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狐狸与乌鸦》教学的启发

受《狐狸与乌鸦》教学的启发

一、由《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想到(论文文献综述)

裴梅荣[1](2021)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藏族格言故事选》(节选)汉英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说明藏族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宗教元素、特殊的表达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本文是一篇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节选自《藏族格言故事选》,共100首格言诗及格言故事。译者承担翻译其中33首格言诗以及格言故事。《藏族格言故事选》选自《萨迦格言及注释》和《格丹格言》的格言注释部分,由贺文宣教授编着而成。格言诗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蕴含了极大的哲理和佛教思想,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智慧。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藏族格言故事选》外译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同时使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藏族格言故事选》属于表达型文本,同时又兼具呼唤型文本的功能。该翻译项目面向的目标读者为普通读者或爱好藏族文化的读者。因此,目标文本必须具有可读性,同时传达藏族文化内涵,使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解决许多难题,如佛教术语、藏族人名等的翻译。为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准确传达文本信息,译者以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来指导该项目实践。生态翻译学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应当至少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文本进行移植,保证译本能够在生态环境中“生存”、“成长”。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译者采用了多种翻译方法,如:增益法、减译法、音译+注释等。本翻译报告除前言和结语以外,一共包含四个章节:第一章节介绍翻译项目基本信息;第二章节阐述翻译过程及问题;第三章节主要交代理论基础,即生态翻译学的内容,包含:翻译的内涵、译者地位以及翻译策略;第四章节列举31个案例进行分析,讲述生态翻译学如何指导本次翻译实践。希望本次翻译实践能为藏族文化传播做出一份贡献,推动藏族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李淑一[2](2021)在《“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与教学研究》文中提出外国作品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阔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9年,“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新版本教材中外国作品的选编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最大程度发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教学价值,论文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通过多个维度对外国作品的选文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对当下外国作品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行之有效的外国作品教学改进策略。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而后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梳理,最后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的相关概述。这一部分从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教材的编写理念、既往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经验与时代发展需要四个维度出发,阐述了外国作品选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依据。二是从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三方面分析了“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应具备的价值。第三部分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的分析。首先从选文数量、体裁、国别、时代、作者、主题、篇目以及编排等角度分析了“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选文情况。而后结合上述分析,对“部编本”中外国作品的选文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归纳。第四部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两种方式,对当前“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作品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归纳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第五部分结合前几部分的研究成果,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提出了外国作品教学改进策略。针对教师层面,提出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等策略;针对学生层面,提出自我完善、拓展文本、整合资源等策略。第六部分根据提出的教学策略,以《跳水》为例,进行了外国作品教学的设计。

陈云霞[3](2021)在《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目标和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寓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承载着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教育性。小学寓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本论文以社会建构主义为依据,提出小学寓言教学的目标,并以目标探析小学寓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根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了小学寓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策略,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寓言教学策略提升对寓言文体的认识。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和研究基础。本文分别对寓言、寓言教学及社会建构主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阐述了社会建构主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将其作为研究基础。第二部分为小学寓言的篇目统计及对寓言文体的分析。本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教学篇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寓言的文体特征为:内容上具有高度概括性;形式上修辞的多样性;主题上寓意的哲理性。第三部分为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和目标。社会建构主义符合小学寓言内容上、形式上和主题上的要求。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目标包括四方面:第一,关注语言在寓言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第二,强调学习者共同体在寓言教学中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和提升;第三,强调寓言中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第四,基于自主和重构将寓言寓意的理解引入生活情境。第四部分为当前小学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六方面:学生对寓言的语言缺乏个体体验与规律的积累;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缺乏训练平台和恰切方法;学生合作学习中以取得共识为目标;学生对寓言寓意的思维逻辑趋同;师生对寓言中的文化因素挖掘不足;学生将寓言中的规律和经验机械化。根据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相应提出了具体的原因。第五部分为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实施策略。本文针对小学寓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目标提出实践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从多元平台促进学生对寓言语言的学习;第二,强调学习者共同体,丰富寓言教学模式;第三,教师为学生的寓言学习开拓文化视野;第四,联系社会情境,多元理解寓言寓意。

丁明秀[4](2020)在《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这个时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报纸、杂志作为研究的史料依据。在全面搜集散落于东北各大报纸副刊与杂志中的有关沦陷区儿童文学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梳理,深入解读,力图呈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以东北殖民语境为背景,利用全方位的视角,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类型、主题、艺术表现及儿童文学作家、理论批评等多方面的考察,形成对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发展状况的整体建构。纵向上,将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放置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展的整体历程中,横向上,与同时期其他沦陷区的儿童文学进行对比。以期可以在宏观层面了解、把握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而探求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东北儿童文学的存在形态。揭示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创作者受制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选择,归纳概括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第一部分梳理沦陷前的东北儿童文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出现与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二是东北新文学运动与现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第二部分具体探究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态环境。殖民语境是沦陷时期东北儿童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通过对统治机构、文化政策、教育措施和文学阵地的分析,明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存语境。第三部分划分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类型。以报纸《泰东日报》的儿童副刊《儿童专刊》《儿童周刊》《少年》等(1931—1945)、《大同报》的儿童副刊《儿童》《儿童与学生》等(1933—1942)、《盛京时报》的儿童副刊《儿童周刊》等(1933—1942)、《国际协报》的儿童副刊《儿童》等(1934—1936)及杂志《满洲学童》(1936.10—1945.3)、《新满洲》(1939.1—1945.4)、《新青年》(1935.10—1942.6)、《麒麟》(1941.6—1945.1)等作为切入口,梳理、评析东北沦陷时期的童谣、儿童诗,童话,儿童小说,儿童剧等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以期呈现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面貌。第四部分考察东北沦陷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群体。通过对在儿童文学创作方面成就突出的作家杨慈灯,郑毓钧、未名等有影响的作家及站在正义立场上的作家群体创作情况的考察,致力于展现儿童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同时探究作家创作思想的转变和由此引起的作品主题转型,并阐释其中的文化意义。第五部分探究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多样主题与艺术特色。在殖民统治之下,儿童文学主题表现出反抗、潜隐反抗与迎合三种倾向,每种主题倾向中都包含着复杂、多样的表达方式,而且这三种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互相渗透和流变的特征。第六部分是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通过对东北沦陷时期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呈现的特征分析,勾勒出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方向。东北沦陷区这个特殊时空使得儿童文学既遭到殖民统治的束缚,也使其在政策的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文化殖民主义的二律悖反性使得东北沦陷区的儿童文学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文学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单玉娇[5](2020)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欢[6](2020)在《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现状研究》文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既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教学理念。绘本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它的情节都非常有趣,这是吸引幼儿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游戏应用在绘本教学中的原因。教师对绘本研究、挖掘,有意识地提炼包含着游戏的元素,运用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展现绘本的主题。绘本中的游戏带给幼儿情节体验与无限的快乐。在游戏中,幼儿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语言能力得到训练,对幼儿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游戏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有关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概念及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以J省C市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例,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情况展开调查。通过访谈、观察法发现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存在以下问题:游戏时间控制不适宜;幼儿的主体作用在游戏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游戏中忽略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对游戏的应用存在偏差。通过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游戏既是绘本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要有效运用游戏于绘本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的开展有助于提高绘本教学效果,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游戏。激发了参与绘本教学游戏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绘本的主动性,教师要巧妙地设置情境等激发全体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高秦[7](2020)在《幼儿园音乐绘本的设计与使用研究》文中认为音乐绘本是将音乐、美术、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有助于幼儿体验绘本的情感,还可以唤起幼儿的图形联想,激发创造能力,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当前音乐绘本在幼儿园实践中是缺失的。因此,研究者尝试探索音乐绘本在幼儿园情境中的设计与使用,并确立了三个研究问题:如何依据不同的绘本类型设计音乐绘本、音乐绘本在幼儿园是否适用、如何支持和引导幼儿使用音乐绘本。本研究选取H幼儿园的一个混龄班,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展开“计划——实施——考察——反思”的螺旋式行动研究。根据不同的绘本类型进行音乐绘本的设计,通过集体故事讲述活动验证音乐绘本的可行性,调整音乐绘本的设计,探索其使用方法。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共经历了一个预研究,以及三个正式的行动研究,每个行动研究包括三个阶段。预研究对音乐绘本的设计和可行性进行初步探索,三个正式的行动研究分别围绕故事类、散文类、诗歌类绘本展开,探索音乐绘本设计的流程和原则、音乐绘本的可行性和价值、音乐绘本的使用方法。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和策略:在音乐绘本的设计方面,研究者总结了设计的一般流程,包括选择绘本、文本分析、故事改编、音乐设计、互动设计,在设计的每一步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在音乐绘本的可行性和价值方面,音乐绘本可以用于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可以实现语言、音乐、美术领域的渗透,能够加深幼儿对绘本的理解,能够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能够激发幼儿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在音乐绘本的使用方面,研究者围绕音乐绘本的形式、教师关注和指导,总结了音乐绘本在集体讲述活动、区域活动中的使用策略,并对音乐绘本在其他活动中的拓展使用提出建议,包括音乐活动、美术活动、绘本阅读活动。整个行动研究,对幼儿、教师、研究者的成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研究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反思。对于研究问题,研究者认为审美经验的建构要关注幼儿的整体经验,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互动性是幼儿深度阅读的前提。对于研究过程,研究者认为要与合作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要做好“研究者”和“教师”的角色转换。最后,在本次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还对后续研究提出了思考。

阮鸿璜[8](2020)在《康僧会汉译佛典故事与东亚文化认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佛教典籍的中文译者之中,康僧会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身兼西域、中土、南亚三种文化背景。康僧会是三国时人,赤乌十年(247)“杖锡东游”,在建业传播佛教三十三年,一生中以着作、译经等弘法度生,有江南佛教第一人的美称,其翻译作品《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至今流传。《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属于《佛本生》寓言故事集,这两本经书的故事除少数佛传以外,大部分都是讲述佛陀前生修行的故事,其中属于《佛本生》的故事大多数都是从印度民间故事中借鉴并改编的。印度作为世界寓言故事之乡,各宗教常利用民间故事来达到各自的宗教目的,佛教也不列外。通过汉译佛典的传入,佛教化的印度民间故事对中国文学特别是民间文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故事从佛典来到民间,为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变成本土化的民间故事,但通过考证可发现其根源在印度。这些故事不仅流传在中国民间,在其他国家及民族中都有流传,有些故事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故事类型和母题。本文将康僧会所译的《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与东亚文化圈诸国,包括中国、越南、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民间故事进行比较,采用比较故事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分析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故事的演变过程和传播的路线,通过其在东亚文化圈内的流传状分析其亲缘关系及本土化后的改变。这些故事起源于民间,经过宗教改编成为宗教故事,之后又回归民间,随着佛教经典的传播对东亚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最终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东亚文化认同有着重要意义。

张红燕[9](2020)在《阅读方式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文中指出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主创造精神、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对相关学习材料的阅读方式,会影响到信息激活和信息加工质量,进而影响到后继的相关问题解决。然而,对于文本阅读方式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后继问题解决的创造性,目前还不清楚。齐读、自由读和默读是课堂中学生常用的阅读方式,不同的阅读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认知负荷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从认知负荷理论角度探讨不同阅读方式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本研究包含三个实验:实验一选取山东济宁市某小学三年级三个班133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3(齐读、自由读、默读)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重点探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后继创造性问题解决是否有不同的影响。结果显示:(1)数学一题多解应用题(后面统称数学应用题)在默读方式情况下表现最好;(2)短文故事续写在自由读的情况下表现最好;(3)词汇故事生成则在齐读方式下表现最好。实验二选取山东济宁市某小学三年级六个班共163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3(齐读、自由读、默读)×2(高、低关联度)被试间设计,旨在探讨材料关联度在阅读方式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以语文故事续写流畅性为因变量时:(1)自由读条件下,低关联度的故事续写流畅性得分高于高关联度;(2)高关联度下,默读时的得分显着高于自由读;(3)低关联度下,默读的故事续写流畅性得分低于自由读。分别以语文故事续写灵活性和独创性为因变量时:(1)自由读时,低关联度下的表现优于高关联度条件下的表现;(2)在高关联度条件下,默读时的得分显着高于自由读。但是对于解决数学应用题来说,不论是流畅性、灵活性还是独创性表现,在阅读方式和材料关联度方面都没有呈现出显着差异。实验三另选数学应用题,把材料关联度分三个不同层次,即低关联、中关联、高关联。研究选取山东济宁市某小学三年级9个平行班的367名学生作为被试。采取3(高、中、低关联度)×3(默读、自由读、齐读)被试间设计,增加被试作答时间,以进一步探讨数学中材料关联度和阅读方式对数学应用题解答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以数学应用题流畅性为因变量时:(1)在默读和自由读条件下,低关联的表现优于中关联和高关联;(2)在低关联条件下,默读的表现优于齐读的表现,自由读优于齐读;(3)在中关联和高关联条件下,默读时的表现差于自由读和齐读时的表现。以数学应用题灵活性为因变量时:(1)在默读和自由读条件下,低关联下的灵活性得分高于中关联和高关联;(2)在低关联条件下,默读和自由读时的表现优于齐读的表现;(3)在中关联和高关联条件下,默读时的表现差于自由读和齐读时的表现。以数学应用题独创性为因变量时:(1)在默读条件下,高关联时的表现差于低关联和中关联时的表现;(2)在高关联条件下,默读时的表现差于自由度和齐读时的表现。在本研究条件下,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数学应用题在默读条件下创造性表现最好;语文故事续写在自由读条件下创造性表现最好;词汇故事生成在齐读条件下创造性表现最好。2、阅读材料的关联度越低,后继相关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表现越好。3、材料的关联度与阅读方式对创造力具有交互影响。4、对于数学应用题,在材料关联度较低的情况下,默读和自由读有助于提升后继的创造性问题解决。

王能娇[10](2020)在《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下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第一学段处于基础教育的起点,尤其重要。利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包括童话在内的教学资源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目标,既是语文教育的时代要求,也是童话教学的现实需要,更是语文教师立身立业的基本涵养。第一学段四册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资源丰富、特点鲜明,教学实践中坚持基本原则、选用好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目前一线教师在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落细、落地上取得较好的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在本论文中将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以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论文以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为基本目标,以第一学段部编本四册教材的童话篇目为研究对象,以其存在问题为导向,以其实践教学案例为参照,从理论上对第一学段童话教学作一些理性思考,从实践上对其作一些经验分享,为当下第一学段童话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阐释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和童话及其教学的概念,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梳理总结,最后简述本文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第一学段四册语文教材中所蕴涵的童话教学资源进行梳理,发现其童话教学篇目较为丰富、童话教学内容较为全面、教学资源特点鲜明,这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最为直接的教学资源。第三部分是第一学段童话教学实践的探索,结合调查的结果和名师童话教学案例,阐释其三个基本原则、三个基本模式和常用的三类教学方法。第四部分是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阐释当下第一学段童话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存在较为突出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原因上的剖析。第五部分是针对童话教学的现实,结合第一学段培育核心素养的要求,从教学目标、方法、内容、过程及评价五个维度提出适当的教学策略。第六部分则是论文的总结,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的展望。

二、由《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想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想到(论文提纲范文)

(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藏族格言故事选》(节选)汉英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Project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3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2.1 Translation Process
        2.1.1 Pre-translation Phase
        2.1.2 While-translation Phase
        2.1.3 Post-translation Phase
    2.2 Major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2.2.1 Names of People and Places
        2.2.2 Buddhist Term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Connotation of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3.1.1 Translation as Eco-balance
        3.1.2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3.1.3 Translation as Textual Transplants
    3.2 The Role of the Transla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3.2.1 Translator-centeredness
        3.2.2 Post-event Penalty
    3.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3.3.1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3.3.2 Degree of Holistic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4.1.1 Combination
        4.1.2 Shift
    4.2 The Cultural Dimension
        4.2.1 Addition
        4.2.2 Transliteration+Annotation
        4.2.3 Annotation
    4.3 The Communicative Dimension
        4.3.1 Paraphrase
        4.3.2 Omissio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xI: Glossary
AppendixII: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2)“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相关说明
第一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外国作品选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新教材编写理念的指引
        三、既往教材选编经验的启示
        四、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应具备的价值分析
        一、认知价值
        二、审美价值
        三、伦理价值
第二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分析
    第一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情况
        一、选文数量统计
        二、选文体裁梳理
        三、选文国别统计
        四、选文时代统计
        五、选文作者梳理
        六、选文主题分类
        七、选文篇目分析
        八、选文编排情况
    第二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情况评价
        一、外国作品选文特点
        二、外国作品选文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汇总
        二、教师访谈结果汇总
    第三节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教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外国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
        二、外国作品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教学改进策略
    第一节 基于外国作品选文特点的教师教学改进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破中外作品教学无差别化现状
        二、完善教学内容,打破中外文化隔膜
        三、教学方法革新,彰显外国作品独特价值
    第二节 立足实现外国作品独特价值的学生学习策略
        一、自我完善,夯实外国作品学习基础
        二、文本拓展,推动外国作品有效阅读
        三、资源整合,融入外国作品学习全过程
第五章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教学举隅——《跳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目标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要求
        2.专业发展要求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四)文献综述
        1.寓言教学的文献综述
        2.社会建构主义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寓言
        2.寓言教学
    (二)研究基础
        1.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3.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小学寓言篇目统计及寓言文体特征
    (一)小学寓言篇目的统计及分析
        1.小学寓言篇目的统计
        2.小学寓言篇目的分析
    (二)寓言的文体特征
        1.内容上——篇幅短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形式上——生动有趣,艺术形象多样
        3.主题上——寓意丰富,传达深刻的哲理
三、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和目标
    (一)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社会建构主义符合寓言在内容方面的特征
        2.社会建构主义切合寓言形式方面的要求
        3.社会建构主义契合寓言在主题上的多样性
    (二)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目标
        1.关注语言在寓言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2.强调学习者共同体在寓言教学中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和提升
        3.强调寓言中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4.基于自主和重构视角将寓言寓意的理解引入生活情境
四、当前小学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小学寓言教学的现状调查基本信息
        1.问卷调查基本信息统计
        2.访谈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二)当前小学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寓言语言缺乏个体经验与规律的积累
        2.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缺乏训练平台和恰切方法
        3.学生合作学习中以取得共识为目标
        4.学生对寓言寓意的思维逻辑趋同
        5.师生对寓言中的文化因素挖掘不足
        6.学生将寓言中的规律和经验机械化
    (三)当前小学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归因
        1.师生没有认识到寓言语言的特殊性
        2.教师缺失对语言运用的训练
        3.学生之间没有发挥学习者共同体的优势
        4.师生忽略课外寓言阅读能力的培养
        5.教师缺乏对寓言生活化重要性的认识
        6.寓言的教学目标缺乏对时代性价值的设计
五、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建构多元平台,促进学生对寓言语言的自主学习和建构性学习
        1.从寓言表现手法和修辞体会寓言的语言特征
        2.对寓言的主要内容进行言语训练
        3.以寓言故事为载体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提升
        4.改编寓言“留白”提高写作能力
        5.对寓言语言进行初步性的系统化认知
    (二)强调学习者共同体,丰富寓言的教学模式
        1.从寓言文本中确定合理的合作学习目标
        2.学生通过小组协商获得对寓言学习的体验和收获
        3.通过展现研究成果进行反思
    (三)教师为学生的寓言学习开拓文化视野
        1.强调寓言的文本对照
        2.学习寓言中的优秀传统精神
        3.沟通中外,了解西方文化
    (四)联系社会情境,多元理解寓言寓意
        1.优化寓言教学的目标设置
        2.带入情境,鼓励学生对寓意多种含义的阐述
        3.联系生活,丰富寓意的现实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理由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理由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儿童文学史研究
        (二)关于东北儿童文学研究
        (三)关于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
        (四)关于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沦陷前的东北儿童文学发展状况溯源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出现与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
        (一)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倡导
        (二)东北儿童文学的觉醒
    二、东北新文学运动与现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
        (一)东北新文学运动
        (二)20年代东北儿童文学的发展形态
第二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生态环境
    一、严苛的统治机构
    二、极端的文化政策
    三、奴化的教育措施
    四、飘摇的文学阵地
第三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类型
    一、童谣、儿歌与儿童诗
        (一)童谣
        (二)儿歌
        (三)儿童诗
    二、童话
        (一)童话与教育
        (二)“纯童心文学”与讽刺控诉
        (三)借鉴中改写
        (四)翻译童话的殖民想象
    三、儿童小说
        (一)现实主义的儿童短篇小说
        (二)描画“世界”的长篇儿童小说
    四、儿童剧
        (一)报刊中的儿童剧
        (二)广播中的儿童剧
第四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作家研究
    一、突出的作家——杨慈灯
        (一)异化形象书写现实人生
        (二)利用幻想增强作品趣味
        (三)揭露儿童精神受到摧残
    二、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
    三、正义立场上的作家群体
        (一)殖民地生存境遇的书写
        (二)失去家园者的无限悲凉
        (三)麻木到觉醒的转变历程
第五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主题与艺术特色
    一、深重的苦难
        (一)生活的困苦
        (二)精神的创伤
        (三)生命的消亡
    二、激烈的抗争
        (一)反抗者的旗帜
        (二)抗争中的和声
        (三)黑暗里的低吟
    三、满洲的颂歌
        (一)悬赏征文
        (二)献纳文体
    四、艺术特色
        (一)东北方言俗语的运用
        (二)隐喻反讽的运用
第六章 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批评
    一、儿童文学批评的成果
    二、儿童文学批评的内容
        (一)关注读者与呼唤作品
        (二)童话创作的理论建树
        (三)童话的整体、个案批评
    三、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影响
结语
    一、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的历史地位
    二、文化殖民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后记

(6)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2.游戏有助于提高绘本教学活动效果
    (二)研究问题
    (三)文献综述
        1.概念界定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3.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五)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3.研究工具
        4.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一、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一)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运用时间及频率分析
    (二)不同类型的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情况分析
    (三)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运用效果分析
二、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时间控制不适宜
    (二)幼儿的主体作用在游戏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游戏中忽略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四)教师对游戏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存在偏差
三、提高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运用效果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对绘本教学活动中游戏的认识
    (二)精心设计游戏
    (三)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四)增加游戏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7)幼儿园音乐绘本的设计与使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相关研究综述
    五、理论基础
第一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产生
        一、调查音乐绘本在幼儿园使用的现状
        二、现状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三、行动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目标的确立
    第二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采用行动研究的范式
        二、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第三节 研究取样
        一、研究场所
        二、研究的参与者
    第四节 研究流程
        一、设计思路:从绘本到音乐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流程
第二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节 预研究:初步探索音乐绘本的设计与可行性
        一、音乐绘本的初步设计与集体讲述
        二、第一次音乐调整与集体讲述
        三、第二次音乐调整与集体讲述
    第二节 行动研究一故事类绘本:狐狸和乌鸦
        一、第一阶段:集体讲述,熟悉阅读方式
        二、第二阶段:投放区域,引发自主阅读
        三、第三阶段:调整绘本,探索多样化阅读
    第三节 行动研究二散文类绘本:我的连衣裙
        一、第一阶段:耳听心动,以乐促读
        二、第二阶段:互动阅读,展开想象
        三、第三阶段:增加音乐,自主选择
    第四节 行动研究三诗歌类绘本:一园青菜成了精
        一、第一阶段:解决新设计,体验游戏性
        二、第二阶段:自制故事桌,主动编歌曲
        三、第三阶段:建构表演区,引入皮影戏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行动研究的总结
        一、音乐绘本设计的流程和基本原则
        二、音乐绘本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的价值
        三、音乐绘本在幼儿园中的使用策略
    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积极影响
        一、幼儿的成长
        二、教师的成长
        三、研究者的成长
    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反思
        一、对研究问题的反思
        二、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三、对后续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康僧会汉译佛典故事与东亚文化认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意义及目的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第二节 康僧会个人及其作品研究回顾
        一、康僧会生平事迹研究回顾
        二、康僧会作品研究回顾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理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东亚文化圈
        (二)民间故事及其分类
        (三)民间故事AT分类与类型和母题
        二、研究方法与理论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理论
        三、本论文章节安排
第一章 康僧会生平及其所着的作品
    第一节 康僧会生平考
        一、康僧会少年时期
        二、康僧会在华传教时期
    第二节 康僧会所着的作品
        一、诸经录记载康僧会作品
        二、僧会作品着作时间问题
    第三节 康僧会大乘禅思想及其故事
        一、康僧会大乘禅思想
        二、康僧会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小结
第二章 《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的文本问题
    第一节 《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的本问题
        一、章节问题
        二、词序倒置问题
    第二节 来源于印度的故事
        一、来源于巴利文《本生经》的故事
        二、来源于印度民间故事
    第三节 康僧会与东亚共同文化价值
        一、运用儒家“仁”、“孝”的价值
        二、康僧会的治国思想
    小结
第三章 《六度集经》及《旧杂譬喻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六度集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一、《理家本生》与“善用小钱成巨富”
        二、《国王本生》与“狸猫换太子”
        三、报恩的动物和忘恩的人
        四、心挂在树梢上
        五、“戒言和尤利亚式的信”
        六、把乌龟弄到水边淹死
        七、狼和鹤
    第三节 《旧杂譬喻经》与中国民间故事
        一、雁衔龟
        二、寻宝者互相谋害
        三、田螺姑娘的原型
    小结
第四章 《六度集经》、《旧杂譬喻经》与越南民间故事
    第一节 概说
        一、越南民间故事从形成到衰退
        二、越南民间故事主要特征
        三、越南民间故事收集和分类
        四、越南民间故事的来源
    第二节 《六度集经》、《旧杂譬喻经》与越南民间故事
        一、《六度集经》与越南民间故事
        二、《旧杂譬喻经》与越南民间故事
    第三节 从《国王本生》到越南民族起源传说故事
        一、越南民族起源的记载
        二、《国王本生》和《百卵的故事》的联系
    小结
第五章 《六度集经》和《旧杂譬喻经》与朝、日民间故事
    第一节 概说
        一、朝鲜半岛
        二、日本
    第二节 《六度集经》与朝、日的民间故事
        一、理家本生故事
        二、活猴肝故事
        三、强中更有强中手
    第三节 《旧杂譬喻经》和朝鲜、日本的民间故事
        一、听懂动物语言的老爷爷
        二、寻宝者相互谋害
        三、飞在天空的乌龟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中文译着
    三、越语文献
后记

(9)阅读方式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创造力概述
        1.1.1 创造力
        1.1.2 语文创造力
        1.1.3 数学创造力
    1.2 认知负荷
        1.2.1 认知负荷定义
        1.2.2 认知负荷与创造力
        1.2.3 元认知监控与创造力
        1.2.4 材料关联度与创造力
    1.3 阅读方式
        1.3.1 阅读方式定义
        1.3.2 阅读方式与创造力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意义
    2.1 问题提出背景
    2.2 研究意义
第三章 实验一阅读方式对不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预实验-编制实验材料
    3.3 研究方法
        3.3.1 实验设计
        3.3.2 被试
        3.3.3 实验材料
        3.3.4 实验程序
    3.4 数据处理
    3.5 研究结果
        3.5.1 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3.5.2 阅读方式对短文故事续写表现的影响
        3.5.3 阅读方式对数学应用题表现的影响
        3.5.4 阅读方式对词汇故事生成表现的影响
    3.6 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实验二关联度在阅读方式对创造性问题解决影响中的作用
    4.1 研究目的
    4.2 预实验-编制实验材料
    4.3 研究方法
        4.3.1 实验设计
        4.3.2 被试
        4.3.3 实验材料
        4.3.4 实验程序
    4.4 数据处理
    4.5 研究结果
        4.5.1 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4.5.2 阅读方式和关联度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
    4.6 讨论
    4.7 结论
第五章 实验三关联度在阅读方式对数学应用题解决影响中的作用
    5.1 研究目的
    5.2 预实验-编制实验材料
    5.3 研究方法
        5.3.1 实验设计
        5.3.2 被试
        5.3.3 实验材料
        5.3.4 实验程序
    5.4 数据处理
    5.5 研究结果
        5.5.1 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5.5.2 阅读方式和关联度对数学应用题解决的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
    5.6 讨论
    5.7 结论
第六章 总体讨论与结论
    6.1 总体讨论
        6.1.1 阅读方式对不同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
        6.1.2 阅读方式与材料关联度对故事续写创造性表现的影响
        6.1.3 阅读方式与材料关联度对数学应用题创造性表现的影响
        6.1.4 研究特色
    6.2 总体结论
        6.2.1 总体结论
        6.2.2 研究教育意义
    6.3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下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界定概念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意义与价值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资源
    (一)童话教学篇目较为丰富
    (二)童话教学内容较为全面
    (三)童话教学资源特点鲜明
三、第一学段童话教学模式及常用方法
    (一)第一学段童话教学模式
        1.基于言语活动的童话教学模式
        2.聚焦语言思维发展的教学模式
        3.基于文本审美价值的教学模式
    (二)第一学段童话教学名师常用方法
        1.激趣法
        2.探究法
        3.创作法
    (三)第一学段童话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
        1.尊重儿童的语言学习规律
        2.培养儿童优秀的思维品质
        3.帮助儿童学会审美方法
四、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现状调查
    (一)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现状调查情况
    (二)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现状问题归纳
        1.教学实践目标盲动
        2.教学内容知能失衡
        3.教学方法融通能力不强
        4.课后作业训练形式单一
        5.教师教学技能拓展动力不足
    (三)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1.核心素养教师认识不足
        2.教学目标教师缺乏探索
        3.言语实践忽略综合运用
        4.学生情况缺乏细化认识
        5.教学资源配套缺乏体系
五、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的建议策略
    (一)依据学段核心素养设定教学目标
    (二)结合教材选文特性选取教学内容
    (三)根据学生身心特征施用教学方法
    (四)合理设置言语实践教学重要环节
    (五)重视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教学评价
六、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第一学段童话教学语文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部编本第一学段童话篇目统计表
附录3:部编本第一学段童话教学内容统计表
致谢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及其获奖

四、由《狐狸和乌鸦》的教学想到(论文参考文献)

  • [1]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藏族格言故事选》(节选)汉英翻译报告[D]. 裴梅荣.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外国作品选文与教学研究[D]. 李淑一.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社会建构主义视域下小学寓言教学的目标和策略研究[D]. 陈云霞.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东北沦陷区儿童文学史论(1931-1945)[D]. 丁明秀.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5]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单玉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20
  • [6]游戏在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现状研究[D]. 王欢.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7]幼儿园音乐绘本的设计与使用研究[D]. 高秦.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康僧会汉译佛典故事与东亚文化认同研究[D]. 阮鸿璜.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阅读方式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D]. 张红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10]语文核心素养目标下第一学段童话教学研究[D]. 王能娇. 黄冈师范学院, 2020(07)

标签:;  ;  ;  ;  ;  

受《狐狸与乌鸦》教学的启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