、量化等方面做出了有意义也有相当深度的探索,志在使美育心理学这门对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有重要价值的学科日趋成熟和完善。

美好的事业根源于优秀的学品,也根源于优秀的人品。刘兆吉以他一生的实践证明着这一真理。他如今已经87岁高龄,还在用每一天、每一分脚踏实地的追求继续证明着这一真理。去年他还在主编《心理学大辞典·文艺心理与美育心理卷》,面对1000多个辞条60多万字的书稿,一一审阅,字字批改,“看着他戴上老花眼镜,用微微有些发颤的手翻动书面的画面让人禁不住思绪万千”[17]。刘兆吉就是以他这种从容、严谨和常人难以具有的执著与意志力在感召着我们为他开创的事业而继续奋斗的。

刘兆吉在西南联大聆听各位大师们的讲课,学习和综合汲取他们学术思想的同时,也学习了他们追求独创和严谨治学以及谦逊为人的品性。闻一多和朱自清先生都为他的《西南采风录》作了序,这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十分宝贵的史料。然而更为宝贵的是,大师们在序中对这位大三学生而且是非中文专业学生所给予的由衷欣赏和慷慨赞美:“刘兆吉以一个人的力量来做采风工作,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朱自清);“毅力实在令人钦佩”(闻一多)。这些赞词,不仅仅是对当年年轻的刘兆吉的高度评价与鼓励,而且也似乎是对今天刘兆吉创建美育心理学科的这种学术创造精神与所获成果的一种预言。

美育心理学是由中国心理学家自己提出并首先有意识进行系统研究的心理学科,是一门诞生于中国但其意义绝非仅限于中国的一门具有世界性、人类性的和前沿性学科。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其他先进国家中关于艺术教育心理、艺术审美心理的研究与实验并非罕见,而且总是立足于艺术审美对学生多方面品质与能力的开发上,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狭隘的艺术心理研究,这与美育心理研究显然有着共同目的和指向。刘兆吉的美育心理学思想及研究成果,在国际国际文化艺术界和心理学界已引起特别关注,《美育心理研究》中多项报告及结论被指定翻译转载,此外,近些年来自各国的专题稿约和专题学术报告邀请频频,这本身也是国际影响力的一种有力证明。

刘兆吉创建的美育心理学对人类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所具有的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将随着这一学科研究的持久与深入而更加鲜明地显示出来。

补记: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尊敬的导师刘兆吉学术思想的文章。感谢校庆,感谢学报给了我实现这一愿望的机会。落笔数日至写完最后一个字,我突然发觉自己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导师孜孜不倦的、创造性的、艰难而美好的追求中,经历了一次神圣的精神的洗礼。

标签:;  ;  ;  ;  ;  

论刘兆基美育心理的确立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