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湖北省农业发展机遇_农业论文

西部大开发与湖北省农业发展机遇_农业论文

西部大开发,湖北农业发展的机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北论文,大开发论文,农业发展论文,机遇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无论国家是将我省全部还是部分纳入政策共享、统一规划的西部之中,从地缘上看我省与西部相连,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农产品生产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所以置于西部大开发这一宏观大背景之下,西部农业乃至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都将会给我省农业发展带来较大的促进,应抓住机遇,深入研究,借势加大我省农业的发展力度。

一、全面分析和认识国家西部大开发决策对我省农业发展的影响

目前,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路初步形成,开发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五大内容。围绕着西部开发的总任务,国家必将在政策、资金、金融信贷、技术引进等方面对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就其对我省农业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了加快西部地区农牧业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国家通过政策倾斜和优惠,引导国内外的农业开发资金和企业家西进,甚至我省闲置的涉农资金也会投资西部农业领域,这可能会对我省农业利用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为了加大开发力度,国家必将进一步增加对西部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无偿投资,进而可能减弱对包括我省在内的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同时,更应当看到,西部农业大开发将会对我省农业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一,有利于我省以稻谷为主的粮食向西部输出。为了治理西部生态环境,国家采取“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措施以粮换林换草,按国家林业局制定的标准,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200斤,中西部地区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6000 多万亩,如果全面实施退耕还林,每年约需补助粮食120多亿斤。 由于西部地区大规模退耕之后自身粮食产量不可避免地会有所减少,补助粮食将通过调入解决,这将有利于减少我省库存粮食的陈化、损耗,扩大对西部的粮食销售。其二,西部开发必将带来西部经济的大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将引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我省农产品提供了潜在的西部市场。其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之后,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状况将明显遏制,可减缓我省境内的长江河床淤积速度,有利于我省减少河道疏浚投入和改善防洪形势。其四,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将需要大量的树苗和草种,我省可利用毗邻西部的优势,发展适宜西部生态条件的林木种苗业,服务西部的生态环境治理。其五,我省农业科研力量强,已开发了许多高效适用的栽培技术、模式及良种,西部的开发为我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新的机遇。总体分析来看,西部大开发对于我省农业来讲是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积极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加强鄂西山区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

鄂西山区无论从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发展水平、产业构成和开发潜力等诸多方面,都与毗邻的西部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同一性,应积极向国家争取纳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统筹考虑。

1、发挥优势,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鄂西生物资源丰富,盛产林特产品。该地区的恩施州和神农架有“天然植物园”之称,已知植物资源约有2000多科近3000种, 其中, 有药用植物资源168科2088种,约占全国中草药科的46%;林畜特资源丰富, 盛产恩施黑猪、山地牛、利川马、恩施麻鸭、魔芋、黄姜、香菇、黑木耳、茶叶、烟叶。尤其是房县黑木耳、竹溪魔芋、宜昌茶叶、恩施烟叶等闻名全国,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从更大范围看,鄂、渝、陕、湘交汇的区域,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我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其种质和生物基因资源十分宝贵,并有利于适应天然、无污染的新趋势,培育新的农业及生物产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食品”农业。

2、以三峡库区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为了减少库区周围对三峡水库直接的泥沙下泄量,应积极向国家争取加大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对不同坡度的坡耕地进行改造,加强坡改梯、坡地排灌系统与农田防护林建设,形成高山防护林和用材林、中山经济林、低山种植业,适量配套药材、绿肥、畜牧和生物埂的分层结构。重视农村替代能源建设。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加快退耕还林、还牧进度,加强人工草场、天然草场改造建设;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生产方式;按生态、生产、生活三位一体的原则妥善安置移民,有效扩大环境容量,逐步构建农业复合生态环境,恢复区域生态平衡。

3、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灌溉、 饮水及城市防洪为重点,对关河口水库、谭家河水库等一批中小型水库进行建设和整险加固,完善配套和更新改造现有灌区,提高灌溉标准和质量。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建一批蓄水工程和引调水工程。努力发展新灌区,并积极发展渠道防渗、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重点抓好恩施市、十堰市、郧县等市县城区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小型大规模的蓄水、储水设施,切实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

三、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促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开拓农产品西部销售市场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就农业来讲,其实质是绿色大开发。西部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了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治理生态环境也就是为西部大开发营造绿色大背景。根据国家西部农业发展战略,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要因势利导,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我省农业生产上与西部省份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我省农业要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首先对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要进行认真研究,才能相得益彰,形成互动。总体来看,西部农业以旱作物为主,我省以水田为主,1997年西部十省市粮食结构中水稻、小麦、玉米之比为24.1%∶39.7%∶36.2%,就是说在粮食总产量中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占四分之三以上,而我省的结构为74.2%∶18.2%∶6.6%, 水稻产量占四分之三。水产品生产上,我省是全国淡水产品生产第一大省,而西部水产养殖业则较薄弱;在蔬菜生产上,我省有光、温、水、土的良好组合,南北菜兼而有之,而西部受自然条件限制,蔬菜品种、产量和质量相对处于弱势。所以,深入研究我省与西部农业存在的较大差异性,进而才会有较强的互补性,拓宽发展领域。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拓西部农产品市场。在生产上, 一方面,积极调整粮食生产结构,针对西部地区不同的区域、民族,发展适合西部地区人民口味的粮食生产。目前,西部十省市中,除青海省外,粮食消费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粮食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退耕还林造成的粮食产量下降的双重影响,粮食调入量必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根据西部地区潜在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我省的油料、蔬菜、瓜果及水产品生产,从消费水平看,西部五省的人均蔬菜消费量只有全国的一半左右,占我省的三分之一略强。食油消费也低于全国水平,水产品消费更是只有全国水平的十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甚至加工农产品的消费水平必然要提高,我省根据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特征,应积极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在销售上,要采取积极措施,研究和开拓西部农产品市场,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农产品销售,在西部地区建立区域性的农产品西部营销网络,使销售市场西移;同时,在我省与西部地区接壤的市县,选建一批专业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承东启西的居中区位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搞活农产品流通,逐步扩大我省农产品在西部市场上的占有率。

3、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调整步伐, 有选择地向西部实施产业转移。目前,我省与西部地区相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优势比较明显,在战略结构调整过程中,在优化我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将一部分加工层次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乡镇企业或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西移,在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办厂,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参与西部农业开发。同时,我省农村部分有能力、有技术、懂经营的能人,可以直接到西部参与开发经营,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政策,承包果园、荒山等,掀起异地农业开发的热潮。

4、开发长江滩涂资源,大力发展用材林。 西部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之后,林木砍伐量将大为减少,木材供求形势必然超于紧张,我省可利用长江沿线滩涂、故道、堤边等宜林地面积宽阔和树木生长快的气候条件,大力栽种速生用材林,发展木材加工业,满足西部地区对各型木质板材不断增长的需求,进而推动我省用材林及木材加工业的发展。

标签:;  ;  ;  ;  ;  ;  

西部大开发与湖北省农业发展机遇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