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股票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股票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证券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证券市场伴随商品经济发展而来

证券市场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与近代信用制度的建立、生产的社会化和企业的股份化相联系的。

股份公司和证券市场在我国的出现大致在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之后,中华古国的大门已被帝国主义列强的炮舰轰开,外商相继涌入中国兴办企业,与此同时也把当时正在西方盛行的股份制度带进了中国,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发展过程,早在明朝中叶,中国资本主义就开始萌芽。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社会经济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封建的社会经济现象依然存在,势力顽固:另一方面,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和发展。

国人兴办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始于1872年。当时清政府官员李鸿章、盛宣怀等筹办轮船招商总局、发行股票筹资。随后,上海及全国各地又有中兴煤矿公司,汉冶萍煤铁公司、大生纱厂等企业发行了股票。到了清光绪末年,中国发行的股票已有不少,多集中在上海等大城市或口岸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据统计,1913年全国股份公司已达992家,实收资本金为8600万元;到了1917年,股份公司增至1000多家,实收资本达1.91亿元。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随着外商的大批涌入,有价证券已在居住上海的外国人之间个别地、不拘场合地进行了。当时交易的证券全是外商企业的股票、汇票和英、美等国的公债。上海于1891年(清光绪17年)正式开办了第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西商证券交易所——上海众业公所。这家证券交易所由英商垄断和控制,美、德、法各国在沪的商行也都以会员的资格参与证券交易。

早在19世纪40年代,中国商人以购买“洋股”的形式介入了外商证券交易。19世纪末,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得到发展,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建立民族证券交易市场的要求。中国最早的华商证券交易机构,是1913年成立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

1914年12月19日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张謇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拟定了《证券交易所法》。尽管这部法十分简单,也不够严密,但是它的颁布对促进中国证券交易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证券交易所法》颁布后,北京证券交易所和上海物品交易所于1918年和1920年相继成立,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于1920年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上海华商证券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是旧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三家证券交易所,对全国的证券交易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

二、开办社会主义证券市场的最初尝试

证券市场虽然最早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产生的,但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政权(政府)就进行过利用证券市场发展管理经济的初步尝试,为当时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和新中国诞生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建立发展社会主义证券市场提供了实践依据并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早在1932——1934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和闽浙赣四个革命根据地共发行过8种公债,金额486万元,为革命政权筹措了资金,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也发行过一批公债,据不完全统计,有11个边区发行了15种公债。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开展生产自救事业需要先行投资,因此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1年2月决定发行建设救国公债。建设救国公债的面额,为法币5元、10元、50元三种。利率为年息7.5%,本息同付,公债票券采取息票形式,每张债券分10条;每年还本付息一次,收回一条。政府规定公债的准备金为边区的盐税和商业税款并拨交边区银行专款储存备付。此项公债券,允许自由买卖或抵押。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积极支援人民解放战争,恢复生产,稳定金融市场、安定民生,人民政府从1950年至1963年先后发行了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和建设折实公债。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政府遗留下一副烂摊子:经济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金融市场混乱,游资充斥,投机活动猖獗,人民政府为了疏导市场游资,平抑物价,于1949年6月及1950年2月先后开办了天津市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天津证券交易所于1949年6月1日开业,把投机于金银、实物的游资吸引到证券交易上来,减轻了黄金、粮食、纱布市场的压力。据估计,天津解放初期市场上的游资约有30多亿元,其中经常被证券市场所吸引的约有10亿元。天津市证券交易所,是由天津市人民银行负责领导和管理的,负责对进场的经纪人的审批和管理,1952年7月天津证券交易所宣告结束,并入天津市投资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也于1952年2月全面停业。1953——1978年,由于我国采用了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否定了商品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的必要性,因此,证券市场在我国留下了长达25年的空白。

三、巨轮转轨:证券市场重返经济舞台

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我国的证券市场就是在上述背景下重新恢复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使得资金运动规模扩大,资金需求量迅速增加,国家为了广泛动员闲散资金发展农村经济,允许资金在地区间自由流动,鼓励农民集资入股兴办乡镇企业。

1984年4月,国家体改委在郑州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上提出了对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的办法之一是“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从这之后,在部分城市的小企业中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1981年1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条例》,并于当年发行了48.66亿国库券,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出现的第一只债券,它不仅标志着国家信用制度的恢复,也标志着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重新启动。此后,除了国库券之外,金融债券、重点建设债券、财政债券、特种公债相继出台。

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会上作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股份制也开始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进行初步的试点。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选择了少数国营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但这些试点大都仅限于在本企业内部对职工发行股票。我国证券流通市场是随着证券发行市场的发展而发展的,从1981年起至1987年国家累计发行362.9亿元国库券,从1984年起上海、沈阳等城市开始发行企业债券,到1986年光上海就有1500多家企业发行了债券和股票。这些巨额的证券商品出笼之后,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国家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从1988年4月起,先后在61个大中城市开放国债流通市场,1990年扩大到全国范围;二是1988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全国成立了34家专门经营证券发行和转让业务的证券公司。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行批准了近400家信托投资公司设立对外营业的证券交易柜台,兼营证券交易业务。这两项措施的出台,使我国证券流通市场进入了起步阶段。

1986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以后,各地股份制试点企业迅速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到1991年底,全国有各种类型股份制试点企业约3220家(不包括乡镇企业中的股份合作制和中外合资、国内联营企业)。其中:法人持股的股份制试点企业380家,约占12%;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试点企业2751家,约占85%;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的股份制试点企业89家,约占3%。

198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制订颁发了《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管理办法》,同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了32.5万元股票,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开发行的第一张比较规范的股票。到1988年底,上海作为全国首批股份制试点城市之一,巳发展了1600家股份制企业,其中比较规范的有I1家。这11家当中有7家向社会公开发行了总额为2481.5万元的股票。1986年10月,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1987年5月,由深圳经济特区内6家企业通过股份化改造组建而成的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区域性、综合性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了50万股(每股面值为20元)的人民币普通股票,17万股(面值为100元)的港币优先股股票,到1991年底,深圳已组建股份有限公司336家,其中社会募集公司17家,发行股票总额为19亿元。随着股票发行市场的起步,股票流通市场也开始形成。1986年9月,上海工行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在静安区设立了股票交易柜台。随后,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颁布了《证券柜台交易暂行规定》,并建立了证券上市审批制度和证券交易统计上报制度。万国、海通、申银三大上海证券公司相继成立后,各自建立了股票交易柜台,从而形成了上海股票流通市场的初廓。1988年4月,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为首的10家金融机构合资创办的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正式开张营业,该公司与发展银行达成协议,于1988年4月11日开始将发展银行股票实行挂牌上柜交易。从而揭开了深圳股票流通市场的序幕。这一年深圳的股票成交额达400多万元。我国股票的转让交易开头几年是由证券经营机构以柜台交易方式进行的,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正券交易所相继成立并正式营业,从此,我国股票市场进入了集中交易的新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作了精辟的总结,同时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有一些是全新的阐述,使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和发展。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目标的确定,使得培育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成为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证券市场的功能不只是简单的融资活动,它可以深入到国民经济运行的深层次,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促使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要培育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全面发挥证券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功能;这就需要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新股发行上市的步伐,扩大证券市场的容量,提高已上市证券的总市值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否则一个容量极小的袖珍市场是难以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但是证券扩容问题对证券二级市场来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它关系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处理不当会造成证券二级市场的长期低迷,反过来又影响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如1993年仅50亿新股额度,就把上证综合指数从1553点一路打到325点,在低迷的市道中发发停停,化了近3年时间还发不出去。去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金融资产余额为45000多亿元,其中各类有价证券仅占9%左右,如果把这个比例提高到30%,那么尚有9400多亿资金可以动用,应当说我国证券市场扩容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关键是采用何种政策来培育、保护和发展市场,对此是经过了一个认识过程的。1994年7月针对当时沪、深股市长期低迷状况,有关部门曾推出了以暂停新股发行、银行给券商融资以及发展投资基金为内容激活市场的“三大举措”,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暂停扩容不是一种积极办法,因此也不可能收到积极的效果。1996年以来政府采用了以引导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扩大证券市场规模、加强市场规范化为内容的“新三大举措”,此举既考虑了扩大市场供给,又考虑了增加市场需求;既考虑了激活当前市场,又考虑了市场长期的发展。是三大积极的好举措。在上述举措中最为关键的是第一项举措,去年上半年,国家抓住宏观经济趋好、通货膨胀率得到有效控制的有利时机,于4月由央行果断宣布停办保值储蓄,并于5月和8月先后两次调低存贷款利率。对引导储蓄资金进入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市场的需求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为第二、三项举措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近几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呈现了高速发展和规范完善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在:

1、在证券市场的扩容速度大大加快的同时,城镇居民的证券投资意识大大增强。形成了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携手并进,共同繁荣的新景观。

1996年新上市股票218只,筹资规模275亿元,上证综指收盘指数从1995年末的555.28点上升到1996年末的917.07点,上升幅度为65.14%;深圳成指收盘指数从1995年末的987.75点上升到1996年末的3215.82点,上升幅度为225.57%。今年以来到6月底止,新上市股票149只,筹资规模为348亿元,沪深股市保持总体向上的趋势,6月末上证综合收盘指数为1250.27点比1996年末上升26.58%;深证成指收盘指数为5082.78点,比1996年末上升58.05%。到今年6月未,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总数已达748只(其中沪市388只,深市368只),市价总值为16664.76亿元(其中沪市9612.67亿元,深市8052.09亿元)。到去年底,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开立股东帐户的投资者已逾2200万人。

2、加快了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并加强了执法工作。1996年初以来,在已出台《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 《禁止证券欺诈行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的基础上,又出台了《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券商自营业务管理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管理暂行规定》、《关于股票发行工作中若干规定的通知》、《上市公司检查制度实施办法》等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日趋完善。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等有关监管部门加强了执法工作,坚决果断地查处了一些重大违法、违规案件,使得一批违规银行、券商、上市公司及上述机构负责人受到惩处,维护了证券市场秩序,规范了上市公司行为,树立了监管部门的权威,保证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运作盘活国有资产渐成气候。早在10年前,深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在1996年12月和1997年1月,深圳以行业分工和资产规模为主要标准,先后重组了以建筑施工和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建设投资控股公司和以商贸、旅游为主的商贸投资控股公司,至此深圳市市属国有企业按产权关系分别隶属于这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深圳市这三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证券市场—系列的股权运作迅速扩张了自己所属企业及其控股能力,达到了企业规模型扩张的战略目标。1996年底深圳市市属国企总资产为1329亿元,净资产为266亿元,实现利润45.9亿元,实现1992年以来分别年均递增27.2%、25.9%和12.5%。

四、世纪之交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头戏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面临着一个重要课题:即能否成功地改造现有的国有经济,使之适合经济市场化进程和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一直处于主导和支柱地位,国家财政收入的60%以上来自国企;城镇劳动者的就业机会,绝大部分是由国企提供的。由于我国的改革走了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即从最容易取得成功的领域开始。逐步推进,由此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整个经济转轨时期,国有经济承担了体制转轨的成本,在维持自身运转的同时,培育了非国有经济的成长与发展,并以非国有经济的增长,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随着商场化的推进,国有经济自身运行中面临的困难在不断地加大,传统体制转轨时长期留给国有企业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目前国企占用了全社会2/3的存量资源,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为1/3,严重制约着国有经济的功能发挥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改善。改造国有经济,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当前国有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一是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企业经营机制;二是国有经济在结构上、布局上的不合理性。要改造国有经济,在实施中会遇到两大难题:①如何使国有经济存量资产能够流动?②如何解决国有经济改造过程中所需要注入的巨额增量资金?随着国企股份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企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国有经济的资产存量的流动具有现实可能。从长远看,国有股、法人股与个人股的并轨是迟早的事情:从眼前看,证券市场的场外股权协议转让可以为国有经济存量资产的流动提供途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发生的股权转让已达45起之多,深圳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股权运作盘活国有资产的事例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的增长和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笔者在上文中曾经提到,去年末我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余额为45000多亿元,其中各类有价证券仅占9%左右,如果把这个比例提高到30%,那么尚有9400多亿资金可以动用。国内有专家指出,我国国内储蓄增长率有可能长期保持在25%以上的水平,用来支持9—10%的长期经济增长率是没有问题。由此可以推论,只要解决好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发展中的资金来源应当说不成问题。因此,通过证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将成为支持国有经济改造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相信推动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战略重组将成为世纪之交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头戏。

标签:;  ;  ;  ;  ;  ;  ;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