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探索论文_崔玉影

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探索论文_崔玉影

哈尔滨商业大学 能源与建筑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对于社会保障体系来说,住房保障制度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等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在文章中,笔者将以住房保障制度的概述为根本,深入分析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该制度的基本路径,供相关部门人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完善路径;保障体系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全面恢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之路,同时开始了住房制度的改革。在新的住房制度的探索下,我国最终确立了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核心的住房保障体系,依靠有效的市场经济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这是当前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举措。

一、住房保障制度概述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靠市场来解决“住”的问题。房地产行业的竞相发展和价格的持续上涨不断挑战着低收入居民有限的支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加强建设住房保障制度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住房问题。

二、现行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1.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住房保障政策的推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有几点:一是经济适用住房管理难度大,各项配套政策不够健全。二是经济适用住房出现了种种难以控制的违规现象。三是在开始推行新制度的一段时间里,按要求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即平均占建设比例80%左右,而这几年建得最多的年份只有6%,差距太大。四是每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只占总量6%以下,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是任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房,而商品房又以大户型、高房价住宅为主。

2.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

廉租房是政府向最低收入家庭和其他需要保障的特殊家庭提供租金补贴或以低租金配租的具有社会救助性质的普通住房,具有完全的政府保障性质。第一,适用对象范围过窄。廉租住房的具体适用范围目前全国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很多地区申请廉租房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不在此列。第二,资金来源不足,集资困难财政部规定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安排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现实中这些资金数额有限,根本无法填补建设廉租房巨大的资金缺口。第三,退出机制有待完善。我国现行的廉租房制度是一个没有流动机制的死循环系统,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性。等到廉租房租赁户收入增长不再满足租赁条件后,有关部门并未收回其廉租房。

3.制度运行机制不规范

在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中,前期的低收入家庭调查、核实、审批、办理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人工操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但是住房保障的申请受理和审核工作主要由民政和社区的人员来承担,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且目前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住房保障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现象屡禁不止。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收入审查、住房审查、呼机审查、公示、轮候、配租、退出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使住房保障最终惠及于民。当前,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各部门在住房保障制度下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基本路径

针对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可以根据其具体内容分别采取如下措施:

1.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对策

第一,明确经济适用房性质,增加供应数量作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适用房应该追求“雪中送炭”的保障职能而非“锦上添花”的经济效果。明确经济适用房性质后,各地应大力增加经济适用房数量。第二,改革经济适用房现行供应与补贴方式。(1)改革现行供应方式。政府应将重点放在为政策指导与支持上,寻找竞争力最强的开发商来建造经济适用房;(2)改变经济适用房补贴方式。只有改传统的“砖头补贴”为“人头补贴”,才能真正使群众利益落到实处。(3)严格审核制度,强化监督。在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执行过程中,只有加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供给监管力度,健全监督制度和措施,建立有效的审核机制,才能杜绝有人滥用社会保障资源的现象。

2.完善廉租房制度的对策

第一,坚持租金补贴政策为主。在廉租房的改革过程中应逐步取消实物配租,加大租金补贴力度,最大程度上使低收入者适应市场化的住房环境。第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廉租房发展资金短缺是制约廉租房前进的最关键的瓶颈。据测算,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每年需要差额补贴54亿元,合计每年需要300亿元左右的资金。各级政府应建立廉租房专项资金,由特定机构管理,专款专用,实行国库统一支付。第三,实行廉租房可持续的动态管理。公正规范的复核退出机制是保证廉租房可持续供应的重要环节。在有限的预算资金下,要定期审核租户的收入,根据其收入变化情况实行进出管理。

3.健全住房保障的金融支持体系

在购房款远远高于居民个人收入和储蓄的情况下,住房贷款成为了大多数城镇居民实现住房消费的重要手段。2008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如购房契税下调到1%,房贷利率可打七折,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等,这极大地推进了我国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但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贷款的对象和条件是: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有贷款人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等。

由于城镇低收入人群无法满足所规定的贷款条件,这些限制无疑将这部分最需要住房贷款的人群排除在外。因此,我国应加快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的金融支持体系,放宽住房贷款的限制条件和贷款对象,减少不必要的办理手续,制定满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贷款的住房金融支持政策。

4.拓宽保障住房资金来源渠道

保障性住房资金来源从国际上看主要有四个:政府拨款、低息贷款、发行专项债券和公房出租受益,其中政府拨款和政府担保或贴息的低息贷款,是主要的资金来源。而我国目前保障住房所需资金主要是依靠政府安排,给一些地方政府造成很大压力,造成各地资金短缺局面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障性住房的实施效果。政府今后在住房保障方面应尽快建立健全社会资金投入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手段的作用,运用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政策优惠措施,形成社会力量投入的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所实行的住房保障制度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一定要对其进行完善,采用各种保障体系、保障制度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从整体上解决目前住房保障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歌.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8):19.

[2]贺铿.对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认识和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0(11):11.

[3]何元斌.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经验借鉴与我国的发展模式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10(6):169.

论文作者:崔玉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8

标签:;  ;  ;  ;  ;  ;  ;  ;  

保障性住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路径探索论文_崔玉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