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明村镇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深入发展_农民论文

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村镇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农民群众追求高尚精神文化生活的生动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坚持从抓户、抓村入手,形成了创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小城镇,“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文明生态村、“富学乐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基本形式,在提高农民素质、树立文明乡风、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文明村镇创建的发展历程

      1981年11月,解放军驻河北省保定市某部与新城县崔中旺村群众开展了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党中央对此项活动作了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推广。随后,中宣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先后召开全国农村文明村镇建设座谈会和全国文明村镇建设汇报会,推动了文明村镇活动的广泛开展。1994年7月,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河南林州市(原林县)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推广林州市弘扬艰苦创业精神的先进事迹。从1996年开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会同有关部门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推出一个先进典型和工作思路,先后总结推广了湖北竹山县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山东文登市“为农民办实事、引导农民奔小康”、辽宁开原市“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广西百色区域性连片创建等先进经验。为配合国家发展小城镇战略,2001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了“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座谈会。2003年至2008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三下乡”、“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有机融合,扎实推进。此间,中央文明办召开了两次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一次是2005年在海南召开,推广海南创建文明生态村经验;另一次是2007年在山东济南召开,总结十六大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推广济南积极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建设新农村新农民的经验。从2009年至今,中央文明办每年都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如贵州遵义“四在农家”、山东烟台“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湖北十堰“创建星级文明户”;宁夏银川、浙江湖州、黑龙江哈尔滨等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部署。《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此之前,1995年10月,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若干意见》,1996年12月,中宣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在全国农村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对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发挥了重要指导和推进作用。

      为充分展示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丰硕成果,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央文明委分别在2005年、2009年、2011年、2015年分别表彰了四批共3224个全国文明村镇,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二、当前创建文明村镇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明村镇创建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广大农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相比,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过多年的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在全党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地方一些干部那里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因此,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具体说来,至少存在以下三种错误认识:“现行的行政体制是市管县,城市搞好了,农村自然而然就带起来了”、“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农村财力有限,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群众性创建活动难以开展”,等等。具体表现在工作中为:号召多落实少,松一阵紧一阵,做表面文章、追求“雨过地皮湿”“面子上过得去”等等。

      2.创建主体流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农村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许多青壮年农民走出大山、走出乡村,常年在外打工,这样就造成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文明村镇创建的主体缺失。有人形象地称常年驻守在农村的人口为“369”大军,即三八妇女、六一儿童和九九老人等。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外迁,不仅阻碍了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还使新农村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失去了主力军,许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3.活动阵地缺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当前,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多,农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新变化,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呈现多样化趋势。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文化投入不足,使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一些地方,除学校外,农村地区基本没有体育设施,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一些地方,本来就很稀有的农家书屋、文化站等,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变成了棋牌室、麻将屋,严重削弱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

      4.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机构延伸不到位、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繁重一直是困扰各级文明办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对于“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文明办来说更是一个严峻挑战。比较文明城市创建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在文明城市创建上,许多地级市和一些县(市、区)专门成立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指挥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人、财、物方面予以有力保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文明创建工作,而在文明村镇创建上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则捉襟见肘。

      5.新问题不断涌现。随着农村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农民开始出现“小富即安”思想,头脑膨胀,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同时,受社会各种思潮、意识形态的影响,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出现反弹回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发展蔓延,邪教、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猖獗,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花样翻新、越演越烈,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随礼等陈规陋习死灰复燃……这些问题,使得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和淳朴民风遭遇严峻挑战,如果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会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会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关于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几点思考

      1.坚持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论断。这不但是对我们党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全党工作提出的要求。那么,文明村镇创建的“初心”是什么呢?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无论如何丰富内容、设计载体、选树典型、创新机制等等,都要坚守这个“初心”,紧紧围绕提高人的素质来谋篇布局。也就是说,文明村镇创建要在不断为解决农村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智力支持、督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把解决问题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方面关系到实际问题是否得到根本解决,另一方面也关系到人的素质是否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样,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无论干多长时间、走多远,都不会迷失方向。

      2.坚持抓住根本。抓住根本搞创建,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个根本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根本部署安排。文明村镇创建首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结合农村特点、农民特点、时代特点,综合运用各种生动鲜活的形式,让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进农民的头脑心灵,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第二,文明村镇创建要突出思想内涵,培育优良乡贤文化。文化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正满怀信心健步走在通往殷实小康的道路上的时候,渴求文化、渴求知识、渴求健康、文明的娱乐方式,越来越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迫切愿望。我们必须满足农民的这一要求,建立健全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我们要在注重培育新型农民的同时,注重抓好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的工作,要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作用于现代文明创建载体的同时,培育形成新的乡贤文化,不断赋予文明村镇创建生机活力和发展后劲。第三,破立结合、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永恒主题。针对当前,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等有所抬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随礼等陈规陋习死灰复燃,而且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要下大力气整治这些突出问题,打击黑恶势力和涉农犯罪,激浊扬清、抑恶扬善,把不良风气压下去,把新风正气树起来。

      3.坚持虚功实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创建文明村镇要顺应农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要按照精神文明建设每年要做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的要求,着眼于“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民生问题,在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找准文明办工作与之的契合点、着力点,并很好地将其融入在深化“十星级文明户”、文明信誉户、城乡共建、文明生态村、道德信贷、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为载体的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中,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使文明村镇的创建过程,切实成为为农民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得实惠的过程。

      4.坚持改进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三农”问题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理念要有新思路、新战略要有新举措。文明村镇创建工作要与时俱进,改进创新。要夯实基层基础。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充分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要切实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基层文明办的队伍建设,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赋予老典型新的时代意义。要抓住中央文明办成立20周年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老典型推出10年、20年、30年等契机,加强调研,评估典型经验的时代价值,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继续深化拓展。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现实需求,不断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培育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图/浏阳市文明办

标签:;  ;  ;  ;  ;  ;  ;  

深化文明村镇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深入发展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