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年报分析_银行论文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报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有大型银行历来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政府金融杠杆的作用。如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4.3万亿元,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2.9万亿元,占比达到50%。在负债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79.5万亿元,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40.6万亿元,也达到50%。目前,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四家已在A股市场上市,农行也即将开始IPO。分析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既可以一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和趋势。尤其在过去的2009年,我国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税手段,各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和趋势,更需要对其年报进行跟踪和解读。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解读

目前国有大型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以外,其他四家均在A股上市。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年报,2009年国有大型银行经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各家银行借助于政策机遇积极进行“以量补价”,但营业收入增幅并不明显。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末先后数次下调了利率水平,这给各银行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净息差收窄。尽管银行净息差收窄对各个银行的利润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压力,但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的业绩仍然实现了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年天量信贷的投放。2009年,中央政府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有大型银行迅速抓住这一时机扩大信贷投放。四家上市银行均持续加大了对重点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大力发展个人信贷市场。从数据上看,2009年四大行新增贷款占全国9.58万亿元新增贷款的33.7%,希望借助于以量补价抵消净息差下降的影响。如2009年工行新增人民币贷款10352亿元,增幅为24.2%,为历史上贷款增加最多的一年。建行贷款增加了1.02万亿元,中行则在发展战略上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强调海外业务之外,开始重视发展国内市场,并将其作为缩小与工行和建行经营差距的突破口。2009年中行新增贷款总额为1.17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50%,成为2009年国内银行业的“贷款冠军”,其大跨步加快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由此可见一斑。

2009年二季度后,由于预期未来信贷规模可能受到限制,国有大型银行继续执行抢占规模的思路,纷纷加大了信贷投放,以量补价。反映到收入上,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总共获得经营收入8897.73亿元,同比增长0.86%。这一略显保守的数字似乎显示着各家银行以量补价的战略并未彻底实现。营业收入中,工行继续保持其老大位置,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微降。建行和中行则均录得超过2300亿元的收入,建行收入微降0.16%,中行则实现了1.6%的增幅。比较突出的是交通银行,该行经营收入虽然与其他三家差距不小,但却实现了5.58%的增幅,列四行第一。

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源自于此前计提的拨备回拨。2009年四家上市国有控股银行的年报表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总共实现净利润约346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的净利润总额增长了17%。这一成绩比营业收入的增长数字要靓丽许多。就净利润收入的绝对数排行而言,工行以1294亿元位居四大行之首,建行以1068亿元位居次席,中行以810亿元排在第三位,交行则居于末位,其2009年净利润只有301亿元。如果考虑净利润增速,则中行居首,2009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7.2%。工行、建行、交行则分别为16.4%、15.3%和5.6%。显然,不论从净利润规模还是净利润增速来比较,交行在四行中都处于靠后位置。这一方面是其规模相对于其他几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源于交行2009年拨备覆盖率的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08年底交行拨备覆盖率仅为117.10%,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银监会要求各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达到150%后,2009年交行提高拨备覆盖率至151.05%。这一动作保证经营合规的同时导致其净利润减少,并相应影响了净利润增速。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除了交行外均超过两位数,形势较好,但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前提取拨备的回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各家银行受到资产减记的影响,纷纷计提了巨额拨备,而在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复苏的情况下,此前各行提取的拨备冲回,并随即成为净利润增长的背后推手。如中行2009年的拨备比2008年少提了67%,不考虑拨备因素,中行2009年实现拨备前利润1260.84亿元,同比下降4%。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1905亿元,同比下降5.2%。如果不考察拨备因素,只考察拨备前利润,则多家行的数字并不好看。总之,各家大型银行的拨备回冲成为2009年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获取盈利的能力不断提升,一些主要盈利指标进入先进银行行列。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代表着其赚钱能力,一般而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两个指标较多地用来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国际上常常将资产收益率超过1%的商业银行定位为先进银行,而根据2009年几家银行的年报,建行、工行和中行三家大型银行均已经超过这一标准,建行以1.24%居于首位。此外,交行的0.94%也已经接近这一标准。这显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全球银行业市场确实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从资本收益率来看,建行以20.87%位列第一,工行以20.15%紧随其后,数字也相当好看。此外,相对于一般上市公司而言,商业银行还经常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其盈利能力,这一指标就是信贷业务中的净息差(NIM)。银行净息差指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存贷息差。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的净息差可理解成其他行业的“营业利润率”。2009年建行以2.41%的净息差居于首位,中行以2.04%居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这三项指标均居于上市国有银行的首位,显示了该行较强的盈利持续能力。但是,受到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四行净息差水平相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可能是国有大型银行下一步经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净利息收入同比实现负增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源泉。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根据国家“保增长”的政策基调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借助于央行取消信贷规模管制等时机,大幅增加了信贷投放。但遗憾的是,巨额的信贷投放并未反映在净利息收入的增长上面。相反,除交行外其他三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从净利息收入水平来看,工行利息净收入2458.21亿元,比上年下降6.5%;建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118.85亿元,较上年降幅为5.8%;唯独交行保持了1.41%的增幅。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首当其冲地承担起宏观调控的任务。而由于人民币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均大幅下调,主要靠存贷利差盈利的银行,盈利空间被大大收窄。但是,各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出现下降,既是2008年末央行下调利率导致的息差收窄传导到2009年的结果,也与2009年市场流动性过剩引起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有关。如果从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来看,净利息收入仍占绝对地位。如除了中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0%之外,其他如工行和建行的占比均在15%左右。这显示净利息收入在四大行收入构成中仍占首要位置,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仍显单一,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发展,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任务还较繁重。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尽管在利息净收入上出现普降,但另外的非利息收入却在各家大行中出现了上升的势头。无论在营业收入中的总占比,还是和2008年相比,几大行的数据均较为抢眼。工行非利息收入较上年增长36%,建行增长29.85%,这正好对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形成抵消效应。2009年,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大型上市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武器。鉴于中间业务不消耗银行自身的资本金,同时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比较小,因此这方面的业绩成长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有着积极意义。从增加中间收入的角度来看,各家大型国有银行均积极推进其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的进度,在实现收入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同时增强了中间收入。从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来看,2009年四大行借助于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等手段,保持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并推动了各自净利润的正向增长。四大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为净利润的平稳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如工行依托其16000个网点衍生的强大客户基础,积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不断高效扩展其分销网络,在银行卡、投资银行、对公理财和担保及承诺等业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工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比上年增长超过25%,列四行第二位。建行则继续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资金监管、基金代销、银行卡、资产托管等方面发力,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80亿元,较2008年增长25%。中行继续充分发挥其国际业务的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其在国际结算、结售汇、贵金属销售、外币理财等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2009年中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5.19%,其在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1.7%,居于四行第一。交行借助于其银行卡、托管业务等,2009年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9%,增速居四行的首位。

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增进了应对风险的能力。2009年,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27.3亿元,不良贷款率1.81%,相比2008年仍然实现了“双降”。就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来看,2009年四行的不良贷款率控制仍然比较好,也成功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这一方面是资产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但也表明四家银行总体的资产质量保持了相对稳定,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持续的提升。截至2009年末,四家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603.5亿元,同比下降了13.61%。四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值也由2008年的2.27%大幅下降至1.48%,不良贷款比例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工行1.94%的不良贷款率为几家银行的最高,交行1.36%的比例为最低。但与此同时,2009年各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政策推动下的积极放贷,也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不良贷款的暴露。尽管几家银行实现了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但从环比数据看,中行和工行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且个别分类贷款有轻微恶化情况出现。如工商银行2009年年末关注类和损失类贷款较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中关注类贷款增加362亿元,损失类贷款增加39.5亿元。以上显示应对经营中的风险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

2009年,考虑到巨额贷款可能会增加不良资产的暴露,为实现稳健经营,并顺应监管部门对于国有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的要求,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提高到达标水平之上。其中,建行2009年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75%,同比增加44%,为四行最高。2009年第三季度后,建行有意识地放缓了信贷投放的节奏,并大幅增加了拨备计提。这一做法在四行中最为超前,显示出建行更为稳健审慎经营的理念。而对于四行中的中行和交行而言,拨备覆盖率均在151%左右,正好满足监管要求的150%,处于刚好达标的临界点。

资产充足率呈现下降势头,但资本对经营约束的瓶颈日益明显。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都达到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巴塞尔委员会8%的标准。核心资本充足率则多数在9%左右,也远超新资本协议4%的要求。但随着2009年三季度后各大型银行放贷量的快速增加,资本也随之快速消耗,导致几家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较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末,四大国有上市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8%。其中,工行的资本最为充足,其资本充足率为12.3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资本充足率比2008年的13.06%下降了0.7个百分点。交行资本充足率为1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15%,居于四家第二。建行位于第三位,其资本充足率为11.7%,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1%,也分别较2008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和0.86个百分点。2009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居同业首位的中行资本压力最为明显,其11.14%的资本充足率处于四行最低水平,较上年下降2.29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下降为9.07%,融资压力在四大行中居首。2009年,中国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速达到了50.4%,在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中增速排在首位。这不仅使其受到人民银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的“处罚”,也使中行本已不足的资本缺口进一步扩大。

成本管理难度增加,银行净利润的持续增加面临挑战。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主要指标是员工成本和成本收入比。2009年各行纷纷加强成本管理,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继续压缩各项运营费用,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但在这一背景下,各家银行2009年的成本收入比仍出现了增长。其中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至39%,中行增长3.6个百分点至37%。唯一例外的是交行,其成本收入比出现了0.39个百分点的降幅,但其39.25%的数字仍使其居四行之首。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上升,表明各行的成本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

就成本管理的情况进行银行间的比较,也可以考察人工费用的情况。这可以通过提取四家银行的员工费用和员工人数这两个指标进行统计。员工费用是指银行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的费用,这可以从各家银行年报“业务及管理费”项下的“职工费用”或“员工成本”中体现出来。2009年的年报显示,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员工费用中,工行和建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分别为604.91亿元和511.38亿元,较上年增加13.6%和9.6%。中行和交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则分别为454.74亿元和123.91亿元,也较同期有所增加。如果考虑更有可比性的人均员工成本,可以发现,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人均员工成本最高的是中行,其人均员工成本达到17.32万元,工行以15.52万元的人均员工费用支出居于最后。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成本管理难度的增进,可能源自于人员增加等刚性因素,也可能是银行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调整的原因。但从长远看这却会对净利润造成侵蚀,不利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也不利于增加股东权益。

2010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发展评析

2009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在经营上仍有独特表现。一方面与国家政策机遇和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各家银行自身合理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开拓创新中间业务,积极拼抢市场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结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对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进行简要的解读之后,可以继续挖掘出一些东西指导以后的工作。

目前在利差收窄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将中间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已公布的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来看,为应对利差收窄周期到来的影响,各家银行纷纷采取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大力发展收费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等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成为推动四家银行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在利率市场化趋势加快,未来银行净利差继续收窄的趋势面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目前仍然承担宏观经济调控义务的国有上市银行改善业务结构的方向。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据统计,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国和加拿大平均为45%,欧洲国家为44%,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为28%。反观我国,近年来国有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业务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可供改进。一方面,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十几个百分点,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与亚洲其他较为成熟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等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中间业务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仍相对较少,业务范围较窄。目前几家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均普遍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领域,而现代银行业占据主体地位的咨询顾问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发展不足。因此,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尚有许多工作等待开拓。如大力发展财务顾问和私人银行业务,积极开展房地产等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等。通过大力寻找中间业务超常规发展的突破口,国有大型银行将能够持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政府政策调整频繁,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可能面临不良资产暴露,需要加强相应的业务管理和风险应对措施。2009年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均采取以规模换取收益的思路,纷纷比拼信贷投放,抢占市场。大型国有上市均在信贷增量上大做文章,做大规模,以量补价,借以保持利润较快增长,在同业中不掉队。信贷规模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变成了一种政治觉悟的体现。但喧嚣之后,需要面对的问题是,2009年各行发放的一部分贷款可能变成不良资产。如发放的占比较高的信用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能成为各家银行需要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2009年,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投放了大量的“铁公基”类固定资产贷款,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储备贷款等业务领域,贷款集中度突出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容易引起后发的信贷质量问题。2009年,各级大型银行均在房地产领域投放了大量的贷款,鉴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化现象严重,2010年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实行了一揽子调控措施。可以想象,如果这些严厉的政策调控引起房地产价格深度调整,则国有大型银行必将面临信贷风险的过度暴露,不良资产比率也面临反弹压力,银行风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2009年的信贷狂潮中,几家大型银行几乎都与许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融资平台签订了大量的一揽子信贷支持协议,这些政府投资融资平台存在的信用风险,可能成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下一步经营的重大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大型国有上市银行需要加强相应贷款的风险管控工作,同时在内部实施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跟踪,密切跟踪所投项目的综合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并实施房地产贷款季度压力测试,及时将这些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为各自的持续经营排除障碍。

在经营规模扩大导致资本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要处理好资本补充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资本实力历来是衡量银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则预示着银行贷款的扩张,银行规模放贷后又必然面临资本金的补充。对于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来说,既要面对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困境,还要接受资本充足率提高的监管要求。2009年,银监会将银行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底线从8%上调为11%,这一数字在2010年再次被提升为11.5%。这使各大型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局面愈发突出。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的再融资方案已经逐渐清晰,上市的4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公布了再融资方案,几家银行采取发行可转债、A股和H股融资等方式解决。如工行和中行均采取“A股可转债+H股配售”的方式,交通银行则采用“A+H股配售”的模式,建设银行采取“A+H同时配股”方式。2010年,国务院批复银监会关于大型银行2010年补充资本的相关方案,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采取“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五个原则进行。从已公布的中、工、交三家大行融资方案看,已充分考虑到银行再融资对A股市场形成的资金压力,比如均争取在H股多融资,在A股多以定向增发、定向配股等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小的融资方式进行。除了借助于外部融资渠道外,几大行也可能通过留存利润来补充资本金。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利润留存约为1785.8亿元,将为补充资本金提供后续支持。但总的来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业务发展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这要求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在资本短缺的现状面前,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自身资本充足为条件,更注重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增长,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而加大资本缺口,以便维持自身的可持续经营。

标签:;  ;  ;  ;  ;  ;  ;  ;  ;  ;  ;  ;  ;  ;  

2009年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年报分析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