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模式在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惠云芳1,张晓霞2,晁青3

惠云芳1 张晓霞2 晁青3

1.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10061;2.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10061;

3.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10061

【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静配中心医护人员1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模式),选取静配中心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期间的医护人员1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普通仓感染控制质量(22.16±0.20)分、水平层流台(23.26±0.19)分、生物仓(24.11±0.59)分、生物安全柜(24.20±0.56)分、患者感染率为0,临床满意度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水平,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满意度。

【关键词】PDCA循环模式;静配中心;感染

前言:

静配中心,既静脉用药的调配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如消毒不彻底,或未落实无菌操作,极容易诱发感染。不仅会对患者疾病治疗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且易影响医院的信誉与形象。有研究指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有助于降低感染率。本文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选取本院静配中心11位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观察了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静配中心医护人员11例作为观察组,资料如下:性别:男/女=3/8。年龄(20--54)岁,平均(35.16±2.16)岁。同时选取2016年9月前,静配中心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期间的医护人员11例作为对照组,资料如下:性别:男/女2/9。年龄(21--55)岁,平均(35.20±2.15)岁。两组医护人员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方法控制:(1)计划(Plan,P):调取静配中心沉降菌监测记录,分析诱发感染的原因。对静脉中心进行消毒,30min后采集空气样本,观察空气微生物浓度是否达标。在此基础上,将营养琼脂板,置于更衣室等各个区域。暴露30min后,立即送检,判断上述区域有无微生物浓度超标问题。(2)实施(Do,D):科室应组织医护人员参与培训,学习有关感染控制的知识。培训后,科室应制定严格的空气微生物消毒制度,及医护人员手卫生制度。洁净区与控制区的卫生,应以1星期为阶段进行检查。一次性无菌用品使用后,应按规定处理。被污染或存在缺陷的药品,应立即给予处理,不得继续应用。(3)检查(Check,C):上述方案实施期间,科室应定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空气微生物浓度过大等问题,需立即指出,并要求解决。(4)处理(Action,A):科室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召开讨论会,会议上,医护人员应对上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优化现有的感染控制方案,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临床满意度。感染控制质量,应由科室进行评分。普通仓、水平层流台、生物仓、生物安全柜各25分。得分越高,代表感染控制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

观察组普通仓感染控制质量(22.16±0.20)分、水平层流台(23.26±0.19)分、生物仓(24.11±0.59)分、生物安全柜(24.20±0.5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PDCA循环模式,是以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为流程的管理模式。要求在制定管理计划的同时,对计划进行实施。并于实施过程中,通过检查的方式,寻找计划的缺陷[1]。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计划,弥补其缺陷。最终达到提高管理计划的完善性、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医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与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水平低有关。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管理过程中。针对普通仓、水平层流台、生物仓、生物安全柜等区域的微生物浓度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并于固定时间内,对方案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2]。能够有效降低上述区域的微生物浓度,预防沉降菌生成。从而达到预防院内感染、提高临床满意度的目的。本文研究发现,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本组静配中心医护人员普通仓感染控制质量(22.16±0.20)分、水平层流台(23.26±0.19)分、生物仓(24.11±0.59)分、生物安全柜(24.20±0.56)分。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掌握水平更高、感染控制效果更佳。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感染率为0,临床满意度100%。与常规管理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DCA循环模式的实施,对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效果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水平,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聚全.探讨静配中心提高药物调配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方法[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3):68-70.

[2]吕卫红,江鑫.静配中心和病区药房一体化模式下药师的培养和工作安排[J].海峡药学,2009,21(09):217-219.

作者简介:惠云芳,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女,护理师,本科710061

张晓霞,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护师,710061

晁 青,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710061

论文作者:惠云芳1,张晓霞2,晁青3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  ;  ;  ;  ;  ;  ;  ;  

PDCA循环模式在静配中心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惠云芳1,张晓霞2,晁青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