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痹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芳 张晓艳(通讯作者) 范雪梅

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 骨伤科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的总结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骨痹中医护理方案对我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骨痹患者进行辩证施护。结果骨痹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症状施护效果也显著提高。结论骨痹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和运用,对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中医护理技术得到切实的运用,突出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

【关键词】骨痹中医护理方案辩证施护 临床应用

骨痹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人到中年后,机体正气不足,肝肾开始虚衰,气血有所不足,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客于骨髓,发而为痹,劳伤筋骨者,肝肾自伤。《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最常见的证候包括: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阻络证、痰瘀互结证、气血两虚证。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其中关节疼痛是骨痹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给予适宜的中医调护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中医护理方案是以整体观念为主,辩证施护为基础,采用标本缓急的原理,根据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原理所制定出来的护理方案,从而对患者进行整体施护[1]。运用中医的特色技术如中药贴敷、穴位贴敷及其相应的物理疗法中频治疗,并且进行生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调理、康复锻炼等,可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中医中有通则不痛的说法,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骨痹患者的疼痛,让身体的基本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我科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对90例骨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我科如何实施该方案及应用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骨痹肝肾亏虚证患者90例,其中男36例,女54例,平均年龄70岁(52~86岁);平均住院日14天(2~78天)。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全程实施中医护理方案。

1.2 方法

1.2.1人员培训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骨痹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需要和要求病区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骨痹中医护理方案的讲解及分析,制定培训及实施计划,将学习内容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中医技能操作培训两部分。每月理论学习包括:骨痹的常见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点、常见症状/证候的施护方法、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健康指导及护理效果评价表的填写,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2]。每 3 个月进行一次中医护理方案的理论考试。临床中医技能操作培训是根据骨痹中医护理方案中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项目开展的,如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药贴敷等,采用分批次观看操作视频,操作技术骨干进行现场操作示范、指导的方式,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及护理组长对科室全体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核[3]。

1.2.2 临床实施 责任护士根据医生确定的辨证分型及中医护理评估观察到的证候表现,根据骨痹中医护理方案针对患者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进行评估,了解疼痛的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并制定护理方案。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时通风。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基础生活照护,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指导功能锻炼,给予辨证饮食指导,安慰、鼓励患者做好情志护理和生活起居的健康指导。同时遵医嘱对患者施行中医特色技术,如穴位贴敷、中药湿敷、耳穴贴压、一周后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4]。

1.2.3质量控制中医护理方案的质量检查及中医护理查房保证方案的落实。每周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的护理方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每月由护理部组织中医护理查房。通过听取责任护士的汇报、查阅护理病历、提问责任护士、访问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骨痹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实施质量进行监控,针对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责任护士按方案中制定的中医护理措施逐条落实,因特殊原因未能实施时应写明原因,并及时与护士长沟通。护士长、责任组长了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护理人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持续改进,优化护理方案。

1.2.4评价指标患者在出院前一天由责任护士根据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填写骨痹护理方案中的“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包括主要症状的护理效果评价(好、较好、一般、差),护理依从性(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及满意度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责任护士对骨痹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适用)三部分。

2 结果(表1~3)

2.1主要辩证施护应用情况(表一)

2.4责任护士对骨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认为骨痹中医护理方案实用性强的有 37 人(41.1%);认为实用性较强的 48人(53.3%);认为实用性一般的 5 人(5.6%);没有人认为不适用。

3 讨论

3.1疼痛护理:

90例骨痹患者中最突出的临床症状就是关节疼痛,疼痛可使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睡眠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首先我们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躯体感觉、运动情况等,做好疼痛评分,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在疼痛评分表上,疼痛评分≤3分时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 病室要整洁, 用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疼痛评分≥3分时通知医生查看,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另外,保持患肢功能位,遵医嘱给予患者中频治疗、穴位贴敷和中药贴敷治疗。肩痹取曲池、肩髃、手三里等穴,膝痹取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穴。起到了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

3.2 起居及饮食护理

3.2.1 日常活动中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凉刺激,出汗时切记当风;注意保护关节,可配合使用辅助用具,如腰围、护膝、手杖等,减轻关节的负重,避免出现关节扭挫、磕碰等意外损伤。

3.2.2 病变在颈椎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病变在腰椎、膝、髋关节者,避免久行、久立。

3.2.3 患者中多数为老年人,并且都是肝肾亏虚证患者,所以宜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羊肉、韭菜等补益肝肾之品。

3.3 情志护理:

因为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以达到老年患者早日康的目的。骨痹的老年患者大多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不能自理患病后的老人大多思想负担重,情绪低落,比较悲观失望,有的会烦躁,焦虑,情绪易激动,因此作为护理人员我们不仅要用美好的语言给于年老的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还要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社会状况,及时消除不良情绪。有情绪障碍者,加强巡视,多关心患者,建议请心理咨询医师进行治疗,同时应鼓励家属多探视和关心病人,让患者觉得自己被重视和关爱。

3.4 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对骨痹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舒筋通络的作用,但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身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符合患者的锻炼方案,以全身不觉得疲乏劳累为度。合理的锻炼可恢复肌肉收缩力,关节灵活度和防治骨质疏松,不合理的锻炼则会增加关节负荷。

3.4.1急性期关节肿痛较甚者宜卧床休息,不要急于活动,以减轻关节负荷;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关节非负重运动锻炼,增强肌力和耐力;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采用散步、游泳等,注意减少关节负重,不主张爬山、登高、深蹲、爬楼梯等加重膝关节负重的运动。

3.4.2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症状缓解后应逐步或适当进行锻炼。

3.4.3根据患者关节病变部位、程度、症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功能锻炼方法。以双手等小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抓空法、持物法等动作;以脊柱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扩胸、弯腰、飞燕等动作;以双膝关节病变为主者,可做骑自行车、游泳、散步等运动。活动时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4.小结

方案关于骨痹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骨痹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方案中对骨痹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作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士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及护理的满意度,根据医生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证施护、健康教育等,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除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外,物理治疗在患者身上的临床应用以及患者的反馈情况,中频治疗对于骨痹患者的康复及减轻疼痛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经验以及对中医护理方案理解参差不齐,造成方案实施过程中康复指导不到位,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中医骨科护理人才的培养,继续组织学习护理方案,优化护理方案,全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向患者清楚的讲解每一项治疗的作用原理,让患者充分相信并配合我们治疗,突出发挥了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彦中医护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中药,2014(5):220-22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风等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2013-5-16

[3] 郭敬,周姣媚,陈扬等.肺癌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实践.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17-18.

[4] 中华中医药学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5.

论文作者:刘芳 张晓艳(通讯作者) 范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骨痹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芳 张晓艳(通讯作者) 范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