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思考_教育论文

对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思考_教育论文

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论坛

近十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完善,各种经济关系的重新调整、组合,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我国大一统的教育,面临着许多严峻问题。

问题一:教育管理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问题二:教师队伍后继乏人

问题三:教育投资增长缓慢

问题四:教师素质现状堪忧

问题五:社会分配不公产生的负面影响

问题一:教育管理体制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目前仍是教育计划管理体制。教育计划管理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制性,也就是从事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按计划进行。这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可行的,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显得不适应,如它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规律发生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系统的运行与市场机制无关,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系统(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运行中,市场机制通过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和影响着教育的规模、结构和人才的数量、质量。这里,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压力要求学校及时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诸如学校的招生、学生的就业、教师的招聘等要适应市场的人才需求。而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却仍然很大程度上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国家包得太多、政府统得太死的局面并未有根本性的转变,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许多重要环节仍在老框架中进行。例如在招生上,市场经济建设急需的一些专业想多招学生但无法多招,而社会需求不多,甚至毕业生已难以分配的专业却还在源源不断地招。教育管理权力的过份集中,难以调整千变万化的不同局部的需求,这势必造成人力、财力和物资的浪费。市场经济要求人才的流动,也就是允许人们的择业自由,而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人们的择业自由,如在每年的毕业生分配中,都有一条硬性规定,对不服从国家分配的学生取消分配资格。如果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很难对它尽心尽力,尤其是在我国各行各业普遍对劳动者工作态度缺乏约束机制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问题二:教师队伍后继乏人

世界上国民教育搞得比较成功的典范当属日本。日本搞好教育的三大法宝(师资问题、教育立法、教育投资)之一就是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在日本,教师是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一个教师职位,要引起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竞争。而我国,愿意终生献身教育事业的高素质人才却寥寥无几。现在在教育系统供职的人员,有相当数量是被分派到岗位上来的,并非出自志愿。从报考高校的学生填报的志愿与师范院校计划招生的比率看,亦呈下降趋势。据对全国14个省(市)的统计,1991年的比率为6:1,1992年的比率为5.3:1,甚至有的省份这个比率还不到1,如黑龙江省1992年师范院校计划招生5814人,而第一志愿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为5067人,仅占招生计划的87%。华南师范大学1992年计划招生1093人,但达到录取分数线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只有113人,仅占录取总人数的10.8%。尽管师范院校在录取分数、学习费用等方面有些优惠条件,但仍没有改变这种师范院校招生难的现实。即使志愿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其各自的心态也是比较复杂的,有因自身学习水平不高担心考不上大学的,有因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的,等等。就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到了毕业分配时,也有相当数量的人拉关系、走后门力求改行,而国家制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改行须交回培养费,从反面也说明了在我国搞教育的人不被社会重视,当教师不被人们羡慕。现实也是如此,全国师范院校的生源日渐萎缩,毕业生改行的日益增多,就是改行不成,也要设法留在大城市,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严重匮乏。北京师范大学初中教师供求预测课题组的预测结果表明:1990—2000年这10年间,设计的7种方案的平均值是:农村初中教师净缺口累计达62.11万人,年净缺口6.2万人。农村的小学情况更遭,大量的不符合师资要求的社办教员有300万人,约占小学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在农村中学毕业生当中学教员,高中毕业生当高中教员的现象屡见不鲜。除此外,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原在职的教师,尤以大中专院校的中青年教师为多,他们当中的相当部分人弃职经商,也有被急用人单位用重金挖走的,如师院的外语教员奇缺。这些,导致教育人才大量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和后继乏人的状况日趋严重。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不说是提出了一个相当严峻而又紧迫的问题。

问题三:教育投资增长缓慢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近现代世界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一条成功的经验,那就是大力发展国民教育,舍得在教育上花本钱,其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一般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且保持这个增长的持续和稳定。

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近年来虽在一定程度上呈递增趋势,预算内教育投资平均增长12.8%,但仍难改变我国教育发展长期落后的局面。我国人口众多,需接受教育的人员总量大,以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员仅占总人口的1.4%,受高中教育的是8%,文盲、半文盲的绝对值为1.8亿,且每年仍以20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日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占其总人口的36%,受过高中教育的为95%,相形之下,我国教育落后的程度可想而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其增长部分,往往要被物价的上涨(相应的货币贬值)和新增人员的工资开销等因素所抵消。如高校新增人员的工资就抵消了对高校教育投资增长部分的77.7%,真正投入到改善教育环境(校舍、教育设施等)方面的资金几近为零,甚至出现负增长。小学教育事业费从1985年的19.11%下降到1989年的16.3%,中学从31.62%下降到24.8%,轮到在校学生的人均公用经费,中学只有24.27元,小学只有3.25元。

我国的教育经费开支,若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看,并无增长,而是在徘徊,1952年为1.52%,至1980年缓升至2.55%,而1988年又降为2.37%。而美国、英国、日本三国的公共教育投资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1980年分别达到了8.1%、7.5%、7.2%。在这里,不仅仅是数学比率上的差距,还有国民生产总值在总量上的差距,三者合起来,便可明显地看出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是何等的悬殊。也许有人会说,我国经济不发达,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搞教育。这种说法,实际上在给自己在教育上的短视寻找借口。就是与世界上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也低于这些国家的平均2.6%的比率。由于我国长期在教育投入上的不足,现已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如目前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短缺,劳动者素质较差,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不强等,就是突出的表现。此外,从政治上看,它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因社会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本来我国的教育基础就比较薄弱,再加上需接受教育的人员总量大,教育的负担重,压力大,长期维持教育投资的低速增长,将无济于教育的改善发展,经济早日实现腾飞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问题四:教师素质现状堪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我国各类学校的教师,其素质从目前看已呈下降趋势。以1991年计,小学教师的19.7%,初中教师的48.2%,高中教师的52.8%的学历不合格,即还没有分别完成中师、专科和本科教育。甚至在农村还存在前面提到的初中毕业教初中,高中毕业教高中的现象。在高校,以北京地区为例,大部分教师知识面还不够开阔,开课能力有限,其中青年教师74.8%的人不能开设两门课;有一半左右的青年教师周教学时数不到6个;教育科学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不强,教学经验不丰富,有60%左右的青年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科研课题;98%以上的青年教师没有出版过专著;90%以上的青年教师没有在国内一级刊物或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获各级科技大奖、发明奖的青年教师更是屈指可数。在思想政治素质及管理素质方面,有60%多的青年教师不是党员,也没写过入党申请书,90%以上的人没有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经验。我国教师队伍素质的这种现状,已严重影响到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的提高。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竞争的焦点又大都集中在人才和知识上,因此,各行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问题的根源是在教师素质上。那么,影响我国教师素质差的原因在哪里呢?首先是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偏低。有人做过“您最喜欢从事的职业”的问卷调查,对于可选择的十二种职业,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最少。偏低的社会地位,使得高素质的人员很难向教师队伍充实,原来在教师岗位的也有相当部分改行。这种差来好走的循环,是导致教师素质日渐下降的根本原因。其次,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的进修和再培训计划很难得到落实,或受师资数量不足而顶班下不来,没有机会进修。第三,教育管理体制对教师缺乏激励机制。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师的工资、晋职晋级等影响不大,教师身上无压力,使得教师缺乏上进心和敬业精神。

问题五:社会分配不公产生的负面影响

由于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些法规尚不完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还不尽合理,脑体倒挂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走穴的影视歌星、少数承包的厂长经理、私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处在领导岗位、垄断行业及执法部门的腐败分子的收入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相比,悬殊得令人咂舌。就是与全民国营企业职工平均收入相比,以1990年为例,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也低8.86%,在国民经济12个部门中居第9位。而小学的民办教师的平均工资只有公办教师平均工资的一半。这种分配不公的现象,给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刻的,它使教师的心理失衡,甚至震撼了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千百年来教育神圣的光环日见暗淡,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有增无减。以上海高校为例,1987年自动退学的为1259人,到了1991年增加到2249人。虽然1994年元月起实施的《教师法》把教师的平均工资提高到“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笔者认为仍达不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程度。在日本,教师倍受尊敬,其平均工资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15—16%,相比之下,我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教师法》中对违反该法规定的,只提到“应当责令限期改正”,而没有规定对不改正的应做何处理,这就给该法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加大了难度。因此,靠一部《教师法》来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似不可能。就在《教师法》实施前两个月,国家教委的统计表明,全国拖欠教师工资的数额,1993年11月份为6.4亿元,比1993年10月上升7000多万元,这不能不令人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感到忧虑。

虽然我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问题不少,困难重重,但我们也不应该失去信心。国家已经把发展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从战略的高度把它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这就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教育为非物质生产部门,它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面对现状,国家应真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对教育的改革步伐,全面地、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加快教育立法,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相对于经济建设有一个超前的发展,反过来又为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知识、人才保障。

标签:;  ;  ;  

对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