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论文_高艳

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论文_高艳

(武汉市江汉区贝乐幼儿园,湖北省 武汉市 430015)

摘要: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如何以寓学于乐的方式来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则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所关注的焦点。在幼儿艺术教育兴起与发展的过程中,泥工活动得到幼儿教育领域的重视,借助泥工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幼儿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创造的快乐,进而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实现对幼儿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的培养。为了充分实现泥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对实践行为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泥工活动;特点

前言:

我国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泥工作为传统民间工艺的重要代表,对于处于现代化背景的幼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不仅仅使幼儿园成为民间文化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使幼儿成长于民族传统文化环境中,通过幼儿对民间工艺的识别、了解、认同和运用的过程,唤起幼儿最初的文化自觉,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等。幼儿园的泥工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泥工活动能够帮助幼儿表达情感,培养动手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同时泥工活动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和大脑的发育。幼儿在泥工活动的创作过程中能获得思维的发展,促进自身身心全面发展。其次,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开展泥工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动手创作的能力,而手的锻炼可以促进大脑的成熟。本文研究所谈的泥工活动是指以泥、陶土、橡皮泥、超轻黏土等为主要原材料,用双手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通过团、揉等泥工技能将泥塑造成半立体或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造型活动。

1 为幼儿创造机会,多观察、接触泥工作品

泥工在表现物体形象前离不开观察。泥工表现的是更接近实物的立体形象,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物体一个面的形象特征,而且需要引导幼儿对物体进行立体的观察,认识物体上下、左右、前后的形象特征。在观察水果时,我们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先让幼儿看一看水果的外形特征——圆圆的、椭圆形的、扁圆形的等;接着再观察小的细节——有的有柄,有的水果上面还有小坑和小突起等。我们还带领孩子们观察蔬菜、玩具、动物、人物等,让幼儿认真观察、比较各类物体的异同,掌握其主要特征,为接下来的泥工活动做准备。我们还会根据幼儿特点,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孩子们常见的、较为简单易懂的民间艺术作品,如福娃、小放牛、大肚子弥勒佛等;还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的泥工作品让幼儿观察、欣赏。这些泥工作品惟妙惟肖,也让小班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孩子们对泥工活动的兴趣越发浓厚,为我们开展泥工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小班幼儿开展泥工活动呈现的特点

2.1 基于专注性角度

在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从专注性角度对幼儿活动过程进行观察与评价,考察幼儿能否集中注意力并持续这一注意力。而基于小班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在实际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虽然少部分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但是注意力的持久性较低,难以全身心地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因此,在实际开展泥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用鼓励性言语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基于独立性角度

在独立性角度下,小班幼儿泥工活动所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能够自己动手完成活动,不喜欢别人的干涉;第二,能够询问伙伴的建议,并在别人的建议下完成任务;第三,模仿伙伴的作品,自己不去思考;第四,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活动内容。小班幼儿这一阶段的独立性较差,很少有幼儿能够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独立思考与动手实践完成制作。独立性较强的幼儿能够在询问别人建议与教师的简单帮助下完成,而独立性差的幼儿则在活动中虽然参与积极,但是没有创造出完整的作品,或是完全依赖于教师与小朋友的帮助来完成。

2.3 基于创造性角度

在泥工活动中,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评价,能够对幼儿在参与这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与意识进行定位。在泥工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一些幼儿能够很有新意地对材料进行选择,并创新造型;第二,部分幼儿是按照之前教师交过的一些造型进行捏造制作;第三,部分幼儿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师所教的、按照教师所提供的作品进行制作,缺乏创新意识。对于教师而言,结合在创造性方面小班幼儿所呈现出的特点,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大胆创新。

2.4 基于操作熟练程度角度

从这一角度看,小班幼儿在参与泥工活动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主要呈现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幼儿能够正确地利用工具,动作准确且连贯,作品一次成型,且质量较高,这部分幼儿比例偏低;第二,操作姿势正确规范,能够稳当地进行创作,但是准确性不高,需要经过修改来完成作品的制作,但整体上所呈现出的最终作品质量较高;第三,动作姿势笨拙且存在错误的地方,重复制作,作品质量偏低或是难以完成创作。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内容多为基础性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够基本掌握这些动作,且作品质量较好。

2.5 基于自我感觉角度

基于这一角度,主要是针对幼儿对自己的泥塑作品有什么样的看法进行探讨。而小班幼儿的表现也很直接,当教师问到觉得自己的作品怎么样时,幼儿会直接表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当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比较满意时,会主动展现给别人看,并会向小伙伴讲出自己做的是什么,也会慷慨地送给小伙伴,或是与小伙伴交换;而一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但是不会主动拿给别人看,愿意自己保留作品,当别人给予称赞时表现得很开心;而对自己作品不满意或是产生挫败感的幼儿,则不大关心作品,情绪稍显低落。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态变化,及时给予鼓励与安慰,并利用幼儿觉得失败的作品进行加工,呈现出一个全新的作品,此时就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沉寂在新作品所带来的欢乐中。

3 总结

总之,泥工是一项综合创作艺术,是一种能提高幼儿手脑发展的活动,是幼儿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泥工活动既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又能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学习中增强乐趣。开展泥工活动不仅锻炼了儿童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促进了儿童形成细致耐心、认真做事的良好品行,更能提高儿童的观察、合作、审美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麒,侯素敏.幼儿美术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韩丹丹.中班幼儿泥工活动特点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邓绍竹.幼儿泥工活动的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2):45-46.

论文作者:高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小班幼儿泥工活动论文_高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