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论文_周新

分析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论文_周新

邵阳市中医医院 骨伤三科 湖南邵阳 422001

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66例脊柱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3例,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以及化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出血量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脊柱结核 传统开放手术 CT引导 经皮微创技术

脊柱结核是临床上一种继发病,原发病包括淋巴结核、消化道结核以及肺结核等,其在人体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占多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该疾病临床表现为消瘦、低热、盗汗、疼痛、贫血、食欲不振等[1]。治疗脊柱结核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但该治疗方式随着医学领域的发展,已很少被采用。近年来,经皮微创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与治疗各种相关疾病,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特点。本研究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66例脊柱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3例,观察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为(46.23±8.74)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02±0.52)年,其中包括11例胸椎,12例腰椎,10例胸腰段;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为(46.48±8.86)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2.04±0.53)年,其中包括12例胸椎,12例腰椎,9例胸腰段。所有患者通过相关检查均确诊为脊柱结核。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对其进行局部麻醉。采用CT扫描对患者椎体病症位置以及椎旁脓肿进行确认,充分了解其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对胸椎结核患者采用肋骨和椎弓根尖入路和椎弓根上入路;对腰椎结核患者采用经安全三角锥弓根外侧入路。,通过对其急性CT薄层撒扫描,确定进针的具体位置,并且在其体表做好对应的标记,此外还需要对进针的深度进行严密的测量。在穿刺的整个过程中均需要进行CT扫描,确保能够精准的穿刺进入椎体病灶或脓腔中,再采用经皮扩张套管建立通道,清除病灶或抽出脓液,然后将标本送入病理检查以及药敏试验。采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对病灶进行充分的冲洗,如患者脓肿较大的应需要先对其置入双腔引流管,如患者脓肿情况不是很明显,则仅需要对其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其进行局部化疗时采用。1.0g异烟肼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mL,然后通过双腔引流管对病灶进行持续灌注。局部化疗采用0.45g利福平粉平针与异烟肼注射液0.3g的混合液,每隔一天注射一次。手术结束后继续对其进行原化疗方案中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症位置,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清除病灶后,在其局部放置链霉素2g左右以及异烟肼0.3g。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应用合理的抗生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化疗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时间:观察组(1.3±0.3)h,对照组(2.8±1.5)h,t=5.633,p=0.000;术中出血量:观察组(5.6±1.7)mL,对照组(263.2±57.4)mL,t=25.769,p=0.000;住院时间:观察组(31.1±2.5)d,对照组(63.4±3.4)d,t=43.967,p=0.000;化疗时间:观察组(1.2±0.2)d,对照组(40.1±5.3)d,t=42.132,p=0.000。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以及化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目前,临床上对于治疗脊骨结核采用何种手术方式仍然存在争议。传统开放手术对病灶清除效果较好,但依旧存在局限性。如患者脊柱部位较深,加上周围重要组织器官的限制,使得开放手术在对病灶进行清除时不够彻底,继而使得复发率提高[2-3]。此外,开放手术术前全身化疗要求较高,如准备不够充分极易导致手术失败。该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风险性较高,这对医生的技术以及患者自身的条件要求也就更高。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结核,其有效的避免了开放手术的局限性,使得治疗效果更佳[4-5]。在进行局部化疗时,不经过静脉循环系统,减少了药物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加上对患者进行持续的局部化疗,使得结核杆菌被灭杀,并且对形成窦道的致病因素进行抑制[6]。本研究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以及化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脊柱结核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出血量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臣富. CT引导下进行脊柱结核微创手术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2017,30(3):2-3.

[2]黄小军. CT引导经皮微创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69-171.

[3]詹民.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4,(6):743-744.

[4]崔立强,彭伍四,谢世明,等.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292-293.

[5]汪景林.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效果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89-4689,4690.

[6]石云志. CT 引导下经皮微创术治疗活动期脊柱结核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河北医药,2016,38(20):3110-3113.

论文作者:周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分析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论文_周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