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伊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_英语论文

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牛津论文,英语论文,为例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故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明确指出,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故事教学正体现了英语新课标这一精神。故事教学是指教师为达成特定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充分扫除英语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对所讲或所听故事进行再输入和再输出的教学活动。故事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读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以话题为中心的故事教学,能够将零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学生不仅复习旧知识,而且有机会学习与话题有关的新知识,引导学生群体协作、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步骤如下:

1.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在呈现故事内容前进行,教师要根据故事内容所涉及的关键词和句型,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对于不影响学生理解或背景图片中可以判断出意义的生词则无需解释。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形选择采用双语介绍或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身体语言来辅助介绍。

2.解决语音问题

语音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听者和叙述者双方的学习效果,是进行故事教学的必要条件。故事教学涉及语言输入和输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ask and answer的互动活动,或让学生直接由故事主题发问,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从而指导学生解决语音的问题。

3.内化教学故事

故事教学须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要达到这个效果学生需要内化故事信息,为复述故事信息做好准备。教师应结合有新意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如:猜猜看、拼图、判断或利用原版录音,让学生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4.复述故事信息

学生在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将故事信息进行重组,进行再加工式的连贯输出,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复述表达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画复述故事或对故事中的人或物进行简单的描述或根据故事进行角色表演等,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故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故事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理解单词、句型等。下面笔者就如何开展故事教学进行讨论与思考。

1.活动的设计

英语故事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的语言世界,打破了现实生活的束缚,无论站在台前讲还是听别人讲述,都能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而且故事本身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或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从故事的对话中获取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所在,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讲故事”一定要对故事中的语言进行“输入—加工—输出”,这一过程能够反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为此,教师要注意输出过程的训练,设计让学生大胆陈述故事片段的环节,并给予必要的语言支持,激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片段】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 E板块

【教学内容】Last Sunday afternoon,I was in a bookshop.I wanted to buy a book about animals.Suddenly I saw a short man behind me.He stole my purse and ran out of the shop.I followed him along the street,but he ran faster than me.I Shouted,'Stop thief! Stop thief!' A policeman came to help.Then a woman came and told us,'I saw him.He ran along the street and turned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 The policeman started to run.He ran faster than the thief.Soon he stopped the thief and I got my purse back.

Step 1:Lead-in

Questions:Where can you buy books?

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see a thief?

【设计意图】此步骤为下一步扫清语言障碍,类似于Free talk,处理一些涉及故事主题的单词以及句子。

Step 2:Discussion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alk about the message or every picture.

【设计意图】此步骤使下一个环节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Step 3:Listening and writing

Listen to the story carefully and write down key information.

【设计意图】该步骤旨在帮助学生结合“音、图、意”,感知和理解故事要表达的内容,做好再输出的准备,为下一步的陈述和模拟故事做铺垫。

Step 4:Preparation

T:What do you know from the story?

S1:Nancy was in a bookshop.

S2:Nancy wanted to buy a book about animals.

S3:There was a thief in the bookshop.

S4:The thief stole Nancy's purse.

S5:A policeman came to help.

S6:The policeman stopped the thief.

S7:Nancy got her purse back.

【设计意图】在该步骤中,学生自主归纳、整合语言信息,为下一步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Step 5:Designing activities

学生在自主获取故事信息的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了提高活动的整体参与度,使得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陈述过程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需提供指导。

2.故事的复述

复述故事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故事大意。然而,学生认为在信息的筛选和提取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指导学生进行复述。常见的线索主要有:

(1)名词信息线索

在学生听完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回忆故事中出现的主要名词。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遵循故事大意的基础上,用故事中出现的名词信息并结合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

(2)图片信息线索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简笔画、挂图、PPT等手段呈现故事的情节,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文件,让学生边看边给故事配音。例如,在教学4B Unit 4 Buying fruit A板块故事片段时,教师通过PPT展示了文中出现的水果,帮助学生理清故事,为复述做铺垫。

(3)问题信息线索

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必将涉及到一些关键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关键词串联成文。例如,教材6B Unit 7A letter to a penfriend A部分的故事片段,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对该故事片段进行复述:

①Why is the boy in the study?

②What does he want to do?

③What did the boy write?

④Who is the boy's penfriend?

(4)表格信息线索

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线索比较繁琐,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明确课文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快速抓住课文的关键信息,再依据该表格将课文复述出来。例如,在教学6B Unit 1 Who is taller? Who is heavier?的小故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表格,在听完小故事之后,完成该表格,再进行复述。

(5)情境信息线索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特定的语言技能目标,有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自己去创设故事的情境,只要观点符合人物性格、不脱离实际,都可以作为故事信息的一部分,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并进行复述拓展训练。

三、结束语

英语作为一种语音形式的符号系统,是与听、读和说相联系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听、说英语故事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发阅读的形式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又要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受益,在培养听说能力的同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以免使故事教学流于形式,更不能让故事教学成为少数优秀生的“垄断舞台”。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扫除语言上的障碍,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持和引导,尽量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小学生在故事的复述过程中出现发音、语法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鼓励学生乐于表达,表达准确、流利也是故事教学的重要语言技能目标。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不要过多强调语法,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筛选、提炼和概括语言信息的能力。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英语故事教学的技能和水平,使故事教学的效果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标签:;  ;  

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伊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为例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