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论文_侯永刚

关于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论文_侯永刚

(66325部队)

摘要:战斗精神培育既取决于思想教育引导,也取决于训练管理的磨练和战斗文化的熏陶,而实战化训练就是以实战需求为牵引,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完成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实战化训练;战斗精神;培育

战斗精神,是由军人的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融合升华而成的一种内在力量,是直接支配军人行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精神状态。我军已经近30年没有打过大仗,从将军到士兵普遍缺少刀光剑影、战火纷飞的实战考验,因此,对和平时期军事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坚持“动真的、去虚的、批假的”,按照“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的组训思路,把实战化标准贯穿渗透到训练的全过程、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是激发战斗精神的最佳途径,把红歌唱到训练场、把擂台摆在训练场、把龙虎榜设在训练场,深度激发官兵的训练热情和昂扬斗志对培育战斗精神,加强战斗力生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牢固树立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新理念

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培育强大的战斗精神,要融入军事训练,强化战斗品质,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摔打锻炼部队,是打造培育战斗精神的利器,是培养战斗精神的主要方法。

当前,少数官兵对“按照打仗的要求抓训练”认识还不够深刻,有的仅满足练为看、练为考,而很少想过练为战。对此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模拟实战训练,加大训练强度,做到体能技能与磨练意志同步、练战术技术与练胆量并重、练组织指挥与锤炼作风相结合,强化打硬仗、打恶仗、打大仗的顽强战斗意志,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少数“90后”官兵的成长过程中缺乏艰苦磨练,存在畏难怕苦的思想。只有把部队放在重大任务中摔打,在险恶环境中锻炼,做到参加一次活动、积累一次经验、锤炼一次意志,不断强化战斗作风,才能保证在血与火的未来战场上果断“亮剑”。注重日常培养,锤炼战斗作风。战斗作风表现在战时,培养在平时,关键在养成。只有加强实战化训练,才能保证战时打的赢。

二、准确把握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作用机理

战斗精神的培育必须随着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而注入新的因子,树立新的标准,一方面要坚信现代战争形态的演进并未否定传统战斗精神的作用,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于胜利、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仍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必须始终坚持、大力弘扬;另一方面,要敏锐地洞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之大背景给战斗精神注入的内涵,比如实战化就是要求训练难度和强度瞄准实战,训练内容要从最薄弱、最容易疏忽的环节入手,从最困难、最意想不到的局面出发。训练课题要设置困境、险境、绝境,带来的是增强战斗力生成的直观印象,催生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当前实战化训练时间跨度越来越长、训练强度越来越高,利用好实战化训练加强战斗精神培育正当其时。强化闻战则喜得军人血性。注重树牢战斗队思想,坚持常讲“胜利之师”的光荣传统,增强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打胜仗的战争意识、战争观念。积极营造浓厚的打仗氛围,让官兵随时感受天天对阵、时时待战的严峻态势,始终坚持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铆着战斗力拿真招、出实策,逐渐形成随时能打胜仗的战争意识,进而迸发无穷无尽的战斗精神。

注重锻造舍生取义、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引导官兵强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无谓情怀,提振官兵能打仗的硬气、敢打仗的虎气、打胜仗的底气。用重大任务培育真打实备之风,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以作战方式训练、以训练方式作战,以实战化训练锻造舍生取义、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三、切实找准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实现途径

军事技能训练,通过实战化环境的真实操作活动,官兵在训练存在的问题最容易暴露出来,这对培养优良战斗品质教育提供了有利环境和条件。近似实战化环境和条件演练是军事训练活动的最高形式,近似实战化环境和条件是检验战斗精神的重要场所。战斗精神是否过硬,必须经过近似实战化环境和条件才能得到验证。同时,近似实战化环境和条件又是进一步培育战斗精神最理想的场所。信息化战场环境对战斗精神的考验,是平时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坚持把战斗精神培养作为实战演练的一项重要课题,即:要把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与练保打赢思想、练不怕艰难困苦意志、练不怕牺牲作风有机结合起来。把战斗精神培养融入实战演练筹划,特别是内容体系,渗入各项军事训练实践活动,引入个人和单位成绩评定,纳入能力评估,使保障战斗精神培养贯穿于实战演练全保障过程。紧紧围绕担负的任务,根据不同联合作战阶段和不同战斗编组的要求,有指向性地提出培育战斗精神的要求,把胆量的心理训练、打赢的信心训练、艰难困苦的意志力训练、综合情况判断力训练、服从上级意识训练、团队协同意识训练等内容,落实到相关的训练课题和具体课目中,并对培育战斗精神的训练内容制定严格的标准并进行考评。要充分利用模拟化、智能化等科技新手段,设置近似实战的战场作战对抗环境和氛围,加强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训练,强化适应各恶劣环境心理训练,培养官兵处变而不惊、临危而不惧、机智果敢的指挥和保障心理素质,切实达到人与保障武器的最佳结合,使战斗精神和军政素质同步升高,培育“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

全面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直接影响着战斗精神的培育,战斗精神虽然表现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但本质上却是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民族精神等文化的反映。实战化训练磨练了军人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狭路相逢勇者胜,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更加复杂、艰苦,只有不断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进一步强化战斗精神,才能有效提升打赢现代化局部战争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石燕.着眼能打胜仗大力培育战斗精神.2013.05.

[2]魏玉宽.走开军民融合培育战斗精神的路子.2015.02.

论文作者:侯永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关于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论文_侯永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