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妮

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271233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通过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干预,以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为牵引,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P< 0.01);患者满意度提高(P< 0.01)。结论 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干预能够降低静脉输液风险,提升静脉输液安全性,从而降低护理风险。

关键词:静脉输液;风险;安全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途径之一。据报道,国内住院患者的平均输液率为 73.35%,静脉输液成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操作技术。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 50 亿人次,85% 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的时间超过 75%,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因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和患者投诉。静脉输液操作涉及人多、物 多、环节多、应用范围广,作为侵入性护理操作之一,存在较高 的安全风险。因此,静脉输液安全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安全,如 何有效降低静脉输液风险非常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回顾性 分析我院 2010 年至 2011 年静脉输液治疗缺陷记录资料,采取针对性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展床位 200 张,在职护士82 名。年龄 21 ~ 43(29. 18 ± 6. 37)岁。学历:本科 7 名,大专68 名,中专 7 名。职称:副主任护师 1 名,主管护师 20 名,护师31 名,护士 30 名。

2 方 法

2.1 设立专业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

2.1.1 人员组成 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专职组员为 1 名护理助理员,兼职组员为各科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员要求执业注册及临床工作 5 年以上,静脉输液临床实践不少于 1 500 h,个人提出申请,由各科室推荐,经护理部理论考试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任用。

2.1.2工作形式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在护理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下设风险控制组、技术控制组、外围控制组 3 个分组,并设有分组长,风险控制组主要负责实施 PDCA 风险管理,技术控制组主要负责输液技术的培训和新技术的引进,外围控制组主要负责静脉输液药品和设备安全。各科护士长分别担 任本科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静脉输液安全 管理的实施工作。

2.2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2.2.1风险控制组 ①精细化规章制度: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通过对风险控制组提交的静脉输液风险因素分析,形成静脉输液 11 项制度和 4 项应急处理预案,实现全程精细化管理,例如: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特殊药物告知制度、特殊治疗与患者谈话及签字制度、实习生静脉输液操作规定、医疗废物临床管理制度等。建立静脉输液应急处置预案,出现输液反应、化疗药物的血管损伤、感染等不良情况,按照预案处理,做到制度无盲点、无死角,并要求护士熟记熟用。遇特殊情况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参与评估,提出解决方案。②按照 PDCA 模式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2.2.2技术控制组 负责制订医院静脉输液实践标准,规范全院静脉输液操作流程,推广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探讨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每季度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一次静脉输液危机学习,并将静脉输液危机培训项目纳入新护士岗前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输液治疗标准作业规范、静脉输液安全评估结果及整 改要求、静脉输液中个人可主动规避的安全风险及规避原则和 技巧等,并针对学习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给予一 次补考机会,再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2.2.3外围控制组 主要负责建立静脉输液资质和药品设备安全管理。护士除具有国家要求的有关证书外,要通过静脉输液资质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外围控制组主要负责制订相关考试细则和标准,并每月不定期抽查科室制度遵守情况。与药械科建立无缝连接,每月向药械科呈报静脉输液药品、工具使用情况及特殊需求,2.3 效果评价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设调查表进行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包括输液环境、输液服务、输液制度、输液技术和输液沟通 5 个项目,21 个条目,每个条目有满意、不满意2个选项。2017年 6 月至 10 月,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前,共发放调查问卷 503 份,回收有效问卷 5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9. 40%;2018 年 1 月至 5 月,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后,共发放调查问卷 526 份,回 收有效问卷 500 份,有 效回收率为 95. 06%。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1. 0 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3效果

1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表1)

表 1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4.1 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和风险防范意识

通过不断识别输液治疗中现有的和潜在的风险,将风险管 理落实到每一项操作细节中,使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主动服 务意识和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及能力不断增强,从而有效地回 避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5]。通过实施静 脉输液安全管理,有效转变了服务理念,培养了护士严谨的工 作习惯和慎独精神,使护士更加贴近患者,预见性评估输液患 者,主动了解输液患者的需求和病情变化,提高了处理应急事 件的能力。静脉输液安全教育培训使护士对静脉输液过程、针 对安全处置的可行性步骤、控制不良结果出现的因素有了透彻 的了解,并能够识别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应用安全知 识及时解决,将风险防范关口提前。

4.2 护理安全管理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直接影响医疗质 量、患者安危及医院声誉[6]。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成员是科 室的护士长和骨干,定期参加医院内外的专业培训和交流,通 过她们的带动和指导,促进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和技能 的掌握,利用专业知识技能使静脉治疗的患者得到全面评估、正确操作和维护、早期识别并发症及时干预。由表 2可见,静 脉输液的环境、服务、制度、技术、沟通 5 个方面满意度提高(P< 0.01)。通过建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在完善静脉治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注重患者评估,合理选用输液方式和输液 用具,并提供专业性指导,满足了患者需求,提高了满意度。

论文作者:蔡妮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护理安全管理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观察论文_蔡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