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素质教育论文_赵丹

浅谈音乐素质教育论文_赵丹

(渠县静边镇第二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 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音乐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品格。音乐作为一门最富于想象力的艺术最根本的优势就在于它能高效能地开发与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在音乐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出来的教学情境、教师赋予谐美性的语言诱导、师生互动中的角色转换、合作探究中的对比聆听辨析等诸多方面,激发并维持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着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不断地去想象、联想、思考、品位……继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艺术享受。

音乐欣赏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学生形象思维的建立,首先表现为对乐曲的直觉感应,这又依赖于视觉代表物或语言的启迪和表达。教师适时、适度予以诱导,驱动学生“习惯于首先看到曲调就像看到地图一样——看他、感觉他”,让学生自发、自觉地步入音乐的殿堂,去深刻感受美妙的旋律。

如在《飘逸的南国风》中赏析弥渡山歌,可以选择具有浓郁的云南风情的《小河淌水》导入。那质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从容舒展、自由流畅的节奏,婉转起伏、清新优美的旋律,定会使学生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欣赏教学,让学生面对内容不同、风格迥异的歌(乐)曲欣赏,可以驱动学生逐步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形成自觉思维,深入理解词曲创作意图,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成型;可以强化学生的艺术通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进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今后对人生、社会的理解、体验和认识。

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审美品质。在音乐教学的诸多功能中,它的美育功能是在学生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功能。因此,我在教学中,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重点突出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手段,来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审美素质。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怎样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如何按照音乐教育的自身规律,发挥音乐艺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特殊功能。这些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山谷静悄悄》一课的合唱教学中,我潜心挖掘教材中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内涵。为学生创设了能充分感受这首艺术歌曲表达意境的学习环境。当音乐声起,随之播放从电视片《动物世界》中剪辑下来的描绘大自然风光的录像片断:巍峨的群山、壮观的瀑布、静静的山谷、缓缓的小溪、山间的野花……使这首艺术歌曲的形象有静、有动,随着动感的不断加强,高潮后力度由渐弱到最弱。在这音与像完美结合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的情感为之所动。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伟大祖国名山大河的美妙。加上教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准确漂亮的指挥手势,流畅而富于表现的钢琴伴奏,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使他们准确地捕捉到了歌曲的艺术形象,并把自己听觉和视觉的感受,融汇到那有控制的、柔美和谐的音乐中。那起伏的歌声,不仅描绘出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形象,同时也表达了青少年对祖国大好山河无限赞美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了青少年的综合审美素质。

音乐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根据世界一些专家研究结果,下世纪人类面临一个充满竞争,复杂多变的世界,要求下个世界的建设者具有丰富的知识,聪明的智慧,开拓的精神。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读死书的教学方法,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将起着巨大的作用,无论是在开发人的智力方面,还是培养非智力素质领域,音乐都能以其独有的功能大显身手。我国的传统教育,多年偏重语、数、物理、化学,强化左脑运用,而右脑开发与利用严重缺乏,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也因此产生了,影响个性心理的自然形成,改变这种现状只有落实素质教育,而音乐就能大显神通了。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都喜欢音乐,如孔子、列宁、爱因斯坦,他们把学习音乐当成对自己事业的催化剂,从音乐中启发自己的灵感,启迪智慧,最终成为有成就的人,这不能否认是音乐的功劳。音乐家“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效,已被社会所认可。事实上,音乐能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力。学习乐器对于人们的手、脑、眼、耳有并用的功能,能开发儿童的大脑,使头脑聪慧,形象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想象力,创造力明显提高。长期受到音乐启迪的同学,能在桎梏的思路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强大的创造力,从而思维敏捷,精力更集中。

音乐课培养学生的健康素质。科学实践证明,音乐能增进健康,医治疾病。当悦耳的音乐通过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以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神经系统,随着感情的变化,使人精神愉快,情绪振奋,同时起到加强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的作用。《中国教育报》曾报导,大连市实验中学打预备铃,这里听到的不是铃声,而是《牧童短笛》《翠湖春晓》《花儿与少年》《步步高》等名曲,无论上课、下课、上学、放学、课间操,都播放一首名曲代替,每天5首名曲,用名曲代替铃声至今,还不到两年,师生已熟知了几十首中外名曲,为广大师生营造了充满高雅音乐文化氛围,对身心大有裨益。因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音乐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音乐氛围,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跳健美舞,做健美操,随着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中学生身心都得到愉悦和锻炼。另外,练习歌唱时,做平缓的胸腹深呼吸运动,能锻炼肺活量,对心、肺都有保健和按摩作用。尤其是大合唱,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

总之,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去表现音乐,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创造。音乐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促进人向完美发展,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论文作者:赵丹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浅谈音乐素质教育论文_赵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