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影响_gatt论文

冷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影响_gatt论文

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日本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战后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认为,冷战的结束将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日本的经济和贸易体制的调整成为大势所趋,它必将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同时将产业结构重心转向社会资源方面。

苏联的解体,宣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全球冷战局面的结束。长期冷战的国际背景,成为影响二战后40多年国际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因此,冷战的结束,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国际的经济形势。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同长期冷战的国际环境有着极为深刻的联系。所以,冷战的结束,也必将会促使日本产业结构做出新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经济

冷战的结束,是历史的必然,并将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发展本国经济、促进世界贸易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今天的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非常时期。要完成将经济制度完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需要一个中长期的历史过程。因此,今天的俄国没有精力,也没有必要参与过多的国际政治、军事事务,更没有必要处处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抗衡。何况,俄国还希望谋求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更多经济援助。因此,可以说,至少到下个世纪初,世界不再会有两极争霸的局面。

1992年底,美国民主党的克林顿政权上台,意味着冷战结束后的美国,把工作的重心开始从国际政治转向国内的经济发展方面。从1992年开始,美国用于军事的开支逐年减少,到1997年,美国政府的预算将累计削减军事开支1000多亿美元。美国一大批原来生产武器及军用物资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转产生产民用产品。与此同时,美国同加拿大和墨西哥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试图通过减免三国之间的相互关税,扩大三国之间的贸易和劳务进出口,形成北美区域性的经济合作关系。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符合三国的根本经济利益。

欧共体自50年代成立以来,成员国今天已有12个国家,其影响力度基本覆盖了整个西欧。1992年欧共体通过马约,在取得各成员国同意的基础上,于1993年底将原来的欧共体过渡为欧洲联盟。成立欧洲联盟,西欧各国将统一联盟内各国的货币,相互逐步免除一切关税,形成统一的西欧经济大市场。这将对欧洲经济起到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亚洲及环太平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南美地区的国家,也把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加强本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作为各国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中国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方针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为世界所瞩目。

全球性冷战局面的结束,形成了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原来东西方之间的对立气氛,以及设置在东西方之间的种种影响国际交往的障碍将会逐渐被消除,从而增进原来东西方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国际间的贸易规模,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促进世界贸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历史潮流。

2.GATT将承担起更多更大责任

GATT的成立,是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GATT的成立和不断发展壮大完善,也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在GATT成立后的40多年间,其缔约国从最初的23个增加到今天的100多个,缔约国之间的贸易额已占世界贸易额的90%以上,世界贸易规模扩大10多倍。这与GATT通过一次次多边贸易谈判,不断降低各缔约国之间的关税水平,努力消除缔约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不无直接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贸易,无论从规模、范围,还是贸易技术规则的复杂程度,都远不是往日可以相比的。GATT第八届多边贸易谈判,即乌拉圭回合,把原来的单纯商品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包括金融、航空运输和海上运输等)、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以及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投资等领域。乌拉圭回合不仅对GATT原有的工业品贸易进行规范,而且还将把纺织品、服装和农产品,逐步纳入GATT。乌拉圭回合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降低各缔约国的进口关税,而且还针对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制定了具体的有关规则和法律文件,以力求尽可能地消除缔约国之间存在着的贸易障碍,从而进一步促进各国就业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

实践已经证明,各国的经济越是发展,世界贸易的规模越是扩大,贸易的领域越是广泛,贸易的技术规则越是复杂,就越是需要有国际间应该共同遵循的贸易规则准绳,就越是需要有国际间的统一贸易机构来协调各国的贸易往来,解决相互之间不断产生的贸易纠纷,以便使国际贸易以最低的交易费用,即资源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不断出现的新的国际贸易问题,都需要GATT进行协调和解决。所以,随着冷战的结束,GATT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被进一步强化。顺应这一实际需要,乌拉圭回合把GATT进一步改组为世界贸易机构,以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承担起世界贸易的更多更大责任。

3.日美向贸易竞争对手关系转化

美国在二战后极力扶持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冷战期间,日本对美国的出口额,从1946年的14.7亿日元,增长到1990年的130566亿日元,增长8881倍;日本对美国的出口额在美国年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从1946年的0.1%,提高到1990年的18.7%。战后美国一直是日本出口产品的最大进口国。①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也从50、60年代以劳动、资本集约型产品为主,发展到70、80年代以技术、知识集约型的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的阶段。另外,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日本增加了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截止到1990年底,日本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总额已累计达近1300亿美元,占日本对海外直接投资的50%左右。②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日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加剧,日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一是美国由对日本的扶持和保护关系开始向贸易的竞争对手关系转化。美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对美贸易从80年代初开始,一直是巨额顺差。所以,近年来美国不断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对美国的汽车、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农产品等的进口。但是,一方面日本的经济体制对美国市场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日本贸易的巨额顺差,特别是对美国的贸易巨额顺差,支撑着日本经济。尤其是日元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使日本得以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廉价的能源和初级产品。这已成为日本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如果日本增加美国等国家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进口,扩大国内对这类进口产品的消费,则会使日本的相关产业,在国内市场同国外产品的竞争加剧。日本为维持其原有的国际经济地位,必然要竭力设法用非关税手段或政府的行政管制手段阻止美国等国家的产品对其国内市场的冲击。因此,日美之间早已存在的贸易摩擦正在不断加深。

二是美国为扩大出口,不仅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对美国产品的进口,而且美国还一方面积极同加拿大和墨西哥协商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建立三国间的统一贸易和劳务市场,以此扩大三国间的贸易和劳务,这势必在客观上起到限制自由贸易区以外国家,包括日本产品同三国产品的竞争的作用。另一方面,美国正在把自己的经济势力,通过投资和商品输出,积极向亚洲渗 透。现在美国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已构成对日本在亚洲的投资和商品市场的竞争威胁。

三是在西方世界,特别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日元对美元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不断升值,到1993年第三季度,日元对美元的平均汇率已达110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日元的不断升值,使日本的外贸出口,特别是汽车、电器等机电产品的出口量,呈下降的趋势。日本1992年开始的经济不景气,到1993年第四季度仍然没有回升的迹象。按以往的经验,美国经济的复苏,必然会带动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复苏,但是,1993年第四季度开始的美国经济景气,却并没有给日本经济走出低谷带来任何看得见的希望。这也是冷战后,西方国家之间在经济贸易的相互影响方面出现的新情况。究其原因,不能排除日元大幅度升值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避免日元的再度升值,以降低日元升值给日本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日本银行于1993年秋,抛售日元收购美元,至使日本银行的美元储备从1992年的600多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11月的近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美元储备最多的国家。如果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巨额顺差没有根本性改变,那么美国必然继续使用提高日元对美元汇率的手段,阻制日本产品对美国的进口,迫使日本对美国开放国内市场。

尽管冷战结束使日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但是,由于冷战后的亚洲局势,特别是日本在东北亚的特殊政治地理位置,日本仍然具有对美国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战略地位。所以,日美在经济方面,除竞争和贸易摩擦比以前更加表面化,而且程度逐步加深外,另一方面,日美之间在政治、军事乃至国际事务方面,还要继续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关系。

冷战结束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乌拉圭回合的结束,日本的贸易和产业政策也必然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日本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

1.日本的经济和贸易体制的调整成为大势所趋

今天日本社会的经济体制,是二战后经过美军的监督改造,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需要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由于战后日本的经济民主化改革,以及今天中产阶级已在日本社会经济中占有绝大部分等原因,日本经济社会中的资本基本已被社会化,尤其是被直接或间接的股份化,使得社会资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使用社会化资本进行生产经营的是同这部分资本没有直接所有关系的经营者阶层。社会经济的微观运行及资源配置主要靠市场机制来实现,政府通过与民间企业协调的方式制定经济政策,在此基础上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运行和发展,实行严格的计划和行政管理。另外,日本社会以努力实现最大经济利益为最高目标,其他社会领域的活动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最高目标。

日本的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这一点在日本的对外贸易体制方面,反映得尤为明显。现在日本的贸易进出口业务中的绝大部分,通常是由大型的贸易公司或生产企业,按照政府和民间企业相互协调制定的贸易政策和计划进行的,政府对民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实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由于资本的社会化和日本传统的影响等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大型的贸易公司或生产企业的主要决策者,多数都由政府指派,或者直接由政府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转业到企业担任。另外,民间企业按行业或部门,设立行业或部门的各种协会,负责协调行业或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也多为政府指派,或者由转业的政府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的干部来担任。这种组织人事制度,使日本的贸易体制形成政府、行业或部门和企业的一体化,即经济利益的社会共同体。

冷战时期的日本贸易体制,虽然早在70年代由于贸易摩擦,已经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指责,但是,由于冷战时期的国际背景、当时的日美关系以及日本政府不断地做出一些修改和某种程度的让步,因此,冷战时期日本的贸易体制,还没有成为日本同这些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还没有达到对其不能容忍的程度。

但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日美关系的转化,日本原有的贸易体制以及经济 体制中的某些方面,必然会逐步成为影响日本同美国等其他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贸易关系的主要因素。因此,为适应变化了的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日本迟早要随着国际势的变化,在经济及贸易体制方面进行调整。

2.日本必将对外开放农产品市场

GATT成立之后,农产品一直很难列入GATT历次关税减让谈判的主要内容,各国普遍对本国农产品实行保护性关税,日本也不例外。日本政府始终以高额关税和非关税手段,严格限制国外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以避免对日本农业的冲击。日本政府的这一政策,在直接效果上,的确稳定了国内的农产品价格,维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日本国内农产品市场长期与国际市场隔绝,加之日本政府的长期保护政策,致使日本的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严重缺乏国际竞争力。以大米为例,1993年上半年,日本国内市场普通大米的批发价为每公斤300日元左右,按当时汇率折算约为2.7美元,而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为每公斤0.25美元,不到日本国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日本政府对农产品的保护政策,同日本农产品的价格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它保护了小农式的生产经营方式,也增加了日本农业对政府的依赖性。

在乌拉圭回合上,美国对日本提出了逐步开放日本国内农产品市场,特别是日本国内大米市场的要求。美国的这一提案,得到GATT多数缔约国赞同,这必将对日本的农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将会促进日本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相对扩大。日本的农户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基本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和化肥化,即日本式的农业现代化。但是,与美国的农业现代化相比较,日本农业现代化的明显不足,是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过小。日本农业生产经营达不到经济规模,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农户平均耕地面积仅有3亩左右,即使按日本现有的小型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业,也达不到农时允许的机械设备能力的五分之一。二是与现在的农户平均耕地面积相适应,日本农户使用的都是小型农业机械。以水田农户为例,1000万日元左右的全套农业机械,包括从水田的翻耙、插秧,到中耕除草、收割、脱粒以及稻米干燥和仓储的全套机械设备,都是小型农业机械。小型农业机械的购置成本和维修保管费用,在单位产量中的比率远远高于大型农业机械设备。③三是日本农户中的兼业农户,特别是第二种兼业农户不断增加(所谓第二种兼业农户,即在农户收入中,农业收入仅占其全年收入的10%以下的农户)。1960年日本农户为600多万户,其中兼业农户约为200万户,占全部农户数的33%。到1990年,日本农户减少到400万户,而兼业农户数却增加到280万户,兼业农户在全部农户中的比率,增加到70%。④如果日本对国外开放农产品市场,那么将会促使日本的耕地相对集中,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趋于中型化或大型化,以降低农产品成本,与国外的同类产品进行竞争。

其次,将促使日本的土地价格下降。土地是农业的主要自然资源要素,即使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条件下,也仍然可以说,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日本地价高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大量廉价农产品的进口,必然会引起日本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农产品价格的下降,那么,伴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下降,土地价格也将随之下降。土地价格过高,一直是影响日本产业结构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土地价格的下降,不仅对日本的农业,而且对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次,必然会促进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随之大批的原有农业劳动力将要脱离农业,向其他产业或行业部门转移,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后备军。

总之,日本对外开放本国的农产品市场,直接的负面影响是农业及农民要受到海外廉价进口农产品的冲击。但是,从长远的利益进行分析,在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下,日本的再一次“开国”将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后出现的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的相对集中,以及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等,又将会给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

3.日本产业结构重心将转向社会资源方面

8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以技术、知识集约化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的产业部门。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日本产业结构的重心,将向国际金融和海外直接投资,以及高科技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等产业部门转移。

冷战结束,是迫使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最重要国际因素。另外,日本国内的一些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也在促使日本必须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这些因素简单地说就是“五高”。一是工资水平高,即日本制成品及服务的成本中工资含量高于一般工业发达国家。二是地价高,日本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一般国家,地价昂贵。工资和地价在产品成本中的含量过高,正在迫使日本将资本和成熟技术向海外转移。三是社会福利水准高,日本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被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年龄高,即人口的老龄化。日本已是世界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口的老龄化给日本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致使政府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五是日元汇率高,即日元对美元等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汇率不断升值。日元升值虽然有利于日本的贸易进口,但是,却严重地限制了日本产品的出口。日本是外向型经济国家,没有一定规模的贸易出口,便不会有稳定发展的日本经济。因此,出口是日本经济的命脉。另外,日元升值也是促使日本扩大国际金融业务和向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天日本的经济优势,在社会资源方面。乌拉圭回合已经把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问题,列入GATT今后应该予以规范的领域,这就为GATT缔约国之间在资本、金融服务以及科学技术等社会资源方面的贸易,提供了法律保障。这些法律文件的实质,是维护发达国家出口社会资源的经济权益。因此,日本也将在这方面受益。

当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先进科学技术从研究开发到应用于商业性生产的周期,以及一国先进科学技术向海外转让的周期,都大为缩短。另外,巴黎统筹条约以及巴黎统筹委员会于1994年3月31日自动撤消,这将消除东西方之间的高科技贸易障碍,并引起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向海外,特别是向原社会主义国家出口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竞争。日本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必然要把高科技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作为产业结构的重心之一,使日本成为高科技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向海外转让的基地,并以此作为巩固日本经济原有地位的物质技术基础。

日元在今天已成为世界硬通货币中仅次于美元的货币。世界十家最大的银行,被日本占据了前七家,日本银行的美元储备已达约1000亿美元。如果日元的再度升值,即1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低于100日元,仍然不构成对日本经济,特别是贸易出口的致命打击,那么日元的地位将会被巩固下来。在这一前提下,日本将以高科技及其产品的大量出口,作为日本在国际贸易中的物质技术基础。在90年代,日本对海外的金融服务和直接投资,也将进一步扩大。日本对海外的金融服务和直接投资,仍然同过去一样,带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金融服务和直接投资,主要面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日本现在虽然正在试图努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日本的主要动机是要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扩大自己国际影响,以维护和扩大日本的直接经济利益。近期的日本,不会在自己的直接经济利益之外,去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责任。因此,日本在这方面仍然会和以往同样,把自己的资金主要投向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即最保险的国家或地区。二是日本的国际金融服务和海外直接投资,服从和服务于日本向海外的技术转移和形成稳定的初级产品,特别是能源供应基地以及海外销售市场体系的巩固和开拓。从二战结束到今天,虽然已经过去近50年,但是,日本社会以贸易立国和经济外交为宗旨,以及政府、社会和企业的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日本面向海外的金融服务和直接投资,只是日本社会经济共同体经营业务的一部分,这部分业务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日本社会的总体目标和根本经济利益。而开拓日本产品和技术的海外市场,建立初级产品特别是能源的稳定供应基地,正是为了维护日本的根本经济利益。

注释:

①参见日本大藏省《对外贸易概况》,1950年版、1992年版。

②参见日本总理府统计局《统计年鉴》(1948-1992年)。

③此情况是笔者在日本福岛县须贺川市大仁字村做社会调查所了解到的,该村的水田农户耕地状况,基本反映了日本农户的平均水平。另外,日本的农业机械型号也大致相同。

④参见1993年12月19日《朝日新闻》。

标签:;  ;  ;  ;  

冷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日本产业结构的影响_gatt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