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论文_王婷婷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论文_王婷婷

王婷婷

(江苏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10029)

【摘要】 目的:防止胆红素进一步升高,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危险性。探讨光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效而安全的方法以及护理。方法:以波长420~480mm为蓝色荧光灯双面光疗,观察光照前后胆红素变化及判断疗效;出入箱护理观察患儿精神及生命体征,注意黄疸的程度以及变化及各种不良反应和光疗禁忌,给予相应观察及护理。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通过光疗,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原因比较复杂,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更快而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光疗; 黄疸; 浓度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293-0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症状之一,可见生理性或病理性,严重时可致脑损伤,如智商发育低下、听力损伤及神经系统异常、胆红素脑病等。因此及时诊断、及早采取措施,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极为重要。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疗效已得到肯定,至今仍为治疗本病的疗法。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6~12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0例,胎龄36~41周,平均年龄7天,胆红素均≥250 .2mol/L。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光疗前的准备

①采用宁波戴维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XHZ—90黄疸治疗箱,用双面光疗法,灯管与玻璃为20~25cm;②清洁蓝光箱,水槽内加无菌灭菌用水至2/3满,接电源使箱温升30~33℃,相对湿度55%~65%;③光照前先沐浴,清洁皮肤,减少感染,沐浴后禁扑粉,以免阻碍光线照射皮肤;④剪短患儿指甲,防哭闹时抓伤皮肤;⑤将患儿裸体卧于箱中,眼罩遮盖双眼,避免蓝光损害视网膜,保护会阴;⑥用布套将兰光箱周围围好,患儿骨突出用优润宁覆盖以防碰伤患儿,关好箱门;⑦测量体温、记录入箱时间,箱温,肤温,每小时巡视眼罩在位情况以及患儿皮肤情况。

1.3?光疗指征及适应证

①各种原因所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②产前已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症,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③换血前后的的辅助治疗;④高危儿出生后即可进行预防性光疗;⑤早产儿合并其他高危因素者胆红素达102.6μmol/L;⑥胆红素达342μmol/L以上需换血者,在换血准备工作时,可先进行光疗,换血后仍可继续光疗,以减少换血后胆红素的回升,以致再次换血。光疗不能代替换血,因不能去除抗体致敏性细胞,不能纠正贫血,早期预防和治疗可减少换血的机会。

1.4 光疗方法

①采用持续双面光疗法,光照24h,休息24h。光疗箱以波长范围420~480mm为蓝色荧光灯双面光疗上下各装20W灯管5~6支,灯管距离患儿皮肤33~50cm,照射强度60~140mm,箱两头设有调节湿度水槽,并有把手调节水槽开口的大小,箱内上下各设置一组蓝光灯,患儿裸露于中间的有机玻璃床板上,四周有机玻璃用布套包裹,箱温可根据需要设定,保证相对恒定温度,箱温过高或过低可报警。蓝光对视网膜有损害,应用不透光眼罩防护,适时补充水分,48h后应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必要时延长光疗时间。

2.护理

2.1?光疗不良反应及处理

2.1.1体温:最常见现象之一是体温高达38~39℃,亦有在39℃以上者,这是由于荧光灯的热能所致,可适当调节光疗箱湿度或采用物理降温。

2.1.2腹泻:光疗时可增加肠蠕动50%,乳糖吸收不良,胆盐排泄增高导致稀便,最早于光疗3~4h即出现,但光疗结束后即停止,一般不需处理但应适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2.1.3皮疹:光疗部位可见皮肤变白出现红色斑丘疹,可持续到光疗结束,这在血清胆红素高的情况下经常见到,常分布于面部、四肢等,可自行消退。

2.1.4核黄素缺乏与溶血:光疗超过24h可造成机体核黄素缺乏。核黄素吸收高峰在450m,这正是蓝光对胆红素起作用的最大光谱,因此与核黄素同时分解,造成核黄素缺乏,光疗同时和光疗后短期补充核黄素,剂量为光疗时核黄素5mg,3次/d口服。

2.1.5染色体损伤:因为光疗时存在辐射和光氧化,且新生儿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SCE)增高是在一定累计光疗时间作用下发生的,因此,应尽可能减少光疗时间,严格掌握光疗适应证,尽量采用间歇光疗法。

2.2 光疗禁忌证

①直接胆红素高(T68.4μmol/L);②心肺或肝功能损害;③有出血倾向;④有呕吐或腹泻出现;⑤尿量减少;⑥体温过高(38℃)。

2.3?光照疗法护理

①患儿裸体位于床中央,巡回应及时予以纠正,以获最佳光照位置;②保持玻璃床板透明,如患儿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③光疗时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俯卧照射时应有专人护理,以免口鼻受压影响吸收;④监测体温及箱温变化,光疗时每2~4h测体温1次,或据病情随时测量,使体温保持在36~37℃为宜。根据体温调节箱温,若光疗时体温上升38.5℃则暂停光疗,经处理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⑤保持水分营养供给:光疗过程中,按需哺乳,因光疗时患儿不显性失水比正常儿高2~3倍,故应在奶间喂水观察出入量;⑥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⑦遵医嘱可肌内注射鲁米那,减轻黄疸,减少体力消耗及防止皮肤擦伤。

2.4?出箱护理

①切断电源,登记出箱时间、灯管累计时间;②摘掉眼罩将患儿衣着整理舒适并检查全身有无皮肤破损及炎症;③继续观察皮肤黄疸及反跳情况;④将水槽中水倒掉,用消毒液擦洗消毒,蓝光整理消毒后备用。

3.小结

光疗作用于胆红素光异构化,体表组织间隙中未结合胆红素在照射下分解,由胆红素IXαZ型转化为水溶性的异构IXαE型和光红素,由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以尿中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光疗时光线主要作用于皮肤表面使位于体表的胆红素更易吸收,光线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而深部组织则较难,故光疗的最初一般时间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孙德风,马 莉,马加宝,等.临床新生儿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150.

论文作者:王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30

标签:;  ;  ;  ;  ;  ;  ;  ;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论文_王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