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_评价体系论文

我国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评价体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绩评价主要依据财政部等四部委于1999年颁布并于2002年修订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而该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与否将关系到我国国有资源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和对国有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核能否达到客观公正。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对现行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做以下探讨。

一、引入案例对现行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进行验证

众所周知,在2001年东窗事发之前,银广夏、蓝田股份利用虚假财务信息屡屡创造出股市神话,在2000年年报中同样利用大量利润操纵手段报出了不菲的业绩。如此我们不妨利用这两家公司2000年存在严重财务舞弊的年报数据对我国现行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进行验证,检验该评价体系能否揭示出这两家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从而给出一个客观公允的评价分数。

现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由定量评价指标(占80%比重)和定性评价指标(占20%比重)两套指标体系组成。对于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已另文阐述。现就该评价体系中的可以量化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对银广夏、蓝田股份两家公司进行打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首先依据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对企业基本指标数值进行打分,然后再利用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分数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修正后的实际定量得分。由此,依据银广夏、蓝田股份2000年年报的数据情况,其评价结果见表1、表2。

表1 企业效绩评价基本指标计分表

企业名称:A-银广夏企业 B-蓝田企业

表2 企业效绩评价修正指标计分表

对表中指标数据的说明:(1)上述两家公司的年报数据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2001年年报摘要;(2)2002年财政部等四部委对1999年颁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进行了修订,表中采用的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是指标修订后的标准值。

依据现行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计分结果,银广夏、蓝田股份分别获得78.34分和79.56分的高分,从而两企业均可以获得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良好”的评判。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企业存在利润操纵的情况下,现行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不能揭示出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无法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预警价值,也就不能对公司效绩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二、现行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仔细审视现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对上述两家公司的评价过程,笔者发现该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对现金流量指标重视不够。在现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指标中没有一个现金流量指标,而只在修正指标中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两个指标,而且权重仅占修正总权数(100%)的18%。可见定量指标体系是以会计盈余信息为主。西方很多学者已经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现金流量和会计盈余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信息使用者注重了解预测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业绩方面,会计盈余信息更为重要;而在了解企业收益质量、偿债能力以及企业价值方面,则现金流量更为重要。由此,我国现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均以会计盈余信息为主的评价做法不免有失偏颇。

以银广夏公司为例,依据现行效绩评价体系,该公司获得“良好”的评判。如果运用当前国际流行的现金流量指标组合对银广夏再次进行分析,就会得到如下结果(见表3)。

表3 银广夏2000年企业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从评价结果来看,尽管在会计盈余指标体系下,银广夏称得上是一个优等企业,但在现金流量指标体系下,该公司则表现为一个财务风险很大、盈余质量低劣、靠借款度日的劣质企业。由此,现金流量信息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应计制会计对盈余的操纵,使反映的信息更为真实客观的结论得以证实。

2.固定权重的设置,不能满足多重评价主体的需要。现行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固定权重的方法,没有充分考虑企业效绩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而固定权重的最大缺陷在于容易导致信息使用者只注重总体评价结果,而忽视个别评价指标反映出来的潜在问题。

以蓝田股份为例,依据现行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在目前这种“一刀切”的固定权重设置方法下,蓝田股份的总体效绩被评为“良好”。但仔细审视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见表1、表2),尽管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均远远优于同类企业优秀值,但其速动比率却只有35.08%,接近于同类企业最差值34.9%。这意味着,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也就是说,“蓝田股份存在一个奇怪的财务组合:应收账款回收期远远低于同行业水平,收入高于同行业水平,而短期偿债能力却在同行业中是最低的”。① 进一步分析,2000年,该企业营运资金约为-1.28亿。这意味着该公司存在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显然,在现行评价体系采用固定权重的评价方法下,信息使用者很容易被依据现行评价体系所带来的总体评价结果“良好”所蒙蔽,不能突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极差这一状况所反映的潜在问题,从而掩盖了蓝田股份存在极大财务风险的事实,也就不能满足债权人评价企业偿债风险的需要。

3.指标之间关联度太大,造成指标设置的重复。首先,我们来看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项指标的相关性。依据现行评价体系,如果说,在企业不存在“客观因素”对所有者权益影响时,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积累率+1。此时,资本保值增值率仅仅是资本积累率指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同样,在企业不存在“客观因素”对所有者权益影响或者说虽存在但扣除其对年末所有者权益影响后,当净资产收益率≥0时,资本保值增值率必然≥1,表明国有资表明国有资本的保值或增值,反之亦然。然而现实中企业增减资本金或资本公积的“客观因素”情况并不是经常发生。可见,这三项指标的功能几乎完全重叠。其次,在资产营运状况中,基本指标中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与修正指标中的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流动资产中比重最大的是存货与应收账款,而存货与应收账款的营运周转状况几乎就决定了流动资产的营运周转状况。最后,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两项基本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报酬率也几乎是从两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同一问题。

利用蓝田股份效绩评价数据去验证以上指标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些缺乏独立性的关联指标必然造成指标的重复计分、同类指标累加权数过大,从而评价结构覆盖面过窄的局面。

三、对现行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改进建议

2006年2月财政部新颁布了一系列会计准则,对相关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以及指标计算进行了新的修订。由此,依据以上存在的问题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笔者对现行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做以下改进,总体思路如下:(1)依据现金流量和会计盈余反映了不同维度的会计信息,考虑将现金流量纳入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并加大其比重,以改变现行评价体系对现金流量指标重视不够的局面。考虑到财务效绩评价重视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业绩的特点,在基本指标中,全部采用会计盈余指标。而在修正指标中主要采用现金流量指标,对企业收益质量、财务风险、资金运转是否顺畅等方面进行补充修正。(2)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某些指标进行删减修正并增加其它维度的评价指标,本着既要照顾到企业综合能力又要突出评价重点的原则选取指标,以改变指标重叠评价带来的评价结构覆盖面过窄的局面。(3)增加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与智力资本评价指标,以弥补在当前强调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现有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前瞻性体现不足这一弊病。改进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与现行评价指标体系对比(见表4)。

表4 改进的企业效绩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与现行体系对比

注:上述改进体系中的“(修)”表示在原有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

(一)财务效益状况

1.基本指标:对评价财务效益状况的基本指标改进,是删掉了原有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而换成修正的“剩余收益率”和修正的“成本费用利润率”。理由如下:(1)尽管净资产收益率是传统业绩评价使用频率最高的比率,也是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中心指标,但该指标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在税后净利润的计算过程中,仅考虑了借入资本的利息等费用,而忽视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这一缺陷的直接后果是不仅放大了企业的经营利润,而且使得企业经营者很容易把股权资本当作免费资本,随心所欲地使用,尤其在目前国有企业所有者相对缺位从而对企业管理层的代理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的情况下,这种忽视股权机会成本来评价经营业绩的做法,无疑是对目前国有资本流失严重的一种管理放纵。(2)由于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报酬率几乎是从两个不同侧面反映了同一问题,二者属于高度正相关范畴的关联指标,所以在删除净资产收益率的同时,也将总资产报酬率删除。(3)增加的修正“剩余收益率”指标,是在原有剩余收益指标(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② 的基础上将其修正为“(剩余收益+本年度应摊销的研发费用)/权益资本”。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的业绩评价方法——经济增加值(EVA)。该方法之所以能引起众多业绩评价者的关注,是因为该方法具有两大显著优点:一方面,该方法考虑了对股东权益资本的补偿,强调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创造的财富只有超过资源占用的机会成本才会产生财富增值;另一方面,EVA是在对因财务报告的需要而被公认会计准则(GAAP)曲解的信息做出调整后计算得出的。尤其在研发费用的处理方面,EVA对传统的会计利润进行了调整,将研发费用由费用化改为资本化,并在受益年限内摊销。但是,EVA的计算也存在着不足,即EVA是基于净收益的多个因素调节,不但计算繁琐,而且也为管理者操纵利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由此,笔者试图采用修正的剩余收益指标,一是考虑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二是对研发费用的处理采用EVA的做法。这样,不但吸取了EVA指标的两大显著优点,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该指标计算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4)采用修正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其中利润总额中包含补贴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部分企业收益。将其修正为:“成本费用收益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③ 并将其作为另一基本指标,可在利用“剩余收益率”从综合角度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再从企业经营收益角度重点评价企业的营业收益能力。

2.修正指标:对评价财务效益状况的修正指标改进,是在保留了原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的基础上,删掉了“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三项指标,而新增加了“净收益营运指数”指标。理由如下:(1)“成本费用利润率”已在基本指标中采用,故将其删除;由于“主营业务利润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是高度正相关指标,故将其删除;资本保值增值已在基本指标“剩余收益率”中体现且评价得更为科学合理,故将“资本保值增值率”删除。(2)新增加“净收益营运指数”指标,是加强对企业收益质量的评价。“净收益营运指数=(净收益-非经营净收益)/净收益”。由于非经营收益不是企业的主要业务,其收益带有偶然性,所以非经营收益不能代表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净收益营运指数”指标是在原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评价企业收益收现能力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收益结构的角度来重点评价企业经营收益质量。

(二)资产营运状况

1.基本指标:对评价资产营运状况的基本指标改进,是删掉了“流动资产周转率”而增加了“存货周转率”和修正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理由如下:流动资产中比重最大的是存货与应收账款,由此“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属高度正相关指标。选用“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从多个角度更详尽地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故将关联性强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删除。

同时,采用修正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1+适用税率)/平均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替换现行评价体系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理由是:在不同企业适用不同税率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比较会有失偏颇。此外,应收票据只不过是应收账款的另一种形式,应将其纳入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再有,现行评价体系中的应收账款余额是已经提取减值准备后的净额,而销售收入并没有相应减少。其结果是,提取的减值准备越多,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快,效绩评价得分越高,显然很不合理。由此,公式中“平均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余额”应为不扣除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的平均余额。

2.修正指标:对评价资产营运状况的修正指标改进,是保留了原有的“不良资产比率”并将其进行了修正;删掉了“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而新增加了“销售现金比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两项指标。理由如下:(1)“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已在基本指标中采用,故将其删除。保留的“不良资产比率”之所以进行修正,是因为现行评价体系中对不良资产的界定存在问题。不良资产比率既然是从企业资产管理角度对企业资产营运状况进行修正,则企业资产中不能为企业将来带来经济效益或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小的“长期待摊费用、其它非流动资产及递延税款”等项目也应包含在内。有些学者对这几项资产不能为企业将来带来经济效益或带来经济效益甚微已经做了证实。(2)增加“销售现金比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是因为:“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反映每1元销售得到的现金;“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总资产”反映了企业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采用这两项指标,同样是从经营业务现金流量和综合业务现金流量角度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考察企业销售收现、资金回笼能否保证企业资金的顺畅运转。

(三)偿债能力状况

1.基本指标。对评价偿债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改进,是在保留原有“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两项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加一项“超速动比率”指标。理由如下:在评价企业总体偿债能力基础上,应增加一项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以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风险。“超速动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账龄小于1年的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是在原有的“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基础上的改进,其理由是:考察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资产应该是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的资产。而流动资产中其它诸如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等项目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故应将其剔除,而只考察流动性高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和账龄小于一年的应收账款等资产对流动负债的偿付能力。

2.修正指标:对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状况的修正指标改进,是在保留了原有“现金流动债务比率”指标的基础上,删掉了原有的“速动比率”,而增加了“现金债务总额比”和“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两项指标。理由如下:(1)基本指标中已采用了“超速动比率”,故将“速动比率”删除。(2)增加“现金债务总额比”是因为:企业财务风险应包括短期偿债风险和长期偿债风险两个方面,利用“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来分析企业的最大举债能力,是对基本指标中“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从现金流量角度进行企业总体偿债能力的修正评价,以全面考察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另外,增加“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经营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指标④ 是对基本指标中以收益为基础的“已获利息倍数”加以修正,因为实际用以支付利息的是现金,而不是收益。

(四)发展能力状况

1.基本指标:对评价发展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改进,是在保留原有“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两项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技术投入比率”指标。理由如下:“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两项指标全部采用本年度的数据来考察企业当年的资本积累能力和市场占有能力。“技术投入比率”是企业本年度科技支出与本年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三项指标全部用本年度的数据来说明企业的发展潜力。

2.修正指标:对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修正指标改进,是在保留原有“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和“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两项指标基础上,删掉“技术投入比率”指标,而新增加了“无形资产/总资产”和“现金满足投资比率”两项指标。理由如下:(1)删除“技术投入比率”是因为:在基本指标中已经被采用。(2)增加“无形资产/总资产”是因为:21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世纪,无形资产正逐渐成为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当前,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已占资产总额的50%~70%,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判断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尽管基本指标中已经采用本年度“技术投入比率”反映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但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注重企业资产的长期积累和变动趋势,由此,采用“无形资产/总资产”指标不但可用来评价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实力,也可用来引导企业经营者长期关注无形资产的开发与投入,长期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3)增加“现金满足投资比率”是因为: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评价,不能缺少对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能力的考核。这种能力来源于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的比较。“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反映了企业的投资现金需求,该指标从财务弹性的角度可更好地修正企业的发展能力状况。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定量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的问题。如前所述,现行评价体系中,固定权重的设置,不能满足多重评价主体的需要。由此,在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中,应根据不同主体的需要,建立不同的权重体系。明确规定每个具体权重体系的使用对象及使用情况,并在效绩评价体系中建立需求主体识别语句,使一套评价体系满足不同评价主体的需要。此外,在撰写企业效绩评价工作报告时,还应对所采用的权重体系予以充分披露,以保证对评价权重体系选择的合理性。

注释:

① 刘姝威:《蓝田财务分析》(摘要),http://www.southcn.com/finance/zhenquan 2002年4月3日。

②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③ 孙宪源、章家瑞:《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改进》,四川会计,2002年第5期,第35页。

④ 参见2007年度注册会计师《财务成本管理》教材。

标签:;  ;  ;  ;  ;  ;  ;  ;  ;  

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_评价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