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长效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的研究

新型长效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的研究

李兆君[1]2001年在《新型长效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通过玉米盆栽土培生物模拟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黄土状母质发育的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新型长效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同时利用差值法研究了新型长效尿素的利用率,并以此为指标对四种新型长效尿素进行了对比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长效尿素UHAⅢ效果优于其他叁种新型长效尿素UHAⅠ、UHAⅡ、UHAⅣ,是一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的新型长效氮肥品种,主要表现在: 1.新型长效尿素UHAⅢ可提高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光合作用强度,改善玉米生物学性状,优化玉米产量结构,显着地提高玉米籽粒产量,比对照Ⅰ普通尿素增产35.28%,是四种新型长效尿素中,增产幅度最大的。 2.新型长效尿素UHAⅢ可以促进玉米根系吸收的氮素向地上部运转,加快玉米体内氮素的代谢,提高玉米精蛋白、粗蛋白的含量,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 3.新型长效尿素UHAⅢ较其它叁种新型长效尿素可以更好地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减缓尿素向土壤中释放氮素的速度,使土壤中氮的变化规律与玉米生育期对氮的吸收规律相符,增加了玉米从土壤中对氮的摄取总量,提高了玉米对氮的利用率,比对照Ⅰ普通尿素提高12.77个百分点,净增104.93%。

夏海丰[2]2007年在《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及其肥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室内水中溶出率法、砂柱、土柱淋溶法、肥包法和田间试验等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本院制成的包膜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和其不同用量水平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包膜控释尿素的增产效应和氮素的利用率。旨在为解决减少施肥次数、降低肥料成本、协调肥料养分释放以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得出了如下主要结论:1.水中溶出率试验表明两种包膜控释尿素养分初期溶出率均小于8%,微分溶出率在1.2%—1.5%%之间,符合国际公认标准,具有一定的缓释/控释效果。砂柱、土柱淋溶和肥包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包膜控释尿素养分释放均比未包膜的普通尿素缓慢,树脂包膜起到了良好的缓释作用。包膜控释尿素的养分累积释放曲线大致呈“S”形,其养分释放可分为缓慢释放、快速释放、降速释放叁个时期,而作物吸收养分的曲线也多呈“S”型,这使得养分供应与需求同步有了一定的可行性。包膜控释尿素养分累积释放率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CRU1和CRU2氮累积释放率用Logistic曲线y=k/(1+EXP~(a-rt))方程拟合结果均达到极显着程度,根据这个曲线可以在给定时间内预测其养分释放量。2.包膜控释尿素的田间试验表明,在玉米成熟期,施入控释尿素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还保持很高的数值,控释尿素Ⅱ3(CRUⅡ3)土壤硝态氮含量为11.62 mg/kg,土壤铵态氮含量为14.93 mg/kg,包膜控释尿素处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期间的耕层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和迁移为玉米的生长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使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平衡吸收各种养分,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因而明显优于普通尿素处理。3.与普通尿素相对比,施用包膜控释尿素提高了玉米的出苗率、生物量、产量,控释尿素在田间试验中确可起到控释肥料释放的作用,一次施用大量的肥料而在前期不会出现烧苗的现象。4.包膜控释尿素不同用量水平对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影响的结果表明,包膜控释尿素处理的氮素利用率高,主要是因为包膜控释尿素的氮素释放速率与玉米吸氮速度同步。在试验设计的氮素用量范围内,同种肥料之间,随着旌氮量的增加除了CRUⅡ产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外,其余各肥料均呈现增加的趋势,而施氮处理比对照(ck)增产89.5%~138.86%,达到极显着水平。玉米生物量积累呈现出相同的趋势。植株成熟期的吸氮量以CRUⅡ3处理为最高,为203.42kg/hm~2,比普通尿素(CU)高19.6 kg/hm~2。5.不同肥力水平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和肥料氮利用率结果表明,依据黑土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确定包膜控释尿素的施用量,将能更好地发挥肥料的增产效应。在肥力水平较低的玉米上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极为显着,应当增加施用量;在肥力水平较高的黑土上,玉米吸收土壤氮较多,肥料氮的吸收量与增产作用自然减少,应适当减少施用量。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施入包膜控释尿素与对照相比增产的幅度在45.9%到59%之间,而与等氮量尿素增产的幅度在5.6%到10.1%之间。在低肥力水平上,CRUⅠ和CRUⅡ的利用率分别为39.3%、43.8%;在高肥力水平上,CRUⅠ和CRUⅡ的利用率分别为38.5%、36.4%,控释尿素的利用率平均为39.5%,比普通尿素高出7个百分点。包膜控释尿素氮素利用率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关。6.包膜控释尿素虽然相对普通尿素贵,但由于其增产的优势大,仍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CRUⅠ2、CRUⅠ3、CRUⅡ2和CRUⅡ3的利润在叁个水平中最高,比ck增值分别为:2 509.53元∥hm~2、2 807.63元/hm~2、3 182.39元∥hm~2和2 840.79元∥hm~2,可以看出,CRUⅡ2增值最高。

赵斌[3]2007年在《不同控释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降低田间施肥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玉米无公害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控释肥的利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了探明其增产机理,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释肥(CRF和SCF)及不同的施肥量对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控释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矿质营养特性、田间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不同控释肥CRF和SCF比普通肥料CCF相同施肥量情况下增产13.15%和14.15%,减少25%施肥量处理的CRFII和SCFII比全量CCF增产9.69%和10.04%,即使在减少一半肥料量的情况下,控释肥处理仍能达到CCF的产量。在玉米的穗行数、行粒数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其千粒重有了显着的增加。干物质积累方面,特别是开花后,控释肥处理也有显着的提高。增产原因主要是:控释肥养分的同步释放,满足了玉米各个生育期的营养需求,植株生长健壮,株高、茎粗明显增加,后期仍能保持较多的绿叶,叶片黄化脱落较晚,高光合持续时间长,同时籽粒的千粒重也显着提高,达到增产效果。2控释肥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施用肥料对玉米籽粒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普通肥等养分量的CRFIII和SCFIII处理增加了玉米籽粒的粗蛋白、粗脂肪及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减少25%施肥量的CRFII和SCFII处理同样提高了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且差异显着。即使在减少50%施肥量的情况下,各个营养成分含量仍与普通肥处理无显着差异。对于淀粉的含量施肥量少的处理要高于施肥量多的处理,但差异不显着,产量则施肥量多的处理高,施肥处理的淀粉支/直值都要高于CK,控释肥与普通肥的处理间差异均未达到显着水平。3控释肥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在玉米生育前期,其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片光合速率,普通肥处理要略高于控释肥处理;而在生育后期,相同施肥量及减少25%施肥量的控释肥处理要高于普通肥处理,特别在灌浆期以后,能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并且相对下降缓慢,从而使玉米在生长后期仍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这说明控释肥处理能获得高产,后期较高的光合速率是重要原因。氮素的积累量反映了玉米整个生育期对氮营养的吸收情况。普通肥处理CCF在整个玉米生育过程中,前期即开花期以前各个时期,氮素积累量快速增长,氮素积累量要高于控释肥处理;而控释肥处理CRF和SCF则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即使在生育后期,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植株氮素吸收量显着高于CCF,表现为玉米大部分下部叶片泛绿,生育期延长。说明控释肥有利于植株后期对氮素的需求,促进植株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为玉米高产的获得创造了条件。叶片、茎杆及籽粒的氮素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降低,控释肥处理较普通肥处理下降慢。营养器官茎杆、叶片的吸氮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一般出现在开花期或花后10d。籽粒吸氮量随籽粒干重的增加而一直上升,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加大。施用控释肥能显着提高开花后果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同化关键酶NRase活性的降低,有利于氮素同化及蛋白质的合成,为获得较高的粗蛋白含量奠定生理基础。即使施肥量减少25%的控释肥处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NRase活性也要高于普通肥处理(p>0.05),说明控释肥在促进玉米氮代谢方面具有高效性。施用控释肥提高了玉米花后叶片中的SOD、POD的活性,CRFII、CRFIII和SCFII、SCFIII提高的幅度大,CRFI和SCFI提高的幅度小些。CAT的活性呈下降趋势,控释肥处理提高了其活性,同时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说明控释肥能增强叶片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衰老缓慢,有利于提高并延长叶片功能期。4控释肥对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影响采用通气法测定夏玉米田间土壤原位的氨挥发,控释肥氨挥发速率上升缓慢,最大挥发高峰出现晚7天,且远低于普通肥处理,控释肥处理的氨挥发量在0.78 kg N/hm2~4.43 kg N/hm2之间,与普通肥处理的9.11 kg N/hm2相比,减少了51.34%~91.34%,控释肥显着降低了土壤氨挥发量。5控释肥料对夏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控释肥处理的农学效率要高于普通肥(CCF)处理,差异达到显着水平。土壤氮的依存率是指土壤基础供氮量占施氮量处理作物吸氮量的百分数。依存率越高,作物从肥料中吸收的养分就越少,本研究可见,玉米产量越高,植株吸收的氮素就越多,其对土壤的氮素依存率越低,而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就越高。控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范围在32.76%~53.33%之间,平均为40.78%,高于普遍认为的35%平均氮素利用率。控释肥处理CRF为32.76%~53.33%,SCF为34.88%~45.99%,显着高于CCF处理,并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孙其专[4]2006年在《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大田、盆栽试验,以两种释放期的控释尿素CRU30和CRU60为供试肥料,主要研究两方面内容:(1)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从氮素吸收利用、光合性能、根系生理特性、氮代谢特性与活性氧代谢及膜脂过氧化作用五个方面阐明影响的生理生化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在等氮量一次基施的情况下,施用控释尿素增产效果显着,不同肥料处理的增产效应顺序,低地力水平下为:CRU30>CRU60>U(P<0.05),CRU30处理比N0(不施氮肥)、U处理分别增产49.62%和22.05%;高地力水平下为:CRU60> CRU30>U(P<0.05),CRU60处理较N0、U处理分别增产25.70%和13.67%。高地力水平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显着高于低地力,低地力水平土壤施用控释尿素的增产效果大于高地力。施用控释尿素增产的主要原因:控释尿素调节了氮素供应状况,基本使氮素供应与玉米对氮素的需求相一致,最终提高了氮素表观利用率及生产效率;改善了玉米光合性能,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改善了玉米的穗部性状,主要是增加了千粒重和穗粒数。2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施用控释尿素增加了籽粒淀粉、粗脂肪、可溶性糖含量,尤其是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CRU60与CRU30处理间各营养成分含量差异不显着。施用控释尿素显着提高了各营养成分产量,CRU60与CRU30处理间差异显着。各营养成分产量CRU30与CRU60处理分别在低、高地力水平下最高。高地力水平下各营养成分含量与产量均显着高于低地力。综合考虑控释尿素对各品质指标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低地力水平下CRU30表现较好;高地力水平下CRU60表现较好。3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影响夏玉米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生理

常赞[5]2008年在《缓释氮肥对不同蔬菜施肥效应及硝酸盐积累状况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缓释氮肥是21世纪肥料的替代产品,与常规肥料相比,缓释氮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而且可以降低蔬菜体内硝酸盐的含量,减少环境污染。本文针对长期以来我国由于过量施肥导致的氮素利用率低,引起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等问题,研发和应用既能提高氮素利用率,又能保障蔬菜优质高产,并且在最大限度上减轻对环境压力的新型缓释氮肥,对我国农业生产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自制的两种缓释氮肥,以菠菜、樱桃萝卜、茼蒿和油麦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缓释氮肥肥效和不同蔬菜硝酸盐含量积累情况的研究,进行优化施肥配置,从而筛选出适合蔬菜生长的最佳施肥量和安全施肥量,并且能有效提高化肥的氮素利用率,降低硝酸盐含量,使蔬菜达到安全食品的要求,为此类肥料的开发和推广提供实验依据。本试验研究了两种新型缓释氮肥和普通尿素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不同种类蔬菜的产量、氮素的吸收利用和硝酸盐积累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施用等氮量的条件下,四种蔬菜的产量均以缓释氮肥Ⅰ的产量最高;与普通尿素相比,四种蔬菜的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缓释氮肥Ⅰ的菠菜、樱桃萝卜、茼蒿和油麦菜分别比普通尿素增产75.85%、60.12%、273.45%和123.43%,施用缓释氮肥Ⅱ的分别增产24.35%、27.40%、63.24%和25.76%;在不同的氮素水平下,蔬菜产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氮素水平为N_2时,四种蔬菜均达到最高产量,其缓释氮肥Ⅰ、缓释氮肥Ⅱ和普通尿素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纯氮0.49g/盆(折合施肥量29kg/667m~2),0.50g/盆(折合施肥量30kg/667m~2),0.51g/盆(折合施肥量31kg/667m~2)。2.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缓释氮肥在蔬菜上的氮素利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缓释氮肥在初期一次性基施可以满足前两茬蔬菜对养分的需要,与普通尿素相比,缓释氮肥Ⅰ和缓释氮肥Ⅱ可以提高氮素利用率13个和12个百分点,最高氮素利用率可达55.09%,在第叁茬茼蒿中,普通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最高仅为3.10%,两种缓释氮肥的最高氮素利用率分别为11.96%和6.08%,在第四茬油麦菜中,缓释氮肥Ⅰ在N_1、N_2水平下氮素利用率为正值,而施用缓释氮肥Ⅱ和尿素的氮素利用率均出现了负值,已经没有氮素可供蔬菜吸收利用。分析四种蔬菜的累积氮素利用率得出,四种蔬菜的累积氮素利用率依次为缓释氮肥Ⅰ>缓释氮肥Ⅱ>尿素,最高为98.75%。3.缓释氮肥能降低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各处理蔬菜体内的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两者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与普通尿素相比,两种缓释氮肥在前两茬蔬菜中降低硝酸盐的效果最明显,蔬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分别比普通尿素低57.77%和37.10%。在后两茬蔬菜中,缓释氮肥的硝酸盐含量比普通尿素高。在第一茬菠菜处理中,施用缓释氮肥的蔬菜硝酸盐含量都没有超过1440mg/kg(国家叁级标准),施用尿素处理的硝酸盐含量在施肥量超过0.59g/盆时,超过国家叁级标准,结合产量得出,缓释氮肥和尿素处理的安全施肥量即为最佳施肥量。4.缓释氮肥不仅提高了蔬菜的产量,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以缓释氮肥Ⅰ在N_2水平下,经济效益增加最显着,产投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N_2水平时,缓释氮肥Ⅰ处理的樱桃萝卜产投比最高。5.不同氮素水平下,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在前两茬低于尿素,后两茬高于尿素。随着时间的变化,自制的缓释氮肥在土壤中的释放曲线相对缓和,在后茬作物中养分释放明显高于普通尿素,能够供给蔬菜更充足的养分,协调了肥料的供肥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之间的矛盾。综合以上试验结果,以缓释氮肥Ⅰ的0.49g/盆(折合施肥量29kg/667m~2)的施氮量为最佳施肥量和安全施肥量,此施肥量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和氮素利用率,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以后有关缓释氮肥的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魏永富, 张胜, 李星星, 苑志强, 冯梦喜[6]2018年在《不同腐殖酸尿素对玉米氮素吸收及增产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验通过设置不施氮(CK)、普通尿素(U)、腐殖酸尿素(H1、H2、H3、H4、H5)、Ⅲ型腐殖酸尿素减施10%(H3-10%)共8个处理,对腐殖酸尿素在玉米生产中较普通尿素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5种型号腐殖酸尿素处理玉米的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单株吸氮量均增加,单位面积吸氮量增加4.16%~16.90%,除籽粒氮分配降低,茎、叶、其他器官氮分配整体上均增加;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5种型号腐殖酸尿素处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均增加,产量增加6.72%~12.89%,氮肥利用效率均提高,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降低10.81%~17.66%。Ⅲ型腐殖酸尿素减施10%处理玉米的各器官氮素积累量、单株吸氮量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增加,单位面积吸氮量增加27.70%,籽粒、叶氮分配降低,茎、其他器官氮分配均增加;Ⅲ型腐殖酸尿素减施10%处理玉米的穗粒数、百粒重均比施用普通尿素增加,产量增加14.32%,氮肥利用效率提高,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降低18.72%。

李双凌[7]2006年在《两种肥力土壤上缓释氮肥在小麦—夏玉米轮作中的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通过大田试验,对几种缓释氮肥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小麦—夏玉米轮作中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对小麦—夏玉米轮作产量分析表明,等养分条件下,供试3种缓释氮肥的小麦和玉米产量都比尿素基施高,但与尿素基追比5:5处理产量接近,3种缓释氮肥间无差异。中等肥力,与尿素基施相比增产率,小麦100%和80%用量的SRF1分别提高了11.05%、11.98%,SRF2提高了11.17%、12.37%,SRF3提高了10.03%、11.73%;玉米100%和80%用量的SRF1提高了13.7%、14.1%,SRF2提高了14.2%、14.6%,SRF3提高了13.6%、13.7%。低肥力,与尿素基施相比增产率,小麦100%和80%用量的SRF1提高了14.60%,16.99%,SRF2提高了20.20%,21.74%,SRF3高了3.40%、10.24%;玉米100%和80%用量的SRF1提高了9.5%、7.8%,SRF2高10.3%、8.4%,SRF3高8.1%、7.0%。中等肥力小麦和玉米SRFs最佳用量是168kghm~(-2)(纯氮),低肥力小麦最佳用量是120kghm~(-2)(纯氮),玉米最佳用量是150kghm~(-2)(纯氮)。小麦和玉米均是缓释氮肥(SRF1)基追比5:5施用产量最高,其次是尿素和SRF1分别作基肥和追肥、基追比5:5处理。与尿素基施相比,中等肥力小麦SRF1(基追比5:5)80%用量增产13.91%,100%用量增产10.25%,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增产9.21%;玉米10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增产25.5%,80%用量增产20.2%,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增产24.2%。低肥力小麦SRF1的100%和80%用量分别增产34.21%、34.46%,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增产32.74%;玉米10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增产16.5%,80%用量增产12.4%,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增产12.9%。对小麦,中等肥力和低肥力8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是最佳施肥方式,其次是100%用量的(基追比5:5)方式;而玉米则100%用量SRF1(基追比5:5)是最佳施肥方式,其次是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方式和80%用量SRF1(基追比5:5)方式。2.对不同品种和用量缓释氮肥后效分析表明,中等肥力,与尿素基施后效相比增产率100%和80%用量的SRF1后效分别高23.0%、15.5%,SRF2高了21.0%、14.0%,SRF3高了21.4%、14.9%;低肥力,与尿素基施后效增产率相比,100%用量和80%用量的SRF1后效高了19.8%、13.8%,SRF1的100%用量比80%用量后效高出6.0%,100%用量的SRF1后效比SRF3和SRF2后效分别高1.7%、3.7%,80%用量的SRF1后效比SRF3和SRF2分别高0.6%、1.5%。对SRF1基追比试验后效分析表明,比尿素基施后效增产率,中等肥力10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后效高了19.5%,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高16.6%,8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高16.1%;低肥力10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后效高23.2%,而80%的高20.3%,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高了21.6%。中等肥力和低肥力均是10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后效最高。3.中等肥力和低肥力上小麦和玉米均是缓释氮肥的80%用量氮肥利用率比100%用量高,SRF2氮肥利用率最高,其次是SRF1。与尿素基施相比,中等肥力小麦上100%和80%用量的SRF1氮肥利用率分别高了10.21%、10.76%,SRF2高了11.57%、11.66%;玉米100%和80%用量的SRF1分别高了11.01%、11.30%,SRF2高了12.56%、12.69%。低肥力小麦100%和80%用量的SRF1分别高了13.77%、14.50%,SRF2高了15.45%、15.58%;玉米100%和80%用量的SRF1分别高了12.42%、12.50%,SRF2高了14.01%、15.35%。中等肥力和低肥力小麦氮肥利用率均是8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最高,中等肥力为41.84%,低肥力为40.99%;玉米则是100%用量的SRF1基追比5:5最高,中等肥力为36.94%,低肥力为39.97%。4.对中等肥力和沙薄地小麦和玉米植株体内的氮含量和植株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分析表明,缓释氮肥处理各项指标趋势比尿素基施好,接近于尿素基追比5:5。SRF1基追比5:5各项指标比尿素和SRF1配施好,尿素和SRF1配施又比纯用尿素好。5.小麦—玉米轮作中缓释氮肥对小麦在沙薄地的增产效果比中等肥力好。6.缓释氮肥对低肥力的氮肥利用率比中等肥力提高的多。与尿素基施氮肥利用率相比,低肥力比中等肥力小麦100%和80%用量的SRF1高3.56%、3.74%,SRF2高3.88%、3.92%;玉米100%和80%用量的SRF1高了1.41%、1.20%,SRF2高了1.45%、2.66%。SRF1基追比5:5试验也表明SRF1对低肥力的氮肥利用率比中等肥力提高的多。与尿素基施相比,氮肥利用率低肥力比中等肥力小麦100%用量和80%用量SRF1基追比5:5分别高了3.08%、1.76%,尿素与100%用量的SRF1配施高了3.58%;

卢植新[8]2003年在《南方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广西赤红壤区中低产田改良与农业综合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南方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是国家科技部在“八五”、“九五”期间设立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广西赤红壤区中低产田改良与农业综合开发研究》为该项目组成的一部分。文章对项目的立项背景 ,试验示范区概况 ,项目执行的主要研究任务、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任务完成情况及研究结果 ,项目实施取得突破性成果 ,实施项目取得的经验 ;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组织和主持的专家委员会对《广西赤红壤区中低产田改良与农业综合开发研究》专题进行验收并通过验收的客观评价等进行详实的描述和报道

杜伟[9]2010年在《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文中研究指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具有消纳有机废弃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优化化学肥料养分高效利用的作用,逐渐受到产业界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团粒法工艺,利用味精厂制糖形成的糖渣(A)、糠醛厂的有机废弃物糠醛渣(B)和味精厂污水处理形成的污泥有机废弃物(C)作为有机原料,与化学氮肥(尿素)、化学磷肥(磷酸一铵)和化学钾肥(硫酸钾)复混分别制成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和有机无机复混钾肥。运用大型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对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利用淋洗试验、土壤培养试验等系统研究了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混对化学肥料养分释放模式、转化过程以及损失等的影响,揭示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混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的效应与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混形成有机无机复混肥,相比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等养分投入,在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施用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氮提高19.1%、9.0%和5.6%;在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施用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平均分别比单施化肥磷提高19.1%、11.3%和37.8%;在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下,施用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平均分别比单施化肥钾提高27.8%、-3.2%和10.8%。本试验条件下,总体看,有机无机复混肥中随有机物料含量比例提高,对增产效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是很有规律和十分明显。另外,等氮量投入下,有机氮(有机物料处理)比无机氮减产。(2)在等化肥氮量投入情况下,无论是低氮、中氮还是高氮投入水平,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对应有机物料处理的玉米增产幅度都较化肥氮处理比对应不施氮肥(CK1)处理的增产幅度高;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氮提高12.4%、4.8%和5.4%。有机无机复混氮肥比化肥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3)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混具有明显促进养分吸收的效应。等氮量投入,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化肥处理分别提高27.9%、14.6%和7.3%;等化肥氮投入,低氮、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量比化肥处理分别提高29.0%、21.6%和18.9%。等全磷投入,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平均玉米植株磷素吸收量比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2.6%、2.8%和33.4%。等全钾投入,低钾、中钾和高钾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平均玉米植株钾素吸收量比化肥处理分别提高31.3%、-9.1%和16.1%。(4)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混具有优化化学肥料养分利用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等氮量投入,低氮、中氮和高氮投入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较化肥处理提高了35.4、13.1和4.9个百分点。此外,等氮量条件下,有机氮(有机物料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不及无机氮的高。等尿素氮投入,低氮、中氮和高氮投入水平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处理平均的化肥氮(尿素N)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化学肥处理(尿素N)提高了33.5、11.6和13.0个百分点。等磷投入条件下,低磷、中磷和高磷投入水平,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平均其化肥磷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化肥处理提高了16.2、0.8和15.7个百分点。等钾投入条件下,低钾、中钾和高钾投入水平,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平均其化肥钾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化肥处理提高了55.1、-3.3和2.1个百分点。(5)玉米收获后测定,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对土壤有机质增加作用不明显;土壤全氮含量比相应化肥处理略有增加。由于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促进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在等养分投入下,有机无机复混氮肥和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比相应化肥处理的偏低;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比对应化肥处理的稍有增加。相比单施化肥处理,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量氮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6)等化肥磷施入条件下,相比化学磷肥处理,有机无机复混磷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显着增加,提高了磷肥的供肥性。与化肥处理比较,有机无机复混磷肥明显提高了土壤Ca2-P、Ca8-P含量和比例,却显着降低土壤Al-P的含量。(7)等化肥钾投入条件下,相比化学钾肥处理,糠醛渣(B)和污泥(C)有机无机复混钾肥的钾素淋洗总量略有增加,而糖渣(A)有机无机复混钾肥钾素淋洗总量略有减少。有机无机复混钾肥没有明显降低钾素在土壤中的运移性。相比化学钾肥处理,糖渣(A)和糠醛渣(B)有机无机复混钾肥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提高,而钾的固定量(K)分别减少了42mg/kg和39mg/kg。

于立芝, 李东坡, 俞守能, 邹积华, 马涛[10]2006年在《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缓/控释肥料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因作物种类、肥料种类和试验条件而异,大多数植物增产比较明显,如大豆使用长效尿素,与普通尿素相比增产幅度最高可达33%。各种类型的缓/控释肥料,均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缓/控释肥料在农业上的应用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如抑制土壤NH4+向NO3-氧化,减少土壤NO3-的积累,从而减少氮肥以NO3-形式淋溶损失,减少了施肥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减少土壤N2O的释放等。提出了目前缓/控释肥料在农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新型长效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的研究[D]. 李兆君. 山西农业大学. 2001

[2]. 树脂包膜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及其肥效研究[D]. 夏海丰. 吉林农业大学. 2007

[3]. 不同控释复合肥对夏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生理机制[D]. 赵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07

[4]. 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D]. 孙其专. 山东农业大学. 2006

[5]. 缓释氮肥对不同蔬菜施肥效应及硝酸盐积累状况影响研究[D]. 常赞.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6]. 不同腐殖酸尿素对玉米氮素吸收及增产效应的研究[J]. 魏永富, 张胜, 李星星, 苑志强, 冯梦喜. 北方农业学报. 2018

[7]. 两种肥力土壤上缓释氮肥在小麦—夏玉米轮作中的效应研究[D]. 李双凌. 河南农业大学. 2006

[8]. 南方红黄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广西赤红壤区中低产田改良与农业综合开发研究[J]. 卢植新. 广西农业科学. 2003

[9]. 有机无机复混肥优化化肥养分利用的效应与机理[D]. 杜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10]. 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J]. 于立芝, 李东坡, 俞守能, 邹积华, 马涛. 生态学杂志. 2006

标签:;  ;  ;  ;  ;  ;  ;  ;  ;  ;  ;  

新型长效尿素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其利用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