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助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论文_席亚楠

勤工助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论文_席亚楠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必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实现助学和育人的双重功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校勤工助学引入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勤工助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激励学生勤奋读书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现状分析

(一)学情发生深刻变化,育人功能急需提升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是“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理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然而随着高校贫困生人数的相对减少,学生对通过学校劳动获得物质生活补助的需求不断降低。加之当前就业手段的日益多元,学生获得收入的方式和效率在不断提升,高校传统的勤工助学理念遭遇困境。目前,高校所提供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大多是轻体力劳动型,如上下架图书、校内交通管理、协助检查公寓卫生等等,相对简单、乏味,缺少挑战性和实践锻炼性,缺少吸引力。为此,“高校勤工助学应顺应时代发展,注入更多的育人功能和时代内涵。”[]

(二)勤工助学理念落后,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引领

当前的勤工助学组织,普遍存在着勤工助学机制缺乏统筹管理、育人功能不突出、帮扶效果不佳等缺点。导致学生对勤工助学岗位敬而远之、参加人数日益减少。因此,“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由“济贫”向“育人” 转变。”[]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勤工助学工作,既是需求,也是契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结合现有传统勤工助学育人模式的不足以及当前社会背景下勤工助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成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投入勤工助学活动,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仅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而且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越秀勤工助学育人新特色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坚持十九大精神引领勤工助学工作,提升勤工助学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吸引力。努力健全和完善长效责任机制,扎实推动创新工程,着力完善保障体系,把握助学功能和育人方向的结合,突出思想引领特色,夯实育人基础,展示出新特色。

(一)宣讲教育实现全覆盖

从思政课堂到专业课讲台,从图书馆触摸电子显示屏阅读,到校报扫一扫二维码下载;从组织勤工助学学生开展“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学习习大大,争做好榜样”等主题的教育学习活动,到“青春喜迎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勇担青春使命、尽显青春风采”等主题的团日活动;从组织“周恩来精神进校园”专题讲座,用鲜活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武装学生,实现了各学院勤工助学教育的全覆盖。通过宣传教育,鼓舞了勤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把握工作领导权

学校党委坚持把勤工助学工作提升到人才培养的高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问题上坚定清醒、知责有为,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领导权,坚守教育使命,管好导向、管好阵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学校勤工助学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把勤工助学的表现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中来,努力把助学育人优势转化为党建优势。

(三)创新工作机制体系

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思政工作贯穿勤工助学工作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调整学校部署,建立一支学工部领导、二级分院主管学生工作的专职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助学工作工作小组,坚持协同联动,理顺工作分工和职责,党政齐抓共管,全员协同参与的勤工助学工作责任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勤工助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高校勤工助学工作要善于用创新的理念和手段抓好工作,使工作形式、内容、载体等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勤工助学各方面,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响亮主旋律,坚守主阵地,传播正能量,关注学生需求,培养和引领广大受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坚持推动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持续深化思政教育与勤工助学工作深度融合。一是挖掘校内外资源,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和赞助,建设勤工助学育人基地,提搭建带薪培训和创业平台,优先考虑困难学生和参加勤工学生。“通过学校主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可以发挥校企联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作用。”[]二是设置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勤工助学岗位,拓展与服务社会、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实践教育项目,提升勤工助学工作的时代感。三是充分利用浙江、绍兴地区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一批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勤工助学是理论和实践相机和的过程,大学生将课堂上获取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让广大勤工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社会、走进群众,借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接受生动的思政教育。

(二)实施文明寝室工程

寝室文明创建,是做好勤工助学工作的抓手。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把勤工助学工作和文明寝室建设结合起来,巩固寝室育人阵地。一是把公寓文化建设纳入勤工助学育人体系,把寝室评比、寝室卫生、寝室考核、寝室美化等公寓文化建设,作为勤工的重要内容。二是开展争创“SPT特色寝室”、争创“最美寝室人”等活动为契机,以“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为理念,改善勤工助学学生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们的日常冷暖,每年寒暑假组织慰问队伍,将“图书、慰问金、火车票”等福利送到受助学生寝室,营造健康文明的公寓环境。三是积极探索越秀特色的勤工助学学生公寓管理新模式,加强公寓思政工作阵地建设,通过党团组织进公寓、辅导员进公寓、自主管理组织进公寓,形成良好的育人示范作用和朋辈教育效应。四是开展“先锋服务日”“先锋微笑岗”“先锋讲坛”等一系列建设,以学生党员身体力行带动勤工助学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爱护公物、树立进取学风的正能量。

(三)促进助学心理育人

“和其他同龄人相比,经济困难学生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家庭的期望、自己的责任等,很多学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会有逃避的想法。”[]越秀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心理育人工作,培养勤工助学学生的完善人格和自立自强。一是健全校级、二级分院、基层班团三级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室,做好勤工助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建好市级精品课程,出台《加强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制订《二级心理辅导站考核办法》和《班级心理委员管理办法》,增强心理朋辈队伍力量。三是着力培育勤工助学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举办第十二届心理健康月活动、首届生命文化节活动和10次生命和心理健康知识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准确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搭建服务平台,出台保障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勤工助学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房清江.勤工助学应融入更多时代内涵,人民公安报,2018 年9 月20 日第 003 版

[2]许跃焓.谢星萍.葛镇伟.创新创业型勤工模式探究,现代交际,2018年第4期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第42页

[4]刘昌斌等.“五位一体”高校勤工助学现状及对策分析,科教导刊,2018年第20期

[5]刘梅.大学生勤工助学与创业素质养成教育研究,现代交际,2018年第4期

[6]陈乔娇.关于勤工助学体系完善与育人功能发挥的思考,高教学刊,2017年第18期

基金项目:本课题系2016年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课题(Z2016012)

论文作者:席亚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  ;  ;  ;  ;  ;  ;  ;  

勤工助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探究——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为例论文_席亚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