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竞:统筹城乡社保制度的时代已经来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乡论文,社保论文,制度论文,时代论文,王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保障体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任何超越时代背景和社会特点的社会保障措施都将导致其最后的失败。反之,落后于时代背景的社会保障制度则会因不能真正解决其应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而导致社会冲突,甚至引发社会危机。社会环境的变化呼唤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即使在欧美的福利国家之内,制度的覆盖人群也是逐步扩大的,即首先覆盖城市人口,再逐渐扩大覆盖农村人口。反观我国长期实施的“二元”结构式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结构使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在制度设置、保障覆盖面、筹资方式、待遇享受水平和管理运行机制等诸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无法充分发挥为全体国民提供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损害了社会公平。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政治和社会伦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的特征。我国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还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逐步覆盖各类人群。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理念的具体落实,同时前者又是后者的初级阶段。“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的外延要比“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广,要求层次更高,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目标之后将必然经历的更高阶段。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原来的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兼顾和统筹发展转变。在保障覆盖面上,应尽快构建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劳动者都能够应保尽保,市民和农民都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在制度项目方面,应当包括构建覆盖城乡所有贫困人口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在农村重点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城镇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继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建立起农村社会保险和城镇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快建设农村社会福利体系,逐步缩小与城市社会福利体系之间的差距,充分利用公共财政与民间及市场资源来推进各项公共福利事业,大力发展慈善、商业保险等各种补充保障事业等。在筹资方式上,就要求改变城乡居民负担不公的筹资机制,体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特征,明确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中的主导责任,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负担分配上,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实力雄厚,应该由地方财政负担全部的财政补贴,而欠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地方财政补贴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应当给予一定程度的补贴。在待遇水平上,应逐步缩小目前极度不均的福利资源城乡分布格局。在管理运行机制上,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的建设。
清晰、准确的目标定位对社会保障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享受社会保障以及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已经成为公民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因此,向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的社会保护就成为了社会保障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最基本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或损害,最终将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政策必须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且使全体国民都能够较为平等地分享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摘自《中国劳动保障报》(京),2008.9.25.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