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厂的生产计划管理研究论文_刘旭

造船厂的生产计划管理研究论文_刘旭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520

摘要:造船业是集技术、劳动力、资本为一体的加工装配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不可否认,中国造船业近年来取得了更多突破性的成就。但与国际造船企业相比,生产计划管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已成为制约我国造船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船厂生产计划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造船厂的生产计划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造船厂;生产计划;管理研究

前言

造船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加工装配产业,属于技术、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造船业通过连接上下游相关产业,对社会稳定、国防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造船模式逐渐开始转变。然而,与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船厂相比,我国船厂在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造船厂生产计划管理的相关概述

关于生产计划管理的相关概念,首先可从现代造船的理念角度出发,其区别于传统造船生产流程,在生产管理方面更倾向于对流动量的控制,而非控制库存量;在布置车间生产设备方面,主要以成组式的多个机种取代原有机群式的个体机种;在生产计划方面更倾向于以段循环取代传统的常循环周期;而关于作业排序主要注重对投产顺序安排的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生产计划管理,其主要指业务流程作为主要优化目标,通过对当前业务流程现状的分析并构建切合企业资源系统的流程,使其中先进管理模式得以保留,而其他不合理生产计划内容则进行重新调整与改进。从现行国内大多中小船厂发展现状看,其在生产计划管理方面多从量方面着手,即:扁平化管理方式以及以中间产品为核心的生产设计。其中前者主要指进行生产管理部的设置,并赋予其日常生产与经营的权利,而后者则表现在产品制造由相应的生产部门与设计部门协调完成,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2国内造船企业生产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近年来造船技术的应用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仍较为落后,如美国船舶制造中引入的仿真计算机系统、日本中小型船厂构建的产生产流程体系等,能够通过所构建的体系与模拟系统进行生产计划的适时调整,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而相比之下,我国造船水平则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2.1从生产流程角度

以我国长兴造船厂为例,其在近年来发展中更注重引入现代造船模式,但从整个生产组织体系看,传统造船生产模式比重仍居高不下。该生产计划模式下船厂主要结合设计院或船厂设计人员提供的图纸进行施工,在完成管系与船体放样工作后,各车间便进行装配与制造等流程,最后试航无误后便可交船。整个生产流程中涉及的劳动成本较高,且无法保证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2.2从生产技术应用角度

在技术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涂装、舾装、精度控制以及焊接等技术在国内大多造船厂的应用水平较低。如涂装技术应用过程中,尽管通过引进国外相关技术服务可使质量满足国外船东要求,在在管理方面却存在一定问题如典型的涂料过量消耗。在舾装技术应用方面,国外许多船厂逐步采取生产设计一体化的方式,使舾装作业不存在重复性问题,而国内船厂多倾向于分段安装形式,易出现涂装被烧伤情况,要求进行返工。在精度控制方面,国内目前生产制造中尚不具备较高的合拢水平,合拢期较长,易造成过多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另外在焊接技术方面,国内造船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动化程度较低等方面,计算机系统未得以充分利用且以中间产品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水平较低。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造船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生产流程优化的具体策略

在造船厂生产流程的优化当中,应当遵循中间产品集成、流水节拍造船、均衡连续生产、生产设计策划等原则。其中,生产设计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它指的是站在生产部门的角度,对提高造船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安全顺利的进行造船生产、缩短交货周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将其进行统一的归纳,形成基本的生产计划。在具体计划的指导下,造船厂各个车间和部门能够高效的运转与协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类需要的图纸资料等进行编制,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指导当中。

3.1生产计划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

所谓的生产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造船图纸的设计,在兼顾到各种制约生产的因素的同时,对具体的造船计划进行制定。同时,为了使造船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应当在生产设计计划的基础上,对其它所需的资料进行编制。这样,相关的生产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能够对符合实际应用的技能内容进行掌握。高效生产计划的制定,再加上相应图表资料的指导,能够有效的起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优化过车各种主要引入现代造船生产理论,其与一般汽车生产流水线较为相似,主要进行中间产品生产线的组建,并在作业中结合图纸相关说明,保证员工作业岗位得以固定,这样在实际生产前便做好计划管理工作。优化后的流程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即:①以中间产品生产为核心所构建的生产系统;②非生产时间减少方面注重物流组织的优化;③以总段工艺与分段工艺特征为依据进行生产线的组建;④舾装作业过程中对车间施工环境提出明确的要求;⑤涂装技术与舾装技术应用一体化。除此之外,优化生产计划管理中还需考虑到船坞工程计划程序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源价值是否得以发挥。只有这样才可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并保证生产制造质量。

3.2明确生产计划管理优化的要素

生产计划管理优化的目标在于使船舶建造效率与船舶质量得以提高。其中在效率提高方面优化过程中需考虑的要素主要集中在:使气候对生产制造的影响逐渐降低;物料运输时间与距离得以缩短;自动化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更为合理。而在制造质量提高方面需考虑的要素主要包括: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设计环节需将生产相关内容考虑其中。

造船厂生产流程的优化,使其逐渐朝着类似于汽车制造业批量生产的方向发展。与汽车总装流水线十分相似,在船舶制造当中,中间产品生产线分别由工艺相似性原则、船坞总装生产线等部分构成。这与汽车总装流水线现场总成供给的各条生产线相类似,同时对工艺流程进行统筹的优化与连接。相对来说,生产流程的稳定性较高,在接收船舶生产订单、进行组建策划等阶段,就应当先设定具体的作业方法。同时,在相应的图纸上做出明确的标识与说明。具体来说,在造船厂生产流程的优化当中,将原有的现场设计调度型经验管理模式抛弃,转而对生产标准日程及标准流程进行建立。对数理统计方法、柔性计划管理等进行了应用,同时以反馈的信息为基础,对计划中的偏差范围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在技术管理中,推行两化的原则,在计划的制定当中,将量化的系统生产能力数据、生产任务的物量数据等信息当作指导依据,从而实现了动态平衡的生产任务与生产资源。此外,还建立了与生产作业系统匹配的分层生产管理体系,综合的控制各个生产工序,避免生产线工序的逆向流转。

结论

生产计划管理的优化是保证造船厂获取更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实际优化过程中应正确认识生产流程优化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国内现行船舶制造存在的问题,从生产效率提高以及质量保证等角度出发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此推动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志向.船体分段堆场动态调度及生产流程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2]朋学琴.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设施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论文作者:刘旭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造船厂的生产计划管理研究论文_刘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