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龙斌

怀化市洪江区中医医院骨伤科 湖南洪江区 418200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结合疗法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治疗的70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即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所有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进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的疼痛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的评分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促进病情好转。

【关键词】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医结合疗法;腕关节活动度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交通意外事故也频然发生,因此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桡骨位于人体前臂外侧,桡骨骨折部位常见于桡骨远端2~3cm处,由于老年人或绝经妇女的骨质呈现疏松状态,因此老年人群及绝经妇女是此类骨折的好发人群 [1]。在临床中,桡骨远端骨折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腕关节活动度受限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此类骨折并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中,笔者分析并比较了保守治疗及中医结合疗法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中的70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病例选用时间是在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期间,整合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得知,对照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中最大年龄是71岁,最小年龄是46岁,平均年龄是(61.4±3.8)岁;实验组3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有25例,最大年龄是74岁,最小年龄是45岁,平均年龄是(63.1±2.9)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前臂疼痛及腕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入我院观察治疗,经X线、CT、等检查结果确定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得知,两组患者间可比性强。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方法,即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具体方法是:(1)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2)服用降钙素、止痛药物等治疗;(3)利用外固定支架将前臂进行固定,以免加重骨折部位的再损伤;(4)固定后进行手法复位,对于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周;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则在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所有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骨折部位固定后,利用X线片检查对位情况,且在消肿后再次利用X线片复查,若有异常及时给予处理;(5)坚持腕关节轻微活动锻炼等。实验组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煎制中药汤剂配合治疗,中药成分包括桃仁15g、红花15 g、生地黄10 g、当归10 g、赤芍6 g、木香6 g、延胡索6 g、甘草6g等。所有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等指标,进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指标 疼痛模拟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评价情况均根据临床标准评分方法评定。

1.4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疼痛模拟评分

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的保守治疗方法,即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医综合疗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具体见表1:

结果得出,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均有效改善,且实验组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后的腕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及绝经妇女好发的、常见的骨折疾病之一,此类骨折可导致患者出现前臂肿痛、手及腕关节活动能力受限[3-4]。近年来,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此类骨折疾病的方法是外固定结合手法复位,经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外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方法无法起到根治疼痛的效果,且缓解腕关节活动能力效果有限[5],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此类骨折患者受到重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医综合疗法被不断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中医综合疗法是在疾病原有治疗方法基础加用一种治疗方法,多加用中药汤剂配合治疗。本文中的中医综合疗法中的重要成分主要包括桃仁、红花、生地黄、当归、赤芍、木香、延胡索、甘草等,其中生地黄、当归、赤芍等成分可起到消除炎症、缓解疼痛的作用;桃仁、红花、木香、延胡索、甘草等成分可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在外固定结合手法复位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并改善了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因此得出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于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促进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陈凌云.外固定支架结合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52(17):9083.

[2]史达.非手术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3,6(30):64.

[3]陈志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中西医结合功能锻炼对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1(3):3450.

[4]陈宽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内固定治疗50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1(26):2870.

[5]金永建.中医结合治疗74例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5(2):9.

[6]杨柳明.中医综合治疗老年性挠骨远端骨折60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贵港市中医医院,2014,35(1):21.

论文作者:龙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0

标签:;  ;  ;  ;  ;  ;  ;  ;  

中医综合疗法在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_龙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