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查新用户查新行为分析论文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查新用户查新行为分析

张以淳1,张 群1,2

(1.江南大学 图书馆;2.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摘 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查新用户查新行为进行探析。从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确定影响查新用户查新行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查新用户计划行为结构模型。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查新工作质量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查新用户;查新行为

查新用户,即查新项目委托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它是查新行为的实施者,也是查新服务的对象。在查新中,首先是查新用户有查新意向,再实施一系列查新行为,查新用户的行为贯穿整个查新过程:查新项目委托、受理阶段,查新用户须向查新员提供查新项目的全部材料,包括查新项目委托合同、技术支撑资料,相关的科技背景资料、国内外参考文献等;而查新员应与查新用户充分交流,协助其清楚、完整地填写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要点、查新点与查新要求,并了解该项目的研发背景。查新过程中,查新员根据查新用户的要求,在坚持查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完成查新报告,交付给查新用户,查新用户可提出异议,进行意见反馈,最终完成整个查新过程。

查新用户是查新工作持续发展的源泉。研究查新用户的查新行为,了解其心理状态,有助于加强查新员和查新用户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查新质量。笔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探究用户在查新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分析影响用户查新行为的主要因素,以便更好地开展查新工作。

1计划行为理论简介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学中研究人类行为的热点理论之一,它由理性行为理论演变而来,有效地考虑了多种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理性行为理论假定个体行为受意志控制,而计划行为理论则考虑到个体的某些行为同时还受个人素质、资源、环境等的限制,因此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TPB的结构模型[1]如图1所示。

图 1 TPB结构模型

TPB认为个人行为由行为意向直接导引,行为意向则表示个人实施特定行为的倾向,由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决定,它们对行为意向的决定程度随着研究的目标行为的不同而不同。其中知觉行为控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行为。TPB主要变量的涵义如下: 态度是指个人对于特定行为的正、负面的评价与判断,受行为信念影响。行为信念是指行为将会导致预期结果的主观可能性,包括行为信念强度和行为结果评价,两者共同决定行为态度[2]。主观规范反映了社会压力对个人实施特定行为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即个人实施特定行为制约因素的知觉。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控制信念(指个人感知到的执行特定行为的制约因素,如:个人素质、能力、资源、环境等)和知觉强度(指知觉信念对行为的影响强度)。

2基于 TPB模式的查新用户查新行为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以行为意向与行为存在正相关为其理论预设,按照计划行为理论,查新用户查新行为意向直接影响查新行为的实施, 查新用户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直接影响查新行为意向。这三个因素均具有正负两个维度,正维度对查新行为起促进作用, 负维度起阻碍作用,消减个体的查新意向,降低查新行为的概率。

我在小说中并不倾向给出结论。即使是有所违背逾越和挑战的感情,尽处也隐藏多面难辨的人性暗涌。深邃,错落,明暗对半。这同时也是一种美。

查新用户的主观规范是指用户在实施查新行为时所感受的压力, 感觉到的压力越小, 实施查新行为的可能性越小;感觉到的压力越大, 实施查新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而言,实施查新行为是所要面临的主观规范分为三类:个人规范、示范性规范与指令性规范。三类主观规范综合起作用, 共同影响着查新用户查新行为意向的产生。

倪二泉的掌心,卷成小纸筒一样的照片,慢慢舒展开来,却是菊花那张不知道被传阅了多少次、接受了多少抚摸与欣赏的照片!

查新用户的态度是指查新用户对查新行为的价值评价和情感倾向。价值评价属于工具性的态度,分为有用和无用的评价。有用的评价,即用户认为查新是申请项目、成果评价或资产评估的有效手段;无用的评价,即用户认为查新只是走流程,盖个章,流于形式,毫无实质性用处。情感倾向是一种情感性的态度,大致可分为接纳与排斥。在情感上接纳查新行为,主要是认为查新提供大量有关的文献,通过文献的客观分析比较,认定查新项目的新颖性,是对技术成果的一种肯定; 在情感上排斥查新行为,则是认为查新员的专业非查新项目对口专业,对专业了解不深,怀疑查新员的处理能力。工具性的价值评价和情感性的感情倾向统一于查新用户的内在态度,存在多种组合可能性。其中:有用与接纳的组合最容易诱发查新用户的查新意向; 无用与排斥的组合最不可能产生查新意向;有用与排斥的组合、无用与接纳的组合诱发查新行为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工具价值的大小和他情感性的态度之间的比较。

通过上述的分析,笔者构建了一个查新用户计划行为结构模型(见图2)。

科技查新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着重要的文献鉴证,在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查新用户查新行为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查新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查新工作质量。

采后处理是指为保持和改进苹果产品质量,使其从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常见的有分级、包装、预冷等措施。

示范性规范主要指查新用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如果周围别的查新用户经过查新后申请到了项目,获得了政府资助,或者评到了奖项,那么产生查新行为意向的可能性也就很大。这其实就是蝴蝶效应。笔者在查新服务中,经常听到查新用户说:“我们是××公司介绍来的,他们上次在你们这儿做的查新,申报到了高新技术企业”。

叶霭玲没有白丽筠长得好看。她们都曾是我的同学,白丽筠是小学同学,叶霭玲是中学同学。我凑在她的耳畔说,你忘了吧,叶霭玲,今天是你的生日。叶霭玲放下手里的编织物,侧头凝想,那目光似乎在说,算了吧,顾明星,难为你还记得我的生日,可是我的生日我自己记得呢,用不着别人提醒。

查新用户的知觉行为控制是查新用户对自己实施查新行为的难易程度的评估。笔者认为,查新用户的行为控制力主要与以下要素相关:①查新用户的自身因素,即查新用户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职称等自身条件。如一些企业用户对查新工作的性质、程序的了解程度不及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这些用户往往来时比较盲目,需要查新员耐心地讲解、指导;有些查新委托人为行政人员或财会人员,对课题不了解, “讲不清”,导致查新员“听不懂”,查新报告“做不出”。②查新机构的因素,主要为查新机构的资质水平、口碑、工作环境、收费情况等。目前,科技查新机构主要分为三大块:各部委所属的查新机构(如教育部查新工作站、卫生部查新站等)、省情报所查新机构(隶属于科技部或省科技厅)和一些地方情报机构(通常为省、部级查新机构的查新子站,或查新资格为市科技局认可)。查新机构的资质认证直接影响到查新用户的行为意向。查新用户认为查新机构级别愈高,查新报告的权威性也愈高,申报项目越容易成功。笔者在查新咨询时经常碰到查新用户问类似问题,并要求出具相关的资质证明资料。③查新员本身的因素。首先是查新员的素质水平,查新员具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外语水平,就容易与用户进行沟通,使用户信服;其次是查新员的服务态度,查新员热情诚恳的接待态度,亲切和蔼的交谈方式,耐心细致的工作方式会消除用户的胆怯心理、紧张情绪以及不信任感。

图 2查新用户计划行为结构模型

3基于查新用户查新行为分析提高查新工作质量的对策

指令性规范指的是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第十二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程序中规定:申请时提交下列材料:知识产权相关材料、科研项目立项证明、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等相关材料[3]。另外,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也必须提交近三年开展研究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的报告,即查新报告。这类指令性规范其带给查新用户极大的压力,对查新行为意向的产生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个人规范即个人的自我认同和道德规范。研究证明:道德规范在涉及道德价值的行为领域起重要作用。在查新用户的查新行为中,也有涉及道德规范的行为领域:比如有的查新用户原文抄袭、照搬他人的技术内容,为了获得查新结论的新颖性更改个别数据,企图钻空子、蒙混过关;有的查新用户心里清楚自己的项目没有新颖性,递交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材料,提供多个不切实际的查新点,或故意使用非规范或非专业或生僻的术语;有的查新用户担心泄密,生怕技术公开之后被人仿冒,因此存在戒备心理,不谈核心技术,对技术避重就轻,含糊其词,刻意隐瞒,只一味用宣传、广告性用语强调自己的项目是创新的、先进的。个人规范(道德规范)对行为意向能产生直接而强烈的影响,个人规范越严格,查新中产生弄虚作假的行为意向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反之越大。

3.1 培养高素质的查新员队伍

查新工作涉及学科专业领域广,知识面宽,科学性强,对查新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查新员队伍是保证查新质量的首要前提条件,这也将直接影响到查新用户、科研管理部门对查新结论的准确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的信任程度。因此,①查新机构要有计划地引进有学科背景的高级查新人才,并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查新员的专业和业务培训,提高查新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②严格实行 “持证上岗”制度,查新员上岗前必须经过系统、正规的查新培训,获得查新管理部门颁发的查新资格证书;对新上岗的查新员实行“帮扶”政策,“以老带新”或充当老查新员的助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后方可正式上岗;③要加强对查新员的岗位考核,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抽检、自检和互检等手段的常态化运行提高查新质量;④要加强对查新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查新工作遵循保密规定,不泄密、不外传;查新结论坚持科学、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提高查新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操守。

3.2 开展积极的查新用户培训工作

在用户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查新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系列培训与教育。对初次查新的用户或潜在的查新用户,进行有关查新工作意义的宣传,以及查新程序、查新手段和方法及查新委托合同的填写等方面的宣讲,使用户对查新工作有全面地了解;对于多次查新的查新用户,结合其研究需要开展以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为主的培训,增强查新用户的信息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并融入自己已有的知识,实现科研创新,激发其产生查新意向。培训可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开辟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形式,也可利用查新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教程建设,为用户自助学习提供便利;更可在查新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3.3 强化查新用户管理工作

强化查新用户管理工作,实现查新用户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①查新接待,是查新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查新用户管理的首要环节。查新机构应设立专人(接待员)负责全部查新项目的接待工作。该接待员可从资深的查新员或审核员中选派,不仅精通整个查新程序与要求,对查新用户提出相关问题给予准确细致地解答和有效的协调;而且能快速领会查新用户的查新意图,掌握查新项目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甚至可向查新用户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增强查新用户的信任感;更要有亲和力,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热情诚恳的工作态度。②查新完成后,由查新员负责对每一位查新用户邮寄或Email查新反馈意见表,追踪查新结果,收集反馈意见表,进行归纳、分析,并逐一设立档案进行归档,从中总结经验,改进查新工作。③可定期走访或函询重点查新用户,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主动为他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保障。

3.4 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查新工作是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指令性规范对查新行为意向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查新机构要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一方面,查新机构要让科研管理人员熟悉查新的流程,使他们认识到查新需要检索、对比分析、甚至专家咨询等一系列的程序,在项目申报和成果评审集中阶段给予查新用户充足的时间,或者提前发布查新预警,尽量避免查新高峰期“扎堆”现象;另一方面,查新员缺少科研管理的相关知识,可以加强与科研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增加科研管理的感性认识,熟悉科技项目的申报流程,明确科技查新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4]

查新服务中,作为服务对象的查新用户在查新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查新用户的行为,分析查新用户心理,重视查新用户的意见,根据查新用户的不同特征,采用相应的工作方法,对于提高查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怀中,刘霞.浅述计划行为理论及其变量内涵的新发展[J].科教文汇,2008,(10):286.

[2] 席林娜,窦永香.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微博用户转发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19,3(02):13~20.

[3]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http://www.innocom.gov.cn/,2019-03-20.

[4] 张群,潘泳.面向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社科查新工作[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5):23~25.

中图分类号: G3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8—0020—02

收稿日期: 2019-04-28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认知视角下用户科学数据素养偏差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17YJA870024)、2018年度江南大学基本科研计划—社科类重大项目培育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机制与模式研究”(JUSRP1810ZD)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以淳(1971-)女,本科,江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2)利用式(2),建立几何要素与其在T-Map中映射点pF的关系:pF=pF(Df1,Df2,,Dfm)。

张群(1976-),女,硕士,江南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在CSSCI及核心刊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专著1部,参编著作3部,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

(3)按基层行政管理人员从事的岗位分类。管理人员中尤以辅导员的研究最多。其次为教学秘书、档案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教辅人员为研究对象。

标签:;  ;  ;  ;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查新用户查新行为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