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财务风险的会计对策_金融论文

防范财务风险的会计对策_金融论文

防范金融风险的会计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金融风险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来,我国金融企业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致使金融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风险。如何正视我们所面临的金融风险,采取何种措施来防范与化解,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拟针对我国金融企业的经营情况,从会计角度来探讨防范风险的对策。

一、金融企业对来自外部借款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严格要求

1.金融企业在接受借款企业贷款申请时,应强制要求借款企业报送的是经注册会计师审验过的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向金融企业的审验报告,应对借款企业的资金周转现状、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对其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

2.金融企业在接受借款企业贷款申请时,应要求借款企业提供现金流量表,并应将原先着重对借款企业利润指标的考核转到对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与现金流量表有关的财务比率的考核上来。由于会计上广泛使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数据中含有众多的人为估计因素,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确定应收帐款为收入等,借款企业可能利用这些会计估计方法虚增利润指标,以骗取金融企业的贷款信任。即使借款企业严格遵循了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各会计期间计算出的净利润并不一定是其当期实际流入的现金,因此,有些年份会出现净利润较大,企业却现金短缺;而有些年份净利润较小甚至无净利润,现金却不短缺。众所周知,借款企业能够用于生产经营周转的不是净利润,而是实际拥有的现金。只有要求借款企业正确反映其现金流量情况,才能为金融企业的信贷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此,西方企业界将现金流量表称为企业经营成果的“测谎器”,倍受重视。

3.由于我国企业编制与提供的会计报表过于简单,信息含量低,金融企业在接受借款企业超过一定数额的借款申请时,除要求报送主要会计报表外,还应要求提供下列能详细披露其偿债能力的补充会计信息:(1)应收帐款的帐龄分析资料;(2)存货的结构分析及存货可能发生的损失;(3 )对外投资的帐面成本和市价以及长期投资以外的有价证券;(4)或有资产与或有负债;(5)已抵押资产以及债务所作的担保;(6)长期负债中的低押借款、信用借款、公司间借款以及利率、 偿付条件、契约条件、从属条件和未摊销的溢价和折价;(7 )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

4.金融企业应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把各借款企业的会计报表及补充会计信息、担保抵押和信用度及开户状况等录入计算机,建立完整、连续的信贷信息数据库,并逐步实现与借款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联网,从而实现对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动态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借款企业的异常情况,防止借款企业重复抵押、连环担保、多头套贷等不规范行为和高负债经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保证金融企业信贷资产的安全。

二、加强与改善金融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披露

1.我国金融企业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提供了反映金融企业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但报表项目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金融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因此我们建议金融企业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 该补充报表至少应披露以下信息:(1)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2 )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3)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4)贷款风险集中度;(5)短期、 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及贷款方式的结构;(6)不良资产状况, 包括:逾期、呆滞、呆帐等有问题贷款和坏帐等;(7 )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

2.全面推行“金融企业现金流量表”。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披露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包括对外发放的贷款和收回的贷款本金、吸收的存款和支付的存款本金、同业存款及存放同业款项、向其他金融企业拆借的资金、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收回的已于前期核销的借款、融资租赁所收到的现金等;(2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包括股利、利息、出售非交易证券等收入的现金,购买非交易证券、购置不动产等支付的现金;(3)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包括发行借贷资本、偿还长期借款、支付股利等发生的现金流量。金融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应重点披露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以及同现金流量表有关的反映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财务比率,如现金比率、经营净现金比率等。

3.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近年来我国金融企业也开始从事表外业务,如代理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支付能力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等。由于表外业务在现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下不计入资产负债表,仅在会计报表下以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故表外业务具有自由度大、连续性弱、透明度差、风险性强的特点。从长远来看,仅在会计报表的附注或补充资料中对表外业务加以简要说明不足以满足对表外业务风险防范的信息需要,可以要求金融企业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

三、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充分体现稳健性原则

1.关于应收未收利息的长期挂帐问题。我国的金融企业财务制度规定,贷款逾期二年以内仍应计算应收利息,作为利息收入列入当期损益,这显然违背了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本意。明知有的借款企业经营不善,濒临倒闭,逾期不满二年的贷款按照规定金融企业仍要按期计算利息收入,结果大大膨胀了各期收益,从而不得不照缴营业税、附加税、所得税、上缴利润及分配股息、红利、奖金等,给金融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由于金融企业收益中包含了实际已成为坏帐或将成为坏帐的无“现金流入”的利息收入,使其年终帐面的净收益金额严重失真,很难排除“虚盈实亏”泡沫利润现象。当前不少借款企业实在无力支付借款本息,使金融企业逾期放款率、呆帐率和坏帐率普遍较高,实际上这些税款和分配的利润是由金融企业无偿垫付的。虽然财政部“财商字(1998)302号文件”将应收利息的核算期限由2年缩短到1年,但从避免虚增利润的角度看,1年的期限仍然太长。为了稳健起见,应再考虑将这一期限缩短至半年左右。或者根据稳健性会计原则,对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的应收利息不再计入当期收入,而是在实际收到时再计入当期收入;对正常贷款的应收利息,如到结息日收不到,应允许全额冲减当期收入。

2.进一步改进呆帐准备金计提的方法,提高计提比例,扩大计提范围,简化核销审批手续。在目前社会经济大环境并不十分理想,市场风险较大,借款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按现行规定标准提取呆帐准备金还远不能满足金融企业当前核销呆帐的要求。为此,极有必要对现行呆帐准备金的提取办法作些改进:

第一,改变按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呆帐准备金的方法,采用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计提呆帐准备金的方法。可以考虑将现行计提呆帐准备金的方法改为每月按实际发生的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全额计提“一般呆帐准备金”;一旦出现有问题贷款,就立即按其发生呆帐的可能性的大小,依据预先确定的计提比例再计提“特别呆帐准备金”。当这两项呆帐准备金累积到一定的数额,足以完全抵御所有有问题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帐损失风险后,可不再计提呆帐准备金。

第二,进一步放宽呆帐准备金的计提范围。计提呆帐准备金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信用贷款,还应该包括同样存在风险的透支、同业拆借、融资租赁和存放同业款等款项。

第三,放宽对呆帐确认的条件限制,简化对呆帐核销的审批程序。现行制度对呆帐确认条件的规定过于苛刻,使许多实际发生的呆帐不能及时核销。可考虑允许金融企业将超过一定期限(如5 年)的逾期贷款一律确认为呆帐予以核销。此外,还应简化对呆帐核销的审批程序,赋予金融企业一定的核销呆帐的自主权。

3.改进现行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坏帐准备金是按期末应收帐款余额的千分之三计提。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无法反映不同期限和不同性质的应收帐款的构成与发生坏帐损失可能性的关系,使坏帐损失的发生与坏帐准备的提取不相协调。为克服这种不足,可要求金融企业采用帐龄分析法来计提坏帐准备,并按应收帐款帐龄和性质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计提坏帐准备的比例。

4.应允许金融企业对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规则计价。当金融企业的长期金融资产的公允市价跌至帐面成本以下,或有较为明显的证据表明金融企业所持有的资产可能蒙受损失时,应对其帐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将公允市价与帐面价值之差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另外,应强制要求金融企业从每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基金,专项用于补偿各种风险损失。对于风险较大的表外业务,应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取一定的准备金或收取一定的保证金。

四、加强对金融风险的会计控制,构建防范金融风险的控制保障系统

1.事前控制。其主要任务是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这类指标通常包括: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如备付金比率等;反映资本不足风险指标体系,如资本充足率等;反映资产风险指标体系,如逾期贷款率等;反映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如利率风险率等;反映损益状况指标体系,如资产盈利率等;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指标体系,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销率、资产收益等。

2.事中控制。其主要任务是对金融企业的稳健经营实施动态监控。金融企业的决策部门应将反映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指标,作为需要考核的责任指标落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会计部门要同其他职能部门一起建立一个对金融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随时将来自各方面反映金融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处理好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以确保金融企业经营始终遵循稳健与安全的原则,尽量避免与减少金融风险所带来的损失。此外,事中控制还应包括对金融业务规范和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以维护法规的统一性与严肃性,防止违规、违法带来的风险损失。

3.事后控制。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金融企业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核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标签:;  ;  ;  ;  ;  ;  ;  ;  

防范财务风险的会计对策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