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波林

湖南省衡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南衡阳 430422

【摘 要】目的:分析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使用CT和MRI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CT诊断(对照组,n=30)与采用MRI诊断(观察组,n=30)诊断符合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有27例符合诊断,3例漏诊,没有误诊,诊断符合率为90%,对照组有18例符合诊断,7例漏诊,5例误诊,诊断符合率为6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均可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但是观察组的MRI诊断符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CT诊断更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关键词】CT;MRI;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符合率

在我国,肝炎、肝癌及肝硬化发病率极高,临床上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比较少见,属于一种良性病变[1]。其症状是:包膜没有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晰[2]。而这种症状与肝癌细胞的病变极为相似,因此临床上常常发生将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误当作肝癌进行手术治疗的现象[3]。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影像检查技术的也相应的在进步,CT、MRI等影像检查在各医院广泛应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检查出无症状肝肿块,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误作为肝癌进行手术切除的现象也越来越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对CT诊断和MRI诊断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符合率比CT诊断更高,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62岁之间,平均年龄(41.7±6.5)岁,发病时间2~7天,平均发病时间(4.3±1.3)天;观察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42.3±7.4)岁,发病时间2~8天,平均发病时间(4.9±1.6)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排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符合WHO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诊断标准;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书。②排除标准:脑、心脏不健全患者或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患者;精神类疾病患者;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CT诊断,具体做法是:在检查前8小时患者需禁食,在检查时饮用500ml温清水,采用仰卧的姿势,从患者膈顶2cm处至肾下部位全腹常规扫描,设5mm的层厚,增强扫描时,将对比剂经患者的肘正中动脉注入,设3mm的层厚,0.625mm的层距,0.99:1的螺距,120kv 的电压。扫描结束后,以4ml/s的速率注入80ml非离子造影剂,观察患者病灶的大小、形态以及增强扫描前后CT值的变化。最后在图像处理工作站中平面重建患者的扫描图像。

观察组采用MRI诊断,具体做法是:为了使影像更清晰,在进行MRI扫描的前一天,患者需服用缓泻剂进行肠道清理。扫描时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设8mm层间距,7mm层厚,375mm×375mm的扫描范围,对矢状位、常规轴位和冠状位进行扫描。增强扫描时,将扎喷替酸葡甲胺注入患者体内,设2.5mm的层间距,2.5mm的层厚,扫描范围扩大到400mm×375mm,矩阵大小为256mm×169mm。扫描结束后,在图像处理工作站中处理患者的扫描图像。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影像均由2-3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观察,发现存在不同意见的影像,会安排更多的医生进行讨论,直到确定病情。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22.0中输入展开统计,诊断符合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是90%,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对比[n(%)]

3讨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是一种占位性病变,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是由于其症状与肝癌症状极为相似,临床上常常将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误作为肝癌进行手术治疗,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准确的诊断患者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显得极其重要[5]。

CT扫描通过常规扫描和增强扫描,在扫描结束后,注入非离子造影剂,清晰的将患者肝脏等软组织器官显示出来,可以使主治医生对患者的肝脏病变情况有更清楚的观察[6]。但是CT诊断的准确率不高,容易造成漏诊、误诊。而MRI扫描则弥补了CT扫描的不足,不但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肝脏等软组织,还可以进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图像,更多层面、多方位的成像,主治医生可以通过图像对患者正常的解剖组织和肝脏病变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更高[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27例符合诊断,3例漏诊,没有误诊,诊断符合率为90%,对照组有18例符合诊断,7例漏诊,5例误诊,诊断符合率为6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谭利新[8]报道一致,在后者的研究中,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7%,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66.7%,符合率比本次研究更高。

综上所述,对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均可采用CT诊断和MRI诊断,但是观察组的MRI诊断符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CT诊断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震宇.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及MRI诊断[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41-742.

[2]吕婷婷,蔡新军.CT和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124-125.

[3]杨昕.CT及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4,20(8):1351-1353.

[4]王婷.螺旋CT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的应用探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4):77-79.

[5]朱大兵,谢劲军,高玉萍,等.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8):3470-3471.

[6]何佳峻,张小鸽,张羲娥,等.螺旋CT及MRI检查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4):101-104.

[7]杨世洋,李江峰.肝脏局限性结节状增生的MRI及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对照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4):733-734.

[8]谭利新,刘凤,谭清军,等.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470-471.

论文作者:陈波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CT与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的效果分析论文_陈波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