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改革应重视素质教育_地理论文

教材改革应重视素质教育_地理论文

教材改革应注重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应注重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使用十多年,在促进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方面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高考制度的改革,教材的许多方面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教材改革是多方面的,本人以为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一、跨世纪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地理素质

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地理知识的应用日益广泛,工业、农业、交通、军事、旅游等无一不需要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当前人类面临日益突出的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重大全球性问题,均要依靠各学科尤其是地理学科研究解决。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经济建设离不开地理科学,南极考察、三峡工程、城市规划、水旱灾害治理、人口控制等少不了地理知识和地理人才。”虽然,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已取消地理高考,教学、考试难度均已减小,但这并不等于要降低学生的地理素质。在国务院批准的“中国21世纪议程”文件中,对跨世纪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地理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的综合文化水平,不但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而且是地理学科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降低教材难度,增加实用性知识

中学地理教材是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不可能求全。但是现行高中地理教材过分强调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许多知识过于专业化,学起来难度较大。将自然地理中:天球、太阳的外部结构、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太阳辐射知识、水的凝结、水平衡、洋流的成因、气旋型大洋环流与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地震波原理、矿物、矿床、地震发生原理、地壳的物质循环、土壤的形成等,均拔高了中学教材的难度,应该删去。人文地理中:太阳能、风能、世界农业的历史发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世界工业的历史发展、世界南北经济差异、旧中国工业生产和分布特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等,在教材中占去了较大篇幅,但与时代相关甚少也应删去。教材中还有许多概念没有交代清楚,有些知识与其它学科相关,如:三轴椭球体、地壳变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开普勒定义(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内力作用的能源、地热的来源、地球年龄的测定),这些内容地理课不可能详细讨论,学生学起来只能一知半解。其中,象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开普勒定义在中学物理中已不作要求,作为地理课更不可能详细研究。当然,不能因降低难度,就把其他学科研究的成果,用来解释的地理现象避而不谈,如:天体引潮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等,这些概念不介绍,那么象气流、洋流的偏向、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潮汐、地球的形状等重要的地理知识就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降低教材难度的同时,应增加实用性知识。如现行教材中的第一章,应增加“星空观测”、“月球与地月系”一节为阅读材料,但月相变化、潮汐、太阳历均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应作重要内容介绍。第二章“天气与气候”一节中重点讲的是天气,至于气候的成因、分布、特点只是列表作为阅读材料不妥,也应作为重点。第四章第六节中“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可作专节介绍,举些实例,配合图表资料,以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第四章的线索可成为:地球内部圈层──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热、火山、地震)──外力作用──人类活动〕。第五章“土壤”与“自然带”可归并为一节。我国领土广阔,农村人口众多,许多典型土壤如水稻土、紫色土、黑土的分布利用也应介绍。人文地理应体现实用性与时代性,扩大知识面,增加生态农业、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城镇规划、旅游地理、环境保护等内容,为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要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方法

地理教材表述的传统模式是以文字为主,图象的作用是作为文字叙述的补充或说明,新教材要突破这种传统的知识表达模式,将图象作为知识的载体而不是文字的补充。现行教材以文字叙述为主,特别人文地理方面,经常是大篇幅的文字表述,图表较少,而图表在揭示人文地理的地理本质、反映地理规律方面,具有良好的概括性,应增加这方面的资料,减少文字表达。自然地理更应把图象系统摆在突出位置,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变静态叙述为动态过程,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地理教育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制作与教材配套的有关电视教学录像、幻灯片、地理模型等。如季风、洋流、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形象、动态的教学比我们单纯用语言描述要深刻得多。

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培养,除了教材在表达形式上改革以外,还要注重实践,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从学校课堂教学,引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去,组织有意义的观测和野外考查活动。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地理差异显著,教材可根据学生心智特点选择典型材料重点介绍。如我国南方的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大江大河的侵蚀与堆积现象等以配合学生实地考察。此外,教材给予必要的提示或列出简表,指导学生观察各地星空、月相变化、水文特征,调查当地工业布局特征、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收集有关人口,城市环境、工业污染等资料。

四、课堂练习安排与知识考查

现行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形式呆板,绝大多数为问答题。而目前高考、会考中几乎没有单纯的问答题,这类题目只要求学生记忆一些地理概念、特点,不但过于陈俗,也不利于发展学生智能。新教材安排课后练习应该形式活泼,注重素质培养,题目可以是读图、分析资料总结规律或课外实习题,实习题应有典型课题,并列出简表(或提纲)给予必要的提示。

在过去十几年高考的角逐中,地理教学已变成了应试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如何考试,并未充分注意到智能开发与素质培养。教材改革关键要体现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因此,知识考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书本知识考查,二是写简单的野外实习报告或社会调查报告。现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已实行会考制度,高考已不考地理,会考只是学科结业水平考试,绝不同于高考的选拔性考试,所以考查题不必过难,再加上实习成绩作参考,以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

标签:;  ;  ;  ;  

教材改革应重视素质教育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