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急诊使用镇痛剂对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的影响论文_伍宇,徐俊,胡刚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自贡 643000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使用止痛剂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对急腹症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对2013年1~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诊治的242例急腹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诊治早期使用镇痛剂对急腹症诊断的影响. 结果:使用镇痛剂组与未使用镇痛剂组诊断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结论:早期止痛可以有效缓解急腹症疼痛,没有证据证明会对体格检查和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

【关键词】急诊;急腹症;止痛剂

【中图分类号】R65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60-01

急腹症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腹腔、盆腔或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因感染、穿孔、出血、急性胃肠炎等多种原因导致急剧的病理变化,产生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但这种观点并无理论依据,近来不断受到人们的质疑.现在已有确切的证据说明不缓解的急性疼痛可以导致有害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这些副作用会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镇痛剂在急诊急腹症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对病人的疼痛缓解及诊断的准确性等方面的形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42例急腹症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21例.其中对照组男65例,女56例;年龄17~59岁,平均(44.8±11.4)岁;病程0.5~8h,平均病程(3.2 ± 1.4)h;对照组男62例,女59例;年龄14~58岁,平均(43.8 ± 12.7)岁;病程1~6h,平均(2.4±1.9)h.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纳入条件:①年龄>14岁;②以24h 内腹痛急性发作为主诉;③体格检查有腹部压痛伴或不伴反跳痛者,或随后有腹膜刺激征者;④排除外伤、冠心病急性发作、腹主动脉瘤及妊娠等.同意参加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纳入临床研究.而对于药物过敏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它严重的疾病不宜使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者,转院或放弃治疗自动离院的患者等均剔除.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辅助检查,观察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止痛,用法:肌内注射,用量75mg+灭菌注射用水2 mL;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止痛。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它的镇痛药物,期间使用必要的设备,如心电监护仪等严密监测两组患者的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1h后作出初步的判断,随访1周后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1.4 观察指标 临床将急腹症的诊断分为初步诊断和最终诊断.其中初步诊断为患者入院后1h内对患者的各生理指标及辅助检查全面考察而作出的诊断;最终诊断为1周内对患者出院或进入住院部病房所做出的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正确率=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一致的病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最终诊断结果 经对两组患者为期1周的观察,随访,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腹症疾病类型最终诊断结果(% )

2.2 临床诊断正确率 对照组经临床诊断后,诊断结果一致者113例,不一致者8例,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3.4%,观察组诊断结果一致者111例,不一致者10例,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1.7%,观察组临床诊断正确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 0.060 ,P >0.05).

2.3 诊断不一致情况 两组患者的初次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时,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照组有8例患者的初次诊断结果分别为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最终诊断结果为输尿管结石、急性附件炎、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肠梗阻、输尿管结石,误差率为6.6%(8/121);观察组有10例患者的初次诊断结果分别为急性阑尾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肠梗阻、肠梗阻、急性附件炎、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最终诊断结果为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输尿管结石、异位妊娠、肠梗阻、非特异性疼痛、输尿管结石,误差率为8.3%(10/121),两组误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对急腹症患者及时使用镇痛剂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观点认为,急腹症难以迅速判断发病原因及病变所在具体部位,早期使用镇痛剂可掩盖患者情,易导致误诊、漏诊等,不利于医疗安全,一般急腹症于诊断明确前应忌用镇痛剂,故长期以来,急腹症患者能否在早期使用镇痛剂一直存在较大争议2,由于受个人经验、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加之临床上镇痛剂在急腹症中使用无统一规范,因而急诊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对于急腹症早期使用镇痛剂颇为棘手.但急腹症在诊断未明的情况下应严格禁止使用镇痛剂这种观点并无严格的实验依据.本研究中未使用镇痛剂组和使用镇痛剂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3.4%和91.7%,未使用镇痛剂组和使用镇痛剂组诊断正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分析结果表明:急诊中对急腹症患者使用镇痛剂在缓解急腹症患者疼痛的同时,无证据证明早期镇痛会对急腹症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急腹症患者早期适度地使用镇痛剂是合理可行的,但在镇痛剂的使用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进行系统体格检查,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既往病史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血糖、尿分析等)、相关辅助检查(心电图、B超、心脏彩超、X线片、CT、核磁共振等)及相关操作检查(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等)排除外伤、腹主动脉瘤、宫外孕、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同时排除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使用禁忌证.使用中对于考虑存在括约肌疾病的患者须配合适量的阿托品或654—2解痉,同时应严密观察镇痛剂使用后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笔者探索性地使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对早期急腹症患者进行止痛,将初次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与未使用镇痛药的早期急腹症患者的诊断结果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在有进一步完善检查和观察随访的前提下,早期急腹症患者使用镇痛剂并不会影响诊断结果.因本资料涉及的病例数较少,考察指标也较少,故所得出的试验结果仅仅代表本次研究,有待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薇,唐雪丹.超声诊断在临床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1,9(6):231-232.

[2] 吕汝琦,杨 雍,李国强.急诊中使用镇痛剂对急腹症诊断影响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9,38(22):2869-2870.

论文作者:伍宇,徐俊,胡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浅析急诊使用镇痛剂对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断的影响论文_伍宇,徐俊,胡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