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谊的桥梁与纽带—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论文

中俄友谊的桥梁与纽带—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

吕白玉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黑龙江 黑河 164399)

【摘 要】 当今世界,中俄两国关系之密切达到了世人嘱目的高水平。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详实记录了纵深一百余年涉及党、政、军、民、学、商和隐蔽战线旅俄华侨、旅苏(俄)留学生的历史。研究旅俄华侨血染谋生路和出国历尽艰辛寻求真理、留苏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促进中俄交流合作等史实,再现了旅俄华侨和留苏(俄)学生在中俄关系史上所发挥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关键词】 中俄友谊:桥梁;纽带;华侨馆

黑河旅饿华侨纪念馆成立于2007年9月,是省级文物保护旧址——通济当铺旧址,是当时旅俄华侨投资兴建的,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旅俄华侨、留苏(俄)学生历史为陈列主题,以侨产展侨史的纪念馆,馆藏文物近3000 件,在中俄交往史上铭刻下了时代的印记,来此参观的旅俄华侨、留苏(俄)学生的后代及游客,面对这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无不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随着自贸区的设立,海南的社会经济的定会飞速发展,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也会日益频繁。在今年3月18日至5月18日期间举行的“从丝绸之路再出发——一带一路艺术交流全球巡展”,为期六十天,就是初衷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通过沿线国家人民在艺术上的认识,相互提高和交流,从而求大同,存小异,相互尊重,广泛合作,和谐发展,友谊长存!

老巴看到照片一张张闪过,恍然回忆了她的一生。短片终了时,他明白了阿东的意图,长叹一口气,说:“你其实不必这样费心事,我不想阿里将来拖累你。”

一、谋生路 血染万里终不悔

在旅俄华侨纪念馆中第一部份所展示就是在异国他乡谋生的旅俄华工与俄国人民共同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早在19世纪中叶数十万旅俄华侨到俄国后,在恶劣的环境下从事非常艰苦的工作,许多华工为俄国的开发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由华工参与修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于1891年到1916年,起点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终点位于太平洋附近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长九千多公里,跨越8个时区,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线之一。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建过程中,俄国曾多次派人到我国的山东、河南及东北各地招募工人,前后达十万人之多,来到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工地上工作。他们在崇山峻岭之间凿路基、打隧道、架桥、铺轨,常常因为雪崩、洪水、塌方、爆炸造成伤亡,很多中国劳工为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献出了生命,中俄友谊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苦瓜根系发达,茎蔓生,分枝力强。种子盾形,有花纹,每果含种子20~30粒,千粒重150~180克。苦瓜喜温,耐热,不耐寒。种子发芽适温30~35℃,幼苗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25~30℃。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开花结果期要求较强的光照;喜湿润,但不耐涝;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

二、出国门 历尽艰辛求真理

留苏学子取得优异成绩回国后,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振兴中华创造了丰功伟绩。在他们当中有的人走上了党和国家领导的岗位,有的人成为一些行业和部门的领导者,有的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的人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的人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馆里记录着二百余位院士、近百余位省部级以上领导的名字和他们的杰出事迹。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在黑龙江境内形成了四条去列宁故乡寻求真理的红色通道,其中三条是经过黑河的。来自北京、上海、长沙、武汉等地的中国革命先驱分别由黑河经布市和赤塔前往莫斯科寻求真理。遗憾的是当时的黑河人全然不知渡船上掩映着翘首瞻望的刘少奇、罗亦农、肖劲光、蒋光慈、曹靖华等中国革命史上重要人物的身影。在纪念馆中设有专门的红色通道展厅展示了黑河红色驿站的风采,宣传展示中有很多的中高层干部,或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之才,或为人民翻身解放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刘婷婷等许多革命前辈的后代,曾来纪念馆重温父辈们当年革命的红色历史,无不感慨万千,深受教育!

三、报国家 孜孜不倦学本领

六十多年前,众多中华学子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聆听了毛主席“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讲话,这郑重的嘱托在莫斯科大学的礼堂里声如洪钟,经久不息。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曾经有过这样一群人,他们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在异国的土地上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回国后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勤奋的工作,奉献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才智无怨无悔,他们就是新中国的莘莘留苏学子!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身为热血青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纷纷涌向无产阶级革命的圣地——苏联,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启蒙,学习革命斗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四、促交流 战略协作向未来

在地球的这一隅,中俄两个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民族,成为一江之隔的近邻。在共同经历了重重风雨之后,迎来了特别值得珍惜的和平和友谊。

俄驻华大使拉佐夫在旅俄华侨纪念馆开馆时发来贺信中写道“旅俄华侨纪念馆与俄罗斯纪念馆开展交流合作”。2010年4月旅俄华侨纪念馆与阿州地志博物馆建立友好关系。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中俄共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 周年巡回展”、“远东和贝加尔一带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利用问题的区域科学实践研讨会”,及跨越国境征集实物等交流合作活动。旅俄华侨纪念馆在活动中结交了诸多俄罗斯同行专家学者,开创了中俄两国地方国际性馆际交流的先河。纪念馆开馆以来,接待了俄远东各市市长,俄阿州妇女、青少年、文教、军方、内务局、老红军、俄中友协等万余人,她们在参观后留言中写道:“我们非常喜欢你们这个纪念馆,中国人民真实的反映了历史上俄中两国人民的命运是不可分割的。”“尊敬的各位同仁:我们非常震撼中国人民是这样珍视历史,感谢你们为俄中两国人民紧密相连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参加“二战”老红军代表团参观纪念馆缅怀中俄两国人民共同抗击徳日法西斯的岁月,希望中俄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世界永远和平,并向纪念馆捐献了俄文版的列宁全集23 本。俄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白德福参观后用中文这样写道:“把历史作为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原俄布市市长米古力亚在留言中这样写道:“你们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为自己未来而奋斗过的历史。”俄联邦财政部国家财政执行局局长阿尔久辛·罗曼·叶埔盖尼耶维奇在纪念馆的留言薄上,写下了珍贵的留言:“唤起感激和尊敬之情,铭记着俄中文化、教育及科技领域合作的不朽篇章且永世流芳!”。俄罗斯联邦文化部副部长米罗夫佐娃题词中写道:“感谢纪念馆的收藏和对百年旅俄华侨历史的珍视。”

中国和俄罗斯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各自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共同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旅俄华侨在俄罗斯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他们无私、善良、勤劳、开拓,在俄罗斯远东开发和建设中挥洒汗水,牺牲奉献,攻坚克难;他们带着追求光明的渴望、崇尚革命的热情,参加了十月革命和保卫苏维埃的战斗;中苏两国人民同仇敌忾,相互支持,并肩战斗,共同抗击了德日法西斯的侵略,取得了卫国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用自己这个独特的窗口,成为这一倡议的宣传者、践行者,正努力为书写中俄友谊的新篇章而奋斗。

【中图分类号】 G2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3-0070-01

【作者简介】 吕白玉(1978-),女,蒙古族,黑龙江黑河人,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员。

□编 辑/徐霄天

标签:;  ;  ;  ;  

中俄友谊的桥梁与纽带—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