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曹操的议论文

关于写曹操的议论文

问:论曹操议论文50左右怎样写
  1. 答:在三国里,有太多的英雄人物,像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关羽……大家都喜欢他们,甚至到了崇拜的境界。可我只喜欢曹操,没错,就是那个施耐庵手中号称“奸绝”的曹孟德。
    你们说曹操奸诈?我不这么认为,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就算你不想杀他们,可他们也会杀你,在那个你杀我、我杀你的世界,我反倒喜欢曹操的做法,为了自己而活,掌握自己的人生。有人说诸葛亮是正义的化身,可诸葛亮三气周瑜,活活把周瑜气死了,怎么没人说他阴险呢?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人说他是汉贼,其实不然。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建汉,那对于秦国人来说,刘邦是不是就是“秦贼”呢?一个国家盛极必衰,并没有谁对谁错,错的只是他们不该生在乱世!
    曹操,应乱世而生,就该做个枭雄,而不是平平凡凡的过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冒险,这才是曹操,我所喜欢的曹操!
问:征求一篇关于“曹操”的议论文章
  1. 答:如林俊杰的一首歌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哦~~~~~~~~~~~~~~~~~~~~~~~~~~
    并且他是不被人理解,其实他不得不那么做
问:以曹操在短歌行中的“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写一篇议论文
  1. 答:一、回答:《短歌行》中诗人看待人生之忧,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 二、具体解释: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像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
关于写曹操的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