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论文_刘孝基

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论文_刘孝基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 650000

摘要:建筑的品质主要来自于其中凝结的劳动量,包括脑力和体力的数量质量,这种难以准确量化但是一般人又很容易切身体会的东西。古代创作者尽心尽力整体构造出优美的事物。需要我们去更加详细更加认真的去研究,当今社区形态都会参照古代的建筑格局所以这让对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的研究更为重要。本文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探究,对古镇建筑空间的构成、含义以及空间形态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为下一步保护古镇建筑和改造古镇建筑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关键词:昆明官渡古镇;空间形态分析

昆明官渡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历史厚重感,是昆明地区少有的著名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官渡曾经是誉满滇中的古渡口,唐宋时期古镇已成为滇池东昆岸的集镇,元代设县,到了明清时期,古镇已成为商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的乡镇了。官渡古镇的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历史文化古迹虽有一定程度的损毁,但官渡古镇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都得以保存至今。

1 古镇的总体布局

官渡区既是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联结昆明主城区和呈贡新城区的枢纽,具有其他县区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区内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新老昆明国际机场、昆明火车站都仍然坐落在区内,是昆明市乃至云南省重要的客运、货运窗。形成了以城市快捷干道为骨架、以规划片区道路为支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这为官渡古镇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官渡古镇处于滇池之畔,地势平坦,位于昆明的南入口。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官渡古镇在多年的开发下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整体空间结构布局。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不管是哪个流派都自成体系,拥有自己独特建构方式。古镇建筑跟西方古典建筑相比,并没有西方建筑体积庞大,期望气势恢宏给人以华丽壮大的感觉,古镇建筑另辟蹊径,低调却不失优雅,以院落的形式用多个单体建筑组合到一起,达到一种精妙和博大的平衡和谐,从实际出发满足了对建筑的空间需求和使用需求,又表现出了中国渊远文化的智慧和内涵。聚落内部进行序列化,按照传统来说,主要的思想方法是以宗教建筑为中心,形成一定规模的聚落。这种宗教建筑的中心可以只是单个,也可以是几个。元代的妙湛寺东塔与明代的金刚塔等保存完好双塔高17米多,为十三层实心密檐塔。据说,每隔60年“秋分”的傍晚,日落月升之际,金黄色的双塔交相辉映,其景致颇为壮观。

古镇建筑的房屋一般以木构架为主,受力结构和支撑体系也是以木结构支撑,建筑纵向从上至下分为三段式。根据官渡古镇这个地方进行具体分析,理论和真正的建筑物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们会以为这个结构的主要是木质结构受力支撑了这么多年的古建筑物其实不然,古人建金刚塔时没有水泥,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大沙松桩固定,然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块砌上塔石,重达1350吨的金刚塔下螺蛳壳上斑驳的凿削痕迹,是古滇“贝丘文化”的见证。通过金刚塔下的地宫能够清晰地看见当时建造金刚塔使用的螺蛳壳、沙松桩等材料。经历近七百年还完好如初,从俯视图来看官渡古镇中的单体建筑都是呈长方形平面布局,外形为长方体一样的和子,简洁明了。建筑内部主要由柱子规划空间,一个古镇建筑的内部结构和布局,我们只需观察其柱网布置图便,两根立柱的距离大概是屋子的宽度,古镇建筑“墙倒屋不塌”的特性是由其木构架决定的,柱梁结构是整座古镇建筑支撑框架,起到了建筑的承重作用,墙体主要是切割空间的作用,如果把墙体拆除也是可以的,无非就是房子变亭子,古镇建筑一样屹立不倒。所以官渡古镇建筑的空间形态灵活而有弹性,与西方古典建筑完全不同,是一种有趣的空间形态分布。

官渡古镇在整体上呈一个矩形,可能是由于古代的测量方位不太准确或者是风水一说,所以目前的结构并非是正南正北,开始有一个大门进入官渡古镇,进入里面的具体情况可以说是先宽后窄,在进入第二个大门的之前特别符合我们国家的对称美,一两个大门的连线为中轴将官渡古镇均分开来,再进入下一个园中整体不在对称但是基本的构造大致相同。商业街也就是在这里面,顾客游玩至此大多数都在这落了脚,抬头望向四周都是巧妙地建筑物环绕在眼前,虽有翻新的痕迹但是并没有格格不入的那种突兀。

官渡古镇建筑以妙湛寺为中心的空间布局,妙湛寺包括十三层密檐实心方形的东、西塔。官渡古镇依旧是以妙湛寺为中心的聚落布局。唐代时期官渡叫“窝洞”,就是南诏,是古代大理国的王公贵在滇池游览时候理想的度假之地,官渡古镇内景观密集,人文古迹深厚,有五山六寺七阁八庙,市集也一应俱全,十分便利。被称为“六寺之首”的妙湛寺,寺庙前金刚宝座塔最引人瞩目。无论是塔基,还是雕饰,还是佛龛中的佛像,雕工无不巧夺天工,细腻逼真。

2 古镇的空间形态分析

2.1古镇整体结构布局:

古镇被密集的城中村覆盖着、包围着,沿街面重新改造过,但是一眼看去就是仿造的没有真实的感觉,被赋予太多现代化的商业元素。

古镇开发及建设采取分区互动的方式。结合国内历史街区、古镇古村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考虑文化旅游业态规模和步行尺度,并积极融入城市、发展多元化产业,基于古镇历史文化的休闲、餐饮、住宿、办公、居住职能,立足本地及区域文化需求、同时满足旅游需要,规划建议将古镇区分为三区互动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官渡古镇核心区位于古镇西侧,历史上官渡古城所在区域,以承接旅游为主。将以水为魂,恢复渡口、于城东侧护城河位置开挖水系,布置滨水文化、商业和休闲功能,重塑官渡古镇因水而兴的文化景观,并通过水岸、十字街、中心广场等联系观音寺、法定寺、土主庙、金刚塔、魁星阁等文物点,构筑遗产网络。整体风貌以传统城镇商业街区风貌为主,以一颗印等传统院落为辅。

西庄、六谷传统院落文化休闲体验区,位于古镇东侧,整体风貌以传统村落一颗印院落风貌为主。功能以院落内部的体验式酒店、酒吧、画廊、创意工作室、特色会所为主,兼容部分居住功能。结合九转花街和六谷村传统街巷,构筑遗产展示网络。西庄村东侧增设水面,重现坝潭烟柳文化景观,塑造文化休闲区入口。

2.2古镇中的院落民居

从单体建筑来观察,这些建筑的外空间形态多为立体矩形,简洁方正,体量也不是不大。但是由这些单体建筑构成的民居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群体几乎都采用中式传统院落的空间形态。所以院落可以说是官渡古镇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构成单元,也是基本空间形态,更是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现状中,官渡古镇中的主要院落住宅依旧是“三间挂两耳”传统特色的“一颗印”民居。住宅以堂屋为中心,正屋为主体,中轴对称,厢房、杂屋均衡发展,天井院落组合变化。其次表现在对建筑细部不厌其烦的装饰装修上,以达到礼制教育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官渡古镇在乡土建筑时期居民主要以农业为生。由于土地这一资源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非常宝贵,官渡古镇内的民居院落布局非常紧凑经过历史许多年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现在这些村落俨然已成为一个大整体,没有明确的界限。

2.3古镇的文化灵魂——妙湛寺金刚塔

由一扇木门进去,便能感受到宋代的雕饰格局:外檐明间屋檐下饰双凤朝阳透雕,檐柱顶端饰木雕麒麟,四角梁出头刻成凤形状,色彩或明或暗恰到好处地融入到自然当中。古人技艺的精湛大抵今人所不能及,往前望去,就是有名的“金刚宝座塔”。建筑形式特殊,是藏传密宗佛教的风格。塔座是用砖砌成的一个方形平台,台下是四面相通的巷洞,像城门洞一样。塔形颇似北京市北海公园内的白塔。金刚塔塔座为方形折角须弥座,四角各雕力士像一尊。四面石上皆雕刻着反映金刚五部佛的东狮、南象、西孔雀、北迦楼罗等。整座石塔造型典雅秀丽,主塔与四小塔布局协调,形式多变,在我国喇嘛塔中独具一格。“有容乃大”、“显密并举”的佛门精神。品字布局,高低错落,成了古建筑群的核心,也成了昆明的宝贝。绕着塔身走一圈,须弥座上支持着塔身、塔颈、塔刹,大小塔相辉映,高耸俊秀,簇拥而立,犹如雨后春笋,争相破土,形象轻盈俏丽。有一种飞动,飞动出了对藏传佛教的景仰,这种景仰被精致的三座塔所代替,被活灵活现的佛像雕刻所诠释,溶入到整个塔身上,留下的是一种玄秘、洁净和超脱。

2.4商业小路——状元街

状元路将住宅小区和商业店铺紧密相连,分列道路两侧,大部分的商铺属于社区商铺和住宅底层商铺。社区商铺是位于住宅社区内的商用铺位,经营对象主要是住宅社区的居民和对外来的游客。该条商业街并无大型商业中心,小型店铺居多。以餐饮行业为主。

3 古镇空间形态的修整

塑造节点重新恢复一批历史景观。古渡口,将古镇主入口选在镇西侧,新增水面,结合魁星阁周边改造设置码头,重塑“古渡渔灯”文化景观;于观音寺北复建云台宫,山门前挖一水池,重现月映云台景观;修缮五谷寺,于五谷寺西侧恢复滇南草坪景观,通过草坪、雕塑,展现历史上九转花街集市胜景。

沿用以宝象河为轴,两侧延伸灌溉水渠的鱼骨状传统灌溉体系作为景观水系使用,彰显官渡古镇在昆明水利、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并利用老宝象河与新宝象河水位高差的自然流向、现有坑塘,形成极富特色的水体景观。

通过一系统的规划调整,与城市文化资源点通过沿广福路大型水面、新老宝象河联系成为整体;通过物化官渡八景、非遗展示,增强官渡古镇历史文化的可感知性。

4 结语

通过古镇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古镇在设计上很多地方都体现出现代设计的原理及方法,古镇作为古代人类的结晶其建筑形式虽然不大能满足现代的建筑功能要求, 但是设计艺术上的许多东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空间分析的特征和主要内容[J].生态学报,2002(7).

[2]魏挹澧.湘西城镇与风土建筑[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3](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张松.文化生态的区域性保护策略探讨—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盛盘生,白推莹.浅析建筑空间形态[J].林业科技情报.,2003,35(1).

论文作者:刘孝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昆明官渡古镇建筑空间形态分析论文_刘孝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