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张燕[1]2008年在《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P-508、GF-063对不同模型培养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贴壁原代培养大鼠PASMCs。分别采用低氧和内皮素进行刺激PASMCs的增殖为模型。两种模型实验均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BQ-485组,模型+ETP-508组,模型+GF-063组,各种药物终浓度均分别为10~(-6)、10~(-7)、10~(-8)、10~(-9)mol/L进行比较,上述五组细胞均分别培养24h、48h、72h。采用MTT法(波长492nm)检测BQ-485、ETP-5 08和GF-063对PASMCs增殖的影响(A值);流式细胞仪测定PASMCs细胞周期的变化;放免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1、MTT法检测PASMCs增殖:低氧模型中,给予低氧可引起PASMCs的增殖,A值0.386±0.017,BQ-485、ETP-508、GF-063均在10~(-8)mol/L能抑制低氧引起的PASMCs增殖,A值降低(P<0.05),分别为0.343±0.021、0.333±0.022、0.329±0.026,并随着浓度的增高A值下降增加,但各浓度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素模型组同样可以引起PASMCs的增殖,A值增高0.346±0.014,给予BQ-485、ETP-508、GF-063药物后,A值下降分另4为0.248±0.048、0.240±0.036、0.254±0.045,在10~(-6)~10~(-8)mol/L浓度之间均可抑制PASMCs的增殖,但各浓度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模型组G_2、S期细胞比率增高,分别为5.60±0.13、11.95±0.35,6.4 3±0.15、8.17±0.25,DNA合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模型+BQ-485组,模型+ETP-508组和模型+GF-063组的G_2、S期细胞比率下降,G_1期细胞增多,DNA合成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浓度之间比较,各组细胞的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3、放免法测定内皮素(ET-1)的含量:低氧组可以引起ET-1水平的增高,低氧48h后ET-1为152.11±7.47pg/ml、分别给予BQ-485、ETP-508、GF-063药物干预后,内皮素水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Q-485在10~(-7)mol/L可以抑制ET-1的增高,而ETP-508、GF-06 3在10~(-9)mol/L即可能够使ET-1的下降,ET-1水平分别为109.61±7.62pg/ml、117.34±3.58pg/ml、124.45±11.70pg/ml;内皮素组ET-1水平增高,BQ-485(10~(-7)mol/L)、ETP-508、GF-063药物干预后,内皮素水平下降,ET-1值分别为175.97±1.96pg/ml、166.58±3.68pg/ml、165.35±4.26pg/ml、161.81±2.97pg/ml,但药物各浓度之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P-508、GF-063能够抑制由低氧和内皮素引起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减少细胞DNA的合成,并能够在较低浓度产生抑制内皮素水平的作用,ETP-508、GF-063将成为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一类新药。

杨菁[2]2008年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设计与合成》文中研究说明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从猪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中分离出的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活性肽,是目前已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ET主要由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肾小球膜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ET家族中有四种异构肽:即ET-1、ET-2、ET-3和ET-4,通过与内皮素受体结合后发挥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大多数学者将ET受体分为ETA,ETB,ETC叁种亚型。ETA选择性结合ET-1,主要存在于平滑肌细胞上,激动时介导血管收缩和平滑肌细胞增生;ETB对四种ET异构肽有相近的亲和力,也称为非特异性ET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肺、肾上腺,ETB分为ETB1和ETB2两个亚型,存在于内皮细胞的ETB1受体介导了内皮舒张衍生因子(EDRF)、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II(PGI2)的释放,引起血管的舒张,而位于血管平滑肌上的ETB2和ETA一样直接介导静脉血管的收缩;ETC受体是ET-3特异性结合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和外髓肾小管上皮细胞。ET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其异常表达参与局部缺血、脑血管痉挛、肾衰、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肺动脉高压、转移性前列腺癌等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ET参与或加重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拮抗ET效应将给一些顽固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ET受体拮抗剂显然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合成开发的ET受体拮抗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肽类和非肽类两大类,按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又分为ET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ETB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及非选择性受体拮抗剂。多肽类受体拮抗剂是第一代ET受体拮抗剂,最早发现的肽类拮抗剂有BQ-123,BQ-485与FR-139317,均为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此外,非肽类非选择性受体拮抗剂Tezosentan,Bosentan,Enrasentan,SB209670与非肽类ETA选择性受体拮抗剂Sitaxsetan,Ambrisentan,BMS182874,PD156707,A-127722,TBC-3711等也陆续推出。在大量文献调研和参考课题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课题以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485为先导化合物,并以它的构象研究为依据,进行系统的结构活性研究。在保留先导化合物药效团的基础上,通过改变N端脲基结构,引入非天然氨基酸以及对肽序列中氨基酸结构修饰来改变肽分子的构象限定性、亲水性等性质,以获得新结构类型的肽类受体拮抗剂。通过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寻求一种既能保持高活性和水溶性,又能减小肌肉注射时带来的皮肤刺激性,减小肝毒副作用,抗酶解的肽类ET受体拮抗剂。本文所设计的肽序列结构通式如下:借鉴ETA受体拮抗剂BQ485肽序列结构与Atrasentan(ABT-627)非脲基结构的研究成果,本文所设计的化合物为:RN-基团为烷基化程度较高的二正丁胺基(DBA);改变N端脲基结构,形成胺乙酰胺非脲基结构;N端氨基酸选用疏水性强的Leu、修饰Leu;第二位氨基酸主要为D-Trp、修饰D(L)-Pro;C末端氨基酸主要为芳香性D-氨基酸:D-Trp、D-(4-Cl)-Phe。在对肽序列氨基酸结构修饰中,本文进行了两方面工作:(1)对N端Leu进行N-烷基化、乙酰化修饰,期望可以提高化合物对氨肽酶的稳定性,延长化合物的半衰期;当AA2为脯氨酸时,将其4位上引入芳香性基团,模拟C端芳香性氨基酸侧链基团,该非肽结构或可提高化合物的抗酶解能力以及改善化合物化学物理性质:引用1H-吲哚-3-乙酰基,模拟D-Trp残基的性质,可能会对拮抗活性产生影响;引入胡椒甲基,由于分子中含有环氧醚键,在增加构象限制性的基础上,会提高其亲水性。(2)基于N端为非脲基结构肽类化合物与N端为脲基结构且AA2为修饰脯氨酸肽类化合物的活性研究,本文在脯氨酸4位上引入吲哚功能基的基础上将肽序列N端脲基结构改构为非脲基基团,期望在保持化合物活性的基础上,增加水溶性,提高抗酶解能力,并减小局部皮肤刺激性。本文所设计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为小肽,且在N端还引入了小分子,为节约氨基酸,同时也为了得到较纯的目标化合物,本文选择了液相合成策略,并选择从N端到C端的顺序缩合。本文合成原料氨基酸8个,并对前期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反应效率,所有合成的原料氨基酸经质谱、核磁共振和旋光测定,其结构正确。将所设计及合成的氨基酸构建单元引入到肽序列中,液相法合成了20个新的肽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经中压液相色谱(MPLC)纯化,纯度经HPLC分析,通过质谱与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了鉴定,所有化合物结构正确。本文以文献报道的高活性拮抗剂BQ-485及课题组前期合成的高活性拮抗剂ETP-508为阳性对照,对8个化合物进行了离体组织水平初筛,有6个化合物显示了较高的内皮素受体拮抗活性。活性评价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N端脲基结构非活性必需基团;2)序列中D-Trp残基是活性必需基团;3)用含吲哚环非氨基酸结构单元可以模拟D-Trp残基的功能,如1H-吲哚-3-乙酰基。同时本文对化合物局部皮肤刺激性与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改变N端脲基结构有可能减小或消除局部给药带来的皮肤刺激性。

杨宁[3]2005年在《环肽及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文中提出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现已发现的内皮素有叁种异构体ET-1、ET-2和ET-3。ET-1具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生长的作用,因此,在心血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T与ET受体(ET_A与ET_B)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效应。ET_A受体主要介导心血管的收缩作用,而ET_B受体释放舒张因子,如前列环素(PGI_2)和一氧化氮(NO)而介导心血管舒张作用。许多类型的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各种动物模型上进行了临床前研究,一些已经进行了临床研究。特别是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证明,现已上市。 环肽具有抗酶解的作用,能够延长代谢时间。本课题选择环五肽ET_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BQ-123作为先导化合物,基于文献报道的BQ-123的构效关系研究和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系列新结构类型的环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并且通过L—赖氨酸的氨基引入疏水基团。应用固相多肽合成了BQ-123和3个环肽,结构经质谱鉴定正确。其中Cyclic(D-Trp-D-Asp-Lys-D-Phe)显示了与BQ-123相当的活性。 本文研究了波生坦的全合成。以2-甲氧基-苯酚和2-溴代丙二酸二乙酯为起始原料,对合成路线进行了较大的改进,通过取代、环合、氯化、缩合、醚化、脱保护及碱性水解7步反应,合成得到波生坦,总收率为15.2%,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鉴定,结构确证。 多肽中的酰胺键替换为磺酰胺,化合物的极性、酸性和形成分子内氢键的能力提高。我们设计了磺酰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其合成进行了探索。 本文合成了2个N端为疏水结构、D-脯氨酸位于中间位置的线性叁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评价正在进行中。

王琪, 程兆忠, 王镜銮, 韩伟忠, 李国[4]2018年在《内皮素-1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若无及时干预,病情严重者最终会进展为心功能不全,然而,新型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增加了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寻求了解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及探索肺血管疾病精准治疗的进程中,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的表达已被证实与PAH密切相关,其中内皮素-1(ET-1)对于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尤为显着。本文就ET-1在肺动脉高压中的机理及其新型肺血管扩张剂的应用作一综述。

费改顺, 汪海[5]2001年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内皮素 (Endothelin)是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缩血管活性因子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主要作用为维持血管的张力和血管平滑肌的再生。此外 ,其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内分泌、胃肠道、泌尿生殖系统等有广泛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 ,在心肌梗死、急慢性肾衰、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中风、肺动脉高压、哮喘、子宫功能紊乱、妊高症、先兆子痫、雷诺氏病、冠脉狭窄等疾病中具有重要的病理学意义。为了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 ,寻找和研制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国外研究已取得相当成果 ,已有多个品种进入临床前各期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赵金龙, 周志旭, 吴成军, 柳蓓蓓, 孙铁民[6]2014年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内皮素抑制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机制有多种。其中内皮素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的缩血管多肽,其缩血管作用是AngⅡ的10倍,是肾上腺素的100倍,此外还有细胞增殖和组织纤维化等作用,对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影响。从发现内皮素到现在二十多年来,药学工作者对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一些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已经上市用于肺动脉高压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周东海[7]2005年在《内皮素-1及其受体、受体拮抗剂在肺动脉高压综合征肉鸡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pulmonary hypertension syndrome,PHS)亦称肉鸡腹水综合征(ascites syndrome,AS),又称“心衰综合征”(heart failure syndrome,HFS)等,是快速生长肉鸡的一种常见非传染性疾病,以明显的腹水和心、肺功能衰竭为特征。全世界养鸡业每年因此病而损失巨大,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生有逐渐上升之势。肺动脉压升高是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重要特点并对它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内皮素(endothelin-1,ET-1)是一种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和促进细胞增生的血管活性多肽,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Ⅱ)、NO等在心血管系统功能的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肉鸡PHS的发病机理,本试验主要从ET-1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试验进行了研究:用高能日粮饲喂较多肉鸡的方法获得PHS肉鸡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比较了不同腹水程度肉鸡在不同日龄时血浆和主要组织中ET-1的含量,同时还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对NO、NOS、ANP、AⅡ在肉鸡PH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加以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RT-PCR的方法研究了ETA受体及其基因在不同腹水程度和不同日龄肉鸡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其表达水平;通过短期静脉注射ET-1、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和长期给予ET-1的方法研究了ET-1、BQ123对肉鸡肺动脉压、PHS发病率、主要组织病理变化以及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利用细胞培养的方法研究了ET-1、BQ123、L-Arg、L-NAME对培养的肉鸡心肌细胞的作用,从而比较全面地从ET-1的角度研究了肉鸡PHS的发病机理。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 用高能日粮饲养肉鸡时从10日龄起有PHS发生,发病率为5.3%-6.7%,与自然情况下的发病率基本相同;右心导管法研究发现2-6周龄时肺动脉高压(PH)组肉鸡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极显着(p<0.01)高于正常组肉鸡;腹水心脏指数(ascites heart index,AHI)也极显着(p<0.01)或显着(p<0.05)高于正常组,且随日龄的增长有上升的趋势;PH组肉鸡血浆和主要组织(心、肝、肺、肾)中ET-1在2-5周龄时也显着(p<0.01)或极显着(p<0.05)高于正常组,而在6周龄时则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血浆ANP、NO、AⅡ在2-5周龄时显着或极显着高于正常组,随日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而在6周龄时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变化;几种组织相比,肺脏ET-1的含量最高;mPAP与血浆ET-1相关性显着,与血浆NO没有相关性,血浆ET-1与NO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和RT-PCR的方法对不同腹水程度、不同日龄肉鸡ETAR及其基因在体内定位及其表达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郭峰, 吉民, 华维一[8]2003年在《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198 8年 ,日本学者Yanagisawa等[1] 首次从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上层清液中分离得到一族生物活性多肽 ,命名为内皮素 (endothelin ,ET)。它具有强大的缩血管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 ,内皮素的缩血管作用仅次于尿紧张素Ⅱ

张翠[9]2011年在《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药效学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对我所合成的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进行抗肺动脉高压和抗右心衰竭的药效学评价,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新颖的创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并为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治疗右心衰竭机制的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研究方法:1、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低压氧仓(模拟海拔5000米),慢性缺氧(2周)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用肺动脉插管与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肺动脉压力和心率;用血细胞分析仪监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变化;通过计算右心指数测量右心室肥厚;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及肺组织中ET-1的含量;用组织病理学检测方法观察肺血管形态学的变化。2、右心衰竭模型:采用野百合碱(60 mg/kg,sc)或低压缺氧诱导大鼠右心衰竭模型,以右心室压力、每搏输出量、右心室肥厚和血液指标的变化为依据,观察缺氧不同时间对大鼠右心功能的影响,以此选择合适的诱导方式和最佳的检测时间,并在该模型上评价药物抗右心衰竭的作用。3、在右心衰竭模型形成的不同时期,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和心肌组织ETAR的表达,用放免法检测ET-1及BNP含量;在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上,采用ET-1诱发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测定ETAR的表达情况,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抗右心衰竭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1、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连续缺氧2周,大鼠SPAP、DPAP和MPAP分别升高了64.6%、34.6%和51.9%,右心指数升高58.3%,肺组织中ET-1的含量升高了75.3%,表明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2、YJ007抗肺动脉高压的作用药效评价:YJ007是新合成的肽类化合物,由3个氨基酸组成的小肽,对ETA受体具有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拮抗效应。在缺氧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上,预防给予YJ007 10 mg/kg sc、20 mg/kg sc、40 mg/kg sc,twice/day,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缺氧大鼠肺动脉血压,其中,40mg/kg组显着降低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抑制率分别为53.77%、35.44%和48.71%,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YJ007 20 mg/kg sc和40 mg/kg sc组能够降低右心指数,抑制率分别为15.29%和21.02%,但与模型组相比无显着差异。YJ007 40 mg/kg组能够显着抑制缺氧诱导的肺组织中ET-1含量的升高(P<0.05)。此外,YJ007还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肺血管壁的增厚,降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数量,升高血小板数量,但在给药过程中皮肤刺激性较大,注射部位出现多处结节、溃烂及皮肤粘连。3、野百合碱(MCT)诱导的大鼠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给予大鼠MCT 60 mg/kg sc,分别在4 w、5 w、6 w观察,发现在右心衰竭形成中动物逐渐出现饮食及活动量减少,精神不振,脱毛,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等症状。模型4 w和5 w组大鼠右心室内收缩压较正常大鼠分别升高53.3%和111.98%,舒张压分别升高了19.6%和85.9%,而模型6w组心衰严重,动物死亡率达80%。各模型组大鼠的右心指数均显着高于正常大鼠,分别增加了133.67%、62.24%和174.83(P<0.001),右心室肥厚程度明显。总体评价,MCT能够诱导大鼠右心衰竭,但动物状态很差,肝毒性明显,个体差异较大。4、缺氧诱导的右心衰竭模型建立:大鼠分别缺氧3 w、4 w、5 w,随缺氧时间延长同样出现了饮食及活动量减少,皮毛疏松无光泽,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等症状。模型各组大鼠的肺动脉收缩压分别升高了44.2%、83.3%和53.8%,舒张压分别上升了57.3%、94.2%和89.2%,平均压分别上升49.4%、87.6%和67.6%,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各模型组动物的每搏输出量与正常大鼠比分别下降了59.84%、50.56和67.67%(P<0.01),右心指数分别升高了84%、112%和108%(P<0.001);此外,各模型组大鼠红细胞数量升高(51.3%~69.1%),血红蛋白数量升高(64.3%~101.1%),血小板数量降低(39.8%~50.7%),血浆中BNP含量升高(79.4%~134.5%),血浆及肺组织中ET-1含量增多(129.7%~252.4%和30.8%~92.8%)等。该模型稳定,各指标变化符合心衰标准,比较适用于药效评价。5、YJ009抗右心衰竭药效评价:YJ009与YJ007是同系化合物,但其抗肺动脉高压作用的强度优于YJ007,对皮肤刺激性明显小于YJ007,所以选择YJ009进行抗心衰作用的研究。首先,用抗ET-1诱发大鼠血压升高的试验,确定YJ009的剂量效应关系,选择能明显对抗ET-1诱导大鼠颈动脉平均压升高(抑制率为40.7%)的剂量40 mg/kg sc作为抗心衰研究的最佳剂量。在缺氧诱导的大鼠右心衰竭模型上,YJ009预防给药(40 mg/kg,sc,twice/day)能显着抑制肺动脉高压,与模型组比较SPAP、DPAP和MPAP分别下降72.58%、71.05%和71.98%(P<0.05);能够降低右心指数,抑制率为26.42%(P<0.05);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53.9%和39.2%),使血小板数量恢复至正常(P<0.05)。YJ009还具有增加每搏输出量、降低血浆中BNP含量及肺组织中ET-1含量的趋势,但因动物数较少(8只/组),个体差异较大,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6、YJ009抗右心衰竭作用的机制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试验发现,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ETA mRNA表达显着升高,与正常大鼠相比升高了82.4%(P<0.05),YJ009能抑制缺氧导致的ETA mRNA表达升高(抑制率为41.6%)(P<0.05);此外,模型组大鼠心脏中ETA mRNA表达较正常大鼠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有所下降,YJ009不能抑制缺氧导致的ETA mRNA表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肺组织中,模型组大鼠ETAR表达显着升高,与正常大鼠相比升高了213.4%(P<0.001),YJ009组大鼠ETAR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大鼠,与模型组大鼠表达相当;在心脏中,模型组大鼠ETAR表达升高,YJ009组表达高于正常大鼠,略低于模型组。为进一步确定YJ009对ETAR表达的影响,选择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上,给予不同浓度的ET-1(1 nM、10 nM、100 nM)刺激24 h,细胞上ETAR的表达升高,其中ET-1 100 nM组较正常心肌细胞ETAR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YJ009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T-1引起的心肌细胞ETAR表达的增高,但因样本量小(n=4)与ET-1组比较没有显着差异。结论:1、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YJ007能有效对抗缺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但与同系物YJ009比较,YJ007对肺动脉血压和右心指数的抑制率低于YJ009,而皮肤的刺激性高于YJ009。2、用野百合碱和缺氧诱导均能建立右心衰竭模型,综合分析,野百合碱具有一定的肝毒性,模型制备不稳定,个体差异大。缺氧诱导4周的右心衰竭模型稳定,方法简单可控,适合作为建立右心衰竭模型的条件。3、YJ009(40 mg/kg,sc)具有对抗右心衰竭的作用,能够显着抑制肺动脉血压的升高、改善右心指数,增加每搏输出量和降低BNP含量,能够一定程度上延缓心衰的形成。4、YJ009抗右心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TAR的表达和功能相关。

董俊军[10]2004年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种具有强收缩血管作用的二十一肽,有两个二硫键,分子量为2492,具有自由羧基和氨基。ET及ET受体在人体内有广泛分布,由于其很强的生物学效应,使之参与了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心衰、肾衰、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痉挛等病理过程。目前,对ET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已成为此领域的热点,并已有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药Bosentan上市。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课题选择BQ-123和BQ-485两个ETA受体选择性拮抗剂作为先导化合物,这是基于它们活性强、作用机制明确的特点,而且BQ-123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基于先导化合物自身的结构特征,参考文献提供的构效关系研究信息,通过改变N-端结构、引入非天然氨基酸或非氨基酸等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结构类型的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经过生物活性筛选,寻找具有高拮抗活性的化合物。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肽类拮抗剂分子中酰胺键的替换,设计并合成对酶解稳定的非肽类化合物。本文共完成了4对新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和拆分;192个新合成的肽类拮抗剂经过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筛选,有53个新拮抗剂显示出较强的拮抗活性,其中18个化合物的活性强于阳性对照BQ-485;9个新合成的非肽类拮抗剂的活性与阳性对照相当。对25个拮抗剂进行了ET-1诱发的大鼠体循环血压升高实验,在1mg/kg注射剂量下,有12个拮抗ET-1升压幅度与阳性对照BQ-485相当或略强。根据生物活性评价结果,本文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 N-端结构对拮抗剂的活性影响很大。当N-端为氨基酸脲的结构时活性较高,在N-端引入限制性的桥环结构ABO,有利于提高其对受体的选择性;2) N-端氨基酸的疏水性对活性有较大影响,一般选择疏水性较强的亮氨酸;3) 将N端前两个氨基酸之间的肽键以亚甲基酮电子等排替换,使之成为非肽类化合物,活性基本保持不变,但其抗酶解能力增强;4) C-末端氨基酸的构型应选择D-型,以L-型替换活性消失。

参考文献:

[1]. 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D]. 张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8

[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设计与合成[D]. 杨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8

[3]. 环肽及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D]. 杨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5

[4]. 内皮素-1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王琪, 程兆忠, 王镜銮, 韩伟忠, 李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8

[5].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J]. 费改顺, 汪海.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1

[6].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内皮素抑制剂研究进展[J]. 赵金龙, 周志旭, 吴成军, 柳蓓蓓, 孙铁民. 中南药学. 2014

[7]. 内皮素-1及其受体、受体拮抗剂在肺动脉高压综合征肉鸡中的作用研究[D]. 周东海. 华中农业大学. 2005

[8]. 内皮素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J]. 郭峰, 吉民, 华维一.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3

[9]. 新型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抗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的药效学研究[D]. 张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

[10].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D]. 董俊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4

标签:;  ;  ;  ;  ;  ;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