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转轨改革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_党建论文

国有企业转轨改革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_党建论文

关于国有企业转轨、改制阶段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有企业论文,党建工作论文,调研报告论文,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转轨、改制的阶段,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和紧迫。最近,我们“课题组”围绕这个问题,深入我区14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对企业改革的现状和党建工作做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掌握了一些实际材料。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转轨、改制阶段国有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从1982年起步,至今已经历了15个年头。经过了企业外部的改革和内部的承包经营,原有的国有国营的体制已经打破。国有企业开始走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经营意识特别是资本运营的意识正在逐步增强。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进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从过去的政策调整转为制度创新,从过去着眼于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向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从过去单项推进转为综合配套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新与旧的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准确把握国有企业转轨、改制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出发点的依据,概括这些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看,呈“两极分化”状态,强的愈强,弱的愈弱。从我们调查到的情况看,凡是那些企业转轨快、改制早,企业债务少、包袱轻,产品质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经济效益就好,发展潜力也大;凡是那些转轨行动慢,改制困难大,设备老化,技术陈旧,企业债务多,包袱重,产品落后,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企业,尤其是国有老企业,经营就困难重重。从面上看,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在整个国有企业中只占少数,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艰难,极少数企业濒临停业、破产的境地。这是转轨、改制阶段企业的一个基本现状。

2.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看,进入攻坚阶段,即从解决外围矛盾逐步触及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攻坚阶段的基本特点是,旧体制积累下来的体制上,经营上、政策上的矛盾已完全暴露出来,到了非彻底解决不可的地步,而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经营机制问题。攻坚阶段的基本内容是,通过改革建立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所有制改革为内容的结构调整;转变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寻求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的“两个根本转变”,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式经营转为集约化经营。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已从过去几年的试点进入全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但总的看,还处在新体制的初创阶段。

3.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上看,呈多样化格局。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按照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的要求,一些国有企业在转轨、改制过程中,它们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和寻求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有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有的采取兼并的方式,组建新的企业;绝大多数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采取资产重组的方式,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大多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拍卖等形式,调整了原有企业的所有制结构。通过改革、改组和改造以后的企业,其生机和活力普遍有所增强。

4.从国有企业改革的条件看,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并存。经过几年来企业改革的实践,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改不行”、“非改不可”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按照中央改革的方针和部署,普遍加大了对企业改革领导的力度,成为企业改革的主要推动力。从内部的外部形成了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气候”。但是,由于历史上积累下来的诸多矛盾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企业的转轨、改制又是在国家财力困难、社会就业紧张的情况下起步的。从客观上又制约着国企改革的步伐。从我们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前制约企业改革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思想观念的制约。相当一部分企业的领导者还没有从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体制”的固有观念上解放出来,企业的改革仍然在原有的旧体制中转圈圈。由于改革涉及到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政府怕失控,厂长怕丢权,工人怕失业”的“三怕”心理也制约着国企改革的力度和积极性。二是企业债务和人员分流再就业的问题。由于目前国家和政府还没有制订出明确化解债务的政策和解决人员分流再就业的相应渠道,所以,“钱从哪里来,人到哪里去”的问题是困扰企业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亟待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保证国有企业转轨、改制的顺利进行。

上述国有企业转轨、改制阶段出现的新的特点,说明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关键性阶段。既为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机遇,也使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处在转轨、改制阶段的企业党组织,一方面,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积极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遇,积极探索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善党对企业的领导。而能否抓住机遇,使党建工作在改革中得到改善,在改善中得到加强,是当前企业党建工作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问题。

二、企业转轨、改制阶段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针对企业特点,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大多数企业党组织在实践中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明确了企业党建工作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重视企业党建工作的大气候已经形成。近年来,通过探索、实践和总结,从中央到地方都清醒地认识到“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权不能丧失”,企业党建“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尤其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下发后,各级党组织按照“三句话”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力度。目前,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重视和抓好企业党建工作,从上到下已经形成共识,出现了良好的形势。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更加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领导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一点,从党章、《企业法》和中央下发的许多重要文件中,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一度企业党组织不被重视的现象已经扭转,党组织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企业党组织“两个作用”的发挥得到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以及党管干部的原则,由于在企业改革,生产经营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因而普遍受到企业行政组织的重视。党委的工作系统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党群关系和党政关系得到了改善。

——党的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基层党校,能够常年坚持对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并且能够突出“党”的特性,发挥“校”的优势,体现多功能的特点。在加强党员教育的同时,普遍建立了企业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了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加强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过去一度党不管党的状况得到了扭转。

分析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从总体上看,近年来企业党建工作得到了加强,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进入转轨、改制的新阶段以来,又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给予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其一,目前有相当数量企业的党建工作陷入活动难开展,党员难管理,党建工作难规范的困难境地。国有企业转轨、改制阶段,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企业矛盾的焦点,求生存、求发展的急迫性也困扰和影响着企业党组织的正常工作。大批职工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影响并造成了工人队伍的不稳定。党员队伍大量流失,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下岗职工就业无门,谋生无路,给留下来的职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后顾之忧增大,也加大了党委工作的难度,党建工作难以正常进行,这是当前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其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是明确的,但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一些关键性环节和具体途径上,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制度做保证。从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看,相当数量的企业不太重视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及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表决方式。党管干部的原则也没有法规性的具体制度。由于没有制度的保障,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其三,党组织发挥政治领导作用的状况不平衡,从调查中得到的情况看,企业党的领导状况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自觉领导型。能自觉地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在企业生存、发展等重大问题上能拿道道,出思路;第二种是盲目领导型。主要表现为在企业改革的大潮中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行动上无所适从,只能跟着“风头”跑,领导方式和方法不适应企业改革的新发展和新要求。第三种是放弃领导型。主要表现为党委工作机构形同虚设,书记仅仅是个“摆设”,企业的经营发展中体现不出党组织的工作成果和作用。目前,企业党组织盲目领导和放弃领导的状况并不是少数。根本的原因,是党委一把手的素质低,即与企业班子的配备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党组织把企业党委一把手的配备作为安置于部的一个重要渠道。退休前的安排和转业干部的安置占企业书记中相当的比例。相当数量的企业书记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业务水平差。一些书记既不懂党务管理,也不懂经济管理,素质较差。直接影响了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水平。与转轨、改制阶段企业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其四,党组织发挥保证监督作用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从我们在调查中听到的反映和掌握的情况看,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经营上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有的企业甚至从盈利大户变为亏损大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缺乏一整套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膨胀。目前,在部分企业中,集体领导制度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得不到贯彻执行,主要行政领导一个人说了算,定了办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从建立了公司制的企业情况看,新老“三会”的关系,思想上是明确的,各自的工作职能也是清楚的,但在实践中由于行政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不能发挥组织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也就削弱了各组织所承担的监督职能。因此亟待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

其五,相当数量企业党建工作的衡量标准不统一。这是造成企业党政之争的主要原因。企业是经济组织,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中心,应该说这已经是不容争论的问题。但在调查中了解到,一部分企业的党政领导就如何衡量和评价党建工作的标准,在认识上并不是统一的。行政领导强调企业的中心是生产经营,各种组织,包括党组织,只能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只要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搞上去,其它一切工作都可有可无,忽视了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党委领导则强调党建工作的原则性,以党委工作的集中性,党的领导的统一性和党建活动的独立性等单纯的党建工作原则作为衡量党建工作的标准。结果出现了各吹各的调,各拉各的套的现象,党政之争即由此而起。如何衡量和评价企业党建工作的标准,当前,急需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去统一党政组织的思想。把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地位和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二手抓,二手都要硬”。企业党组织尤其应该随着企业改革的发展,改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方法。

上述企业党建出现的这些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旧体制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陈旧的问题。但从根本上说,企业党建的状况,受着整个企业改革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国企改革正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改制的关键性发展阶段,规范的企业制度还未健全起来,这就必然影响到党组织的工作也难以科学的规范。因此,改进和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坚持改革的精神,抓住企业转轨、改制的良好机遇,同企业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去积极探索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三、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基本思路是着眼于长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针对国有企业转轨、改制阶段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抓好企业党建工作的主动性

根据我们在调查中了解的情况,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和群众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上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人认为,企业转轨、改制主要是“政府行为”,是“经济行为”,党组织不必要过多参与。有的人甚至认为,“将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与国际上接轨,有董事会作决策,有监事会作监督,有经理层作管理,企业中不必再设党组织了”,等等。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首先,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重要思想,也就说,搞好国有企业的转轨改制,关键也在党。如果没有党组织的领导、指导和引导作用,企业的改革就会放任自流,偏离正确的轨道,其次,国有企业搞转轨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绝不是简单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公司制度,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既要吸收国外的经验,更要体现中国国情,反映公有制的本质要求;再次,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的是从根本上革除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营机制,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是社会主义企业制度与资本主义公司制度的一个本质区别,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最后,从企业改革的实际情况看,党的领导不是不需要,而是根本就离不开。处在转轨、改制阶段的国有企业,有许多矛盾需要处理,有许多障碍和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决策,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大量的党建工作需要去做。所以,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两手抓”,既要抓好企业的转轨、改制工作,又要抓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到企业改革与企业党建工作同步进行,相互促进。

第二,探索和总结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途径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根本点是保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的肯定并强调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还具体规定了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三个原则性内容,在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中必须予以遵循。但是,把这些原则真正贯彻落实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这需要联系企业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根据调查了解到的各企业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认为,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其具体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党组织能抓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在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路子、生产经营的难点、重点及职工关心的疑点和热点问题上拿道道,出思路。不应干预企业的具体事务,而应站在宏观决策的高度,善于捕捉企业发展的契机和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从战略全局上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大目标上把关定向,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好一些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程度低的问题,提高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能力和水平。具体地讲,党组织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提出“意见和建议”之前,要充分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和发展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职工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可靠的科学依据对重大议题在党委会或党委扩大会议上进行充分论证,形成共识之后,再提出“意见和建议”。要建立健全参与决策的规章制度,如议事规则,决策程序,表决方式等,使党组织的参与行为建立在制度保证的坚实基础上。

其次,党组织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所谓关键时刻,主要是指企业重大改革举措从酝酿到出台的时刻,企业生产经营最紧张的时刻,重大技改项目的实施和重大投资项目运作的时刻,以及企业最困难的时刻。这样一些关键的时刻,往往是矛盾的交汇点或集合点,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这样的时刻,党组织要主动参与,积极出谋划策,分担风险和责任,加强组织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种关键时刻党组织的表现和作为,能够集中体现和展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多次听到企业的党政领导介绍和群众证实,“党的地位和作用,是在关键时刻干出来的,只要党组织有作为,就不怕在企业中无地位。”

再次,管好干部,带好队伍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途径。企业以生产经营为中心。要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要有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干部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因此,密切联系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目标,管好干部,带好队伍,做好人的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管好干部,关键是用什么人的问题。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用人程序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把那些政治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开拓创新、作风正派,群众拥护和信任的人及时推荐到企业的各级领导岗位上。同时,党组织要管好干部的培养和考核,管好干部的推荐和奖惩,管好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素质。带好队伍,是落实依靠职工办好企业方针的根本保证。企业改革和发展,动力在人,阻力也在人,要变阻力为动力,就需要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抓好两个环节的工作:(1)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先进理论武装人的工作,培育“四有”职工队伍;(2)大力抓好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工作,以适应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化管理的要求;(3)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职代会在团结、教育职工,维护职工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权益中的作用;(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减少阻力,增加动力。(5)要妥善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和分流安置工作,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

最后,切实发挥党组织保证监督的作用。保证监督是企业党组织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途径之一。从我们调查中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保证无措施,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在一些企业中还普遍存在。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党组织行使保证监督职能的根本目的是在企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等重大活动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的宗旨,规范企业领导干部的行为。保证监督活动是一种组织行为,体现的是党对企业的领导,而不是个人行为。保证监督是一个系统,从过程看,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保证监督;从对象上看包括对人和事的监督;从作用上看,保证是目的、监督是手段。其次,为了把保证监督作用落实到实处,真正收到实效,必须完善保证监督机制,健全保证监督制度,理顺保证监督关系,疏通保证监督的渠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保证作用和组织保证作用,运用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职工民主监督,行政监督以及财务审计和舆论监督等手段,把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监督和企业行政组织监督结合起来,把党内的监督和职工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使党组织的保证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逐步走向正常化、经常化和制度化。

第三,抓住“两头”,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根据企业党建目前的实际状况,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需要抓的工作很多,要建立健全党的组织,要加强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但从抓工作的重点和关键来看,需要花大气力,抓住“两头”,就是一头抓住党委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坚强核心;一头抓住党员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关键是提高班子成员的素质。根据一些企业的经验,领导班子成员应具备以下素质:一要有主动的配合意识。“互相配合,好戏一台,互相拆台,共同垮台”是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值得每个班子成员借鉴。二要有宽广的胸怀。没有纳言之胸,容人之量,坦荡之怀,是不容易团结一致做好工作的。不少同志讲,在领导工作中,“切忌纠小节,积小怨。”“在小节问题上相互多一份忍让,少一点计较,就会多一份默契,多一份和谐”。班子成员经常交心通气,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的疏通功能,就可以及时消除有可能影响团结的苗头。三要有坦诚相处的意愿。“以事业为重,工作为本,以团结共事为前提,就没有不敢说的话,也没有不能说的话,也没有说不开的话。”四要有良好的作风。“先做人、再做事、后做官”,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纯化做官动机,杜绝“政客”作风。在领导工作中要勤奋敬业,勇于奉献,清正廉洁,开拓进取,平等待人。这些,都是企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是选准配好企业党委的主要领导干部,这是保证党对企业政治领导的重要条件。根据一些企业的经验,选配党委主要领导干部要本着从有利于发挥党的政治核心,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有利于提高班子的整体效能出发的原则。从调查中了解的情况看,凡是政治上强,作风正派,懂经营管理的书记和党委成员,威信就高,作用就发挥的好。因此,上级党组织在选派企业党委书记和班子成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被派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实行公司制的企业,党委成员可依法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党委书记可兼任董事长,实行交叉任职。这就要求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职务所要求的条件和能力。

加强企业党的领导班子建设,还必须加强班子内部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建设,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关系,正确处理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与合作共事的关系,不断增强班子的内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础和保证。针对目前企业大批老党员退休,一部分党员下岗分流的现状,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几点:首先,加强现有党员的教育、管理,稳定队伍。强化政治理论、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加强一线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加大从一线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壮大党的组织。最后,高度重视企业科技人员的入党问题,科技人员是企业的骨干,是企业实现“两个转变”的中坚力量,因此,重视和培养科教人员入党,对促进企业转轨、改制,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第四,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党的领导体制和党建工作机制

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适应企业转轨、改制的要求,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在改进上下功夫。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改进党的领导作风、领导方式、活动方式和党的组织状况等等。但从我们调查中了解到的实际状况看,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一件带有根本性的大事。目前,企业党政关系仍然是各种矛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党政关系不和谐,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关系紧张,相互之间缺乏密切的配合,仍然比较普遍。从现象上看,是党政一把手之争,但从深层次上总结和思考,是个国有企业发展生产经营与发挥党的政治优势靠什么去保证的问题。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党政领导个人的素质固然重要,但不同时依靠制度,尤其在领导者个人素质低的情况下,工作就难以规范,保证就难以有长久稳定性。因此,制度和机制问题是二者结合的关键和根本。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制度上和机制上大胆地进行探索。

目前,国有企业正处在转轨、改制阶段,规范的企业领导制度还处在初创和试验阶段。所以,党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也正在探索。根据已有的模式和改制后企业领导制度的特点,除国有独资公司外,还会出现一些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混合型企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与此相应,党在企业的领导体制、领导方式和党建工作机制也可以而且应当是多样化的。目前,国有企业党的领导体制从组织结构上看,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来划分,大体有三种情况:特大型企业,普遍采取党政分设,党政两套工作机构;大型企业普遍采取党政交叉任职,党政工作机构有分有合;中小型企业普遍采取党政一肩挑,设分管党务的专职副书记,党政机构合署办公;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造的国有企业,普遍采取党委书记兼任董事长,党委成员进入监事会和经理层。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看,将来也不外乎是这几种组织形式,但也不应排除其它的组织形式。

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必须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三句话”的方针。同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衔接,同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制,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相配套。本着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利于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党政工作关系的协调和配合,按照“间接式”、“渗透式”的领导方式,探索和建立多样化的企业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而不必“一刀切”。不管建立哪一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在建立和健全制度和机制上下功夫,从而使党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标签:;  ;  ;  ;  ;  ;  

国有企业转轨改革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调查报告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