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及其对思想建党的现实意义

《实践论》及其对思想建党的现实意义

摘 要:《实践论》是毛泽东有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性著作,完成在1937年 7月。这篇论著是在总结中国革命20世纪30年代初期,由于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造成的革命失败经验基础上而写成的,对之后中国革命的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思想建党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实践论》已经发表80多年了,再次学习《实践论》的重要内容,体悟其中的实践理论和认识理论,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思想建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实践论》;思想建党;现实;作用

一、《实践论》著作的历史背景

1927年7月,国共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认识到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8月7日,中共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军事,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同时确定了要坚持的总方针以及即将进行的任务,总方针是发动土地革命,用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湘、鄂等地方组织农民发动秋收暴动,建立工农革命政权。9月9日,在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爆发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的时候,遭遇严重挫折,此后,起义部队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8年6月,中共召开的六大会议继续把城市工作的复兴视为革命高潮到来的决定性条件,肯定农村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基础。

1927年7月至1928年4月,中共认为革命形势高涨,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1930年6月到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与夺取武汉等中心城市。

在当时,党内有一部分的同志坚持教条主义,他们不仅不去总结借鉴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还信奉马克思主义为教条,运用关于经典著作里的某些言语,来表达看法和想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存在很多正确的认识。与这样的情况同时存在的还有经验主义,坚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只看到了自身的经验,而没有看到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忽视了革命的全局。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造成了中国革命的失败,教条主义的危害使中国共产党人损失惨重。

在这些背景之下,毛泽东同志创作了《实践论》这一著作。《实践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揭露和批判了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主要构成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批判了这里面的教条主义,强调了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要与中国的革命实际具体相结合的重要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践论》重点揭露和批判了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提出了关于实践与认识的科学理论。在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实践论》,提出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毛泽东的《实践论》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有其特定的历史产生背景,时至今日,文章中蕴含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失,反而对于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实践论》中的理论知识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值得当代人去学习和理解,在时代变换、发展的进程中,分析其积极意义。

在全面治党方面首先进行思想建党,有其必要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这是《实践论》的重要经验之一。不管是战略决策,还是制定规则,都要遵从这一法则,才能保证决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思想建党就是从这一经验出发得出的正确结论,意义重大。

二、《实践论》中的重要理论知识

在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实践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实践论》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仍然熠熠生辉,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成果,认真分析其中的理论知识,对于当代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主要是为了使内筒不跟随外筒转动,内筒超前管鞋在不回转的情况下先压入地层,减小先期对底部岩层的破坏。同时,有效阻止冲洗液对底部岩层的冲刷,有利于岩心的形成。另外,岩心进入内筒之后,减少内筒与岩心摩擦以及保持岩心原状,延长取心内筒使用寿命。

从过去到现在,思想建党一直是党的重要任务和中心内容,思想建党的内容包含甚广,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更,更好地体现了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循环性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不断深化和反复。

初期,阳极板厚薄不均,重量偏差大,投产首月残极率高达23.2%,高于设计值16.0%。但伴随阳极板质量提高,残极率在10月份达到15.05%,并稳定在14.5%~15.5%左右,达到了设计标准。

其实这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有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3〕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4〕知行统一观说明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不会结束,一直不断循环。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意识形态安全、数据安全、技术安全、应用安全、资本安全、渠道安全等方面。其中,政治安全最根本。现在境外敌对势力将互联网作为对我国渗透破坏的主渠道,以“网络安全”为名,不断对我攻击污蔑、造谣生事,试图破坏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一些人出于政治或商业利益炒作热点敏感问题,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互联网新技术被一些人作为新的传播工具,大肆散布违法有害信息。在互联网上能否赢得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国家的未来。

三、《实践论》对思想建党的现实意义

(一)思想建党的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思想建党处于一个核心和首要的位置,必须注重从思想上建党,这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同时也是我们党从比较弱小到成长壮大的重要经验总结,更是十八大以来加强建党管党治党的首要任务。因为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也是由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的问题决定的。

其次,有关学习环境方面的因素均值位居第二(M=2.22)。对于削弱学习动机的学习环境,主要表现为课堂环境、语言环境和教学设施。当前大多数英语课堂过于严肃,死气沉沉,教师提问无应答,没有激烈的讨论,也没有积极的思考和思辨的过程,学生之间的竞争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严重匮乏。关于二语环境和教学设施资源问题,主要体现在课上教学任务重,个人表现机会少;课下同学之间交流只用中文,缺乏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和场合;大多数英语课堂仍完全依靠教材并采用老式的口传,“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要进行思想建党。其实,思想建党也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动态的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乘着政策的东风,泛海系在地产行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卢志强开始玩起了金融。这一时期,泛海系不再偏安于半岛,而将触角伸向了北京。

由表11可知,以上39个处理组合中,单位面积合格插穗数在8333-62223个之间,其中处理A1B4(株行距30cm×50cm,定芽数4)最高为62223个。

毛泽东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全是农民成份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7〕1929 年 12 月,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指出并强调,在红军第四军中,存在着一些除了无产阶级的思想之外的思想,这种情况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阻碍太大。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是一场伟大的思想教育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建党学说作为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得到了重大发展。到了1945年,在发表的《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8〕。思想建党的内容随着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揭示了认识运动的规律,即认识的两次飞跃。人们在开始的实践中,通过感官,感觉到了事物的外在表象和特征,事物也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了印象,使人们达到了对于事物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这就是认识的第一个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通过实践的深化,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抽象思维,在获取、概括与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获得有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这个就是认识的第二个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由感性认识阶段过渡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基于实践和认识的需要,在第二个阶段得到的理性认识需要再回到现实中去指导实践,从而检验认识是否符合真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对于中国的社会以及革命的发展认识不断深入和深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中国革命的任务,从而制定了关于革命的正确政策与方法,领导了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对于中国共产党角色的转换和社会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改革的进程中,对于国内发展的要求和国际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理解,制定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国策,使中国的发展大踏步地前进。无论是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论》中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人们通过不断反复的社会实践逐渐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由表及里形成质的飞跃从而达到理性认知。”〔1〕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地把握住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关于对象的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实践论》中也提到,“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不能在封建社会就预先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因为资本主义还未出现,还无这种实践。”〔2〕因此,对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就是实践为第一位,认识为第二位。其实《实践论》的创作也是党领导革命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成果。在当代,亦是如此,党制定的有关于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政策,立足的是社会发展现状。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理论若不和革命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同样,实践若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 ”〔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6〕因此,通过实践,从感性认识得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运动并没有停留在这一阶段,理性认识也就是理论,还需要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的进行,这才是理性认识即理论的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成功的重要因素和条件。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建党。习近平曾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9〕进行思想建党,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理想信念不管是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而言,影响都是深刻而深远的。在思想建党中,对于共产党人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更为关键和重要。在当代中国,加强有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坚定全党同志的理想信念,还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最后,还要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党校办成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发挥网上舆论工作的引导作用,通过这些方式来进行理论的宣传教育,从而加强思想建党。

(二)思想建党的措施

《实践论》提供的另一个经验就是,实践的进行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理论一定要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前面提到的思想建党的内容,涉及到了思想理论建设,这一方面是根本性的内容。思想建党要进行思想理论建设,而思想建党的进行,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加强党的建设要注重从理论批判以及理论创新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重视通过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提高盟员的思想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反复强调理论创新的必要性,明确提出他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是科学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不是教义和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实际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建党的基本思想,既注重理论武装,又善于理论创新,形成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有机结合的思想理论建设模式。中国共产党在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大科学命题的同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的重要成果。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相辅相成,理论的创新推动理论的武装,二者的发展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上也提到,“巩固执政党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武装和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实践的本领。”〔11〕因此,进行思想建设,第一个就是要加强理论武装,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武装全党,达成人们的共识,由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第二个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这些已经武装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抵制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的现象,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结束语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实践论》更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著作,不管是思想建党的必要性、内容,还是措施,都受到了《实践论》内容的影响和指导。研究《实践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观,从而更好地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推动思想建党,,保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9.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63.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73.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73.

〔5〕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70.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69.

〔7〕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76.

〔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043.

〔9〕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3.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

〔11〕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391.

中图分类号:A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234(2019)04— 0032— 03

收稿日期:2019— 04— 12

作者简介:李红(1993—),河北沧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共党史。

〔责任编辑:谭文富〕

标签:;  ;  ;  ;  

《实践论》及其对思想建党的现实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