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旅游民宿的设计特点与发展趋势论文_潘菲

探讨旅游民宿的设计特点与发展趋势论文_潘菲

摘要: 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民宿设计应当因地制宜,整合当地的文化特色、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体现“乡愁”和“古韵”,使游客获得舒适的住宿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气息。旅游民宿的发展呈现出集群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迎合新的发展趋势,民宿设计更应在品牌塑造、规范服务以及现代化设施方面下功夫,促进旅游民宿精品化发展。

关键词:旅游民宿;设计特点;发展趋势

引言

在大众旅游时代的背景下,旅游民宿已成为旅游行业的新热点。旅游民宿经济能发挥生态保护、资源增效、促农增收的综合效应,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和地方对旅游民宿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旅游民宿的发展。旅游民宿作为旅游住宿业的新型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回归自然、体验“远方的家”的需要[1]。为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旅游民宿设计应遵循保护当地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原则,本文分析了旅游民宿设计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民宿设计应注重的方面,为旅游民宿业发展提供思路。

1旅游民宿的概述

1.1旅游民宿的定义

根据《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9)对旅游民宿的定义,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强调民宿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并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此定义诠释了旅游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酒店的特质,旅游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酒店旅馆,虽然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感受家庭般温暖的住宿氛围。

1.2旅游民宿与农家乐、家庭旅馆、客栈、酒店的对比

民宿起源于国外,经过各国(地区)的本土化发展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客栈、民宿、公寓、农家乐、家庭旅馆、小木屋、房车等都是区别于传统酒店,由个人业主或者房源承租者为旅游度假、商务出行及其他居住需求的消费者提供的除床、卫浴外,更多个性化设施及服务的非标准住宿类型。其中农家乐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作为主要形式,一般位于农村或者城郊;家庭旅馆则侧重于当地人家利用自家空余房屋提供简单的住宿产品;民居客栈是集聚于古城、名镇、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等文化氛围浓郁地区,以文化体验为主,经营项目或服务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型住宿设施。

民宿和农家乐、家庭旅馆、客栈、酒店最大的区别就是民宿是有主人的,民宿的主体是主人爱好或者信仰的放大与物化,民宿和入住者分享的是民宿老板的文化、主人的生活。民宿根据所处地域的不同,民宿分为城镇民宿和乡村民宿。

2旅游民宿设计特点

2.1立足特色,因地制宜,体现原生态设计

立足本土特色,突出“民宿古韵”的特点,通过活化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和非遗文化进行深度开发,设计方案应尊重自然及人文环境,保留传统村落原有的特色,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建筑材料,弱化人工建设的景观痕迹,同时应避免景观设计的同质化,减少对当地地形或地貌的破坏[2],设计自然、宜人、具有当地原生态的住宿环境,精心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特色精品民宿,使旅游民宿“特”在个性,“特”在文化,“特”在充分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大环境,形成一张亮丽的“名片”。

2.2关注细节,凸显个性和品味

旅游民宿大多以原有古村落进行设计,民宿室内环境的设计应体现个性与品味。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关注室内环境和民宿所体现的情感特征,以便整个环境能带给人们没的精神享受。民宿室内设计关乎一草一木、一器一物,包括土陶罐、藤编簸箕或竹躺椅等都是一种人文关怀,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当地材料,装饰美化室内软环境,一方面可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制作技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乡愁家园的文化精神,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对现有旅游民宿进行提档升级

对现有旅游民宿较集中的区域加强规划引领和综合监管,制定相应的村寨规划,合理布局旅游民宿,控制旅游民宿的发展规模,避免旅游民宿“扎堆”发展。统一外立面风貌,使旅游民宿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增加防火、紧急救援等安全设施,定期进行火灾、蚁灾等安全隐患排查,保障旅游安全。

2.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做好旅游民宿内排水、排污设施的提升工程,减少旅游民宿对环境的破坏。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通往民宿的道路等级和通行水平,修缮民宿内部的步道、建设停车场、观景台等。

2.5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做好旅游民宿内排水、排污设施的提升工程,减少旅游民宿对环境的破坏。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通往民宿的道路等级和通行水平,修缮民宿内部的步道、建设停车场、观景台等。

3旅游民宿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多居民对旅游民宿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深度体验游成为新时代的旅游热点,民宿的发展也呈现出了集群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3.1集群化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资本和创业者投入到旅游民宿发展行业,莫干山的民宿效应在全国被纷纷模仿,国内也掀起民宿热潮。从2016年开始,旅游民宿呈现井喷式增长,大大小小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随后伴随千宿科技、千里走单骑、云舍等民宿品牌相继提出“民宿群落”概念,民宿业开始转型发展,一大批低端民宿逐步被洗牌,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中高端民宿,同一地域的民宿逐渐形成民宿集群,在旅游市场、旅游营销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规模效益。

3.2规范化发展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将其定性为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推动了旅游民宿的合法化。随着旅游民宿业的逐渐发展壮大,我国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通过吸收国外及台湾地区民宿政策管理经验,从监督管理和政策规范、政策扶持和优惠利好方面给予国内民宿业大力支持,同时加强监管文件的出台,使旅游民宿业发展从自然的原生态生长慢慢转型为规范化发展。此外近年来出台的各项旅游政策中,均有提到鼓励特色民宿发展的相关内容,为民宿发展提供持续利好导向,引导民宿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3.3向高端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出游次数的增加,居民对于个性化的旅游民宿产品需求逐步增加。从行业规模上看,2016年到2019年,民宿行业房源数量、线上交易额保持高速增长。在众多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中,携程、去哪儿、途家、Airbnb等C2C、B2C商业模式占据客栈民宿在线预订单量的五成以上。高端的民宿如浙江莫干山民宿、台湾精品民宿等受到众多青睐,旅游民宿逐步向设施现代化、体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结语

民宿设计整体应以发扬和传承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为根基,在此基础上增加体现乡愁的物件和事物,力求为旅游者带来舒适的居住体验。随着民宿向集群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未来设计更需要在品牌塑造、规范服务以及现代化设施方面下功夫,不仅要因地制宜,更应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

参考文献

[1] 唐舒薇, 臧良运. 欠发达地区古镇民宿发展研究——以贺州市黄姚古镇为例[J].商业经济, 2018(8):60-62.

[2] 王成.关于民宿设计的几点思考[J].园林与建筑,2016(1) : 57-58.

[3] 盛希希. 浅析民宿设计—以广西黄姚古镇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3(3):81-83.

论文作者:潘菲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探讨旅游民宿的设计特点与发展趋势论文_潘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