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管理发展的两次革命:从福特的管道到锤子的流程再造_流程管理论文

流程管理发展的两大革命:——从福特的流水线到哈默的流程再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福特论文,两大论文,流水线论文,流程管理论文,流程再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它一经产生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适应于经济全球化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流程管理逐渐取代传统的“科层制”职能管理,并在企业界得到普遍的应用。今天在欧美先进国家,这一思想和技术已经走向完善并日趋成熟。而在我国流程管理则处于起步阶段,对流程管理的概念及技术应用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本文对流程管理思想产生以来,影响最大的两大技术,福特的流水线与哈默的流程再造作一粗浅说明,并对流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阐述,借以提高我们对流程管理发展演化规律的认识,为我国企业采用这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借鉴。

1 流程管理的现代本质:对职能管理的全面超越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黄艾舟,梅绍祖2002)。“流程管理(BPM)是一种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目标,分析、改善、控制和维持流程的系统化、结构化方法”(Elzinga等,1995)。流程管理是对传统职能管理的否定与变革,与职能管理相比,流程管理实现了五大超越(如表1所示),这五大超越,是流程管理内涵的集中表现,也是流程管理得以代替职能管理成为主流管理思想的原因。

表1 流程管理对职能管理的五大超越

职能管理

流程管理

组织结构以职能为中心,

组织结构以流程为中心;

以分工、部门为导向;企

导向性超越 企业目标以顾客为导向,

业目标以利润为导向,以

以服务为导向

制造为导向

从输入到输出时间短,效

效率性超越 从输入到输出时间较长

率高

任务及组织调整较慢,应 任务、结构变动快,快速

应变性超越

变性差 适应市场变化

全程管理,内部网络化管

关注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能

整体性超越 理,内部网与外部网的统

与分工

一,强调被忽视的外部网

以职能分工为基础的协以流程为中心的协作,同

作,各部门内部协作较时强调企业内部流程协作

协作性超越

好,跨部门协作受到体制 与外部流程协作,特别强

性约束 调被忽视的外部流程协作

从表1的分析说明,流程管理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科层制”职能管理,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是适应于信息经济时代,适应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飞速发展的电子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方法。

2 福特的流水线(AL):流程思想的制造业革命

1908年,亨利·福特主持生产福特T型汽车,1903年首次采用大规模的流水线(AL,Assembly Line)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和售价,使T型汽车风靡全球,成为头号盈利产品。公司因此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亨利也获得了“汽车大王”的美誉。彼得·德鲁克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在1950年出版的《新工业国》一书中写道:“真正的革命是亨利·福特的大生产思想。在制造出第一辆T型车以来的40年里,这一个革命本身对社会基础带来的变革,它的发展速度、普遍性和影响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流水线的出现使流程管理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为大规模制造企业的主要的管理技术。直到今天,流水线依然是整个工业最主要的流程生产技术。

3 流程再造(BPR):流程思想主导现代企业管理的革命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汽车产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大量价廉质优的日本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使美国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占有率由100%下降到64%[28]。市场竞争环境的剧烈改变使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企业的业务流程,以提高竞争能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拉开了变革管理的序幕。

美国制造业为了夺回其全球制造业的霸主地位,发起了向日本企业的挑战。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迈克·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首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建议美国企业界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经营过程,只有对目前的工作流程进行一次重新设计,才能拯救企业并使之焕发生机。1993年哈默又与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提出了管理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概念,即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改善。Hammer强调:“企业流程就是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的设计企业的流程,使其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其核心思想是,建议美国企业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管理思想和业务经营过程,充分发挥美国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上的优势,重新设计和改造企业组织的各种工作流程,适应日益剧烈的竞争、日趋变动和复杂的企业环境条件的要求。

流程再造是由新经济催生出来的最热门的管理思想,也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之后,为适应新环境而发起的又一次重大的企业革新运动,从此在全球掀起了企业再造的热潮。从一开始BPR就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彻底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成为欧美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资料表明,约有70-75%的欧美企业正计划实施BPR,更有许多企业通过BPR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Ford汽车公司、AT&T、IBM、意大利的BAT、德国西门子公司的Nixdorf Service等等,此外,亚洲也有许多公司纷纷接受这一思想,其中不乏像泰国的泰华农民银行、台湾的永大机电工业公司这样的成功之例。有人预言,它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流。众多学者也纷纷撰文对流程再造进行分析,Deakins等学者(1997)还曾经对2019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献进行过归类和整理。企业流程再造就是在反映企业绩效的关键原因,如成本、质量、服务和交货速度等方面取得巨大进展,而对其他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其核心思想就是为达到一定的绩效而进行的流程再造,它是在对企业整体流程活动基础之上进行分析、研究,“彻底”寻找其缺陷,再造新的管理程序,以回归原点和从头开始,从而获得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的重大突破。

流程再造的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的生产流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图1所示,还必将伴随着组织的变革、观念的再造。

附图

图1 流程再造图

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更好满足顾客需要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的改进哲学及相关活——业务流程再造,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的思想体系,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的企业组织形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自从流程再造提出以来,流程思想、流程管理在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中,由配角变为主角,逐渐成为管理科学的主流思想。流程再造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流程管理在管理学中的地位,流程再造标志着流程管理走向成熟,是流程管理从幕后走向前台、从配角成为主角的一场革命。

4 流程管理系统(BPMS):流程管理的未来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学术界在流程再造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流程管理的概念。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地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与流程再造的概念相似,流程管理的定义中也包含了几个关键词:规范化、流程、持续化和系统化。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流程管理将原来流程再造定义中的彻底性、根本性融入了规范化、系统化中,提出流程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方法,是持续的、不断提升的一种方法,放弃了原来“戏剧性”的提法,而持续性的提法更有意义。由此可见,流程管理提供给企业“一种更全面的流程改善的选择”,同时又能弥补流程再造的不足,“避免落入新的管理时尚的陷阱”(DeToro & McCabe,1997)。这个时期流程管理的变革主要在于流程管理系统(BPMS,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的建立。

业务流程是开发信息系统的依据。早期的信息系统将业务流程直接写入程序中。业务流程的改变意味着程序的改变。这是个费时、费力和容易出错的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作流技术逐步引入到信息系统中。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也像数据库管理系统把数据与应用分开一样,把业务流程管理与应用系统分开来,使业务流程的调整不受应用功能的影响,图形化模拟环境使这种调整变得十分轻松和有趣。这根本改变了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模式,真正将业务流程的设计与调整职能交给业务人员,使业务流程实时地满足业务与管理人员的需求。所以,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将带来管理软件设计与集成的革命。

BPMS即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一个能够支持任何流程的、基于BPML的模拟和执行环境。BPMS的目标在于帮助管理一组动态的流程集合,从战略的层次对其优化,使它能够真正表现企业自身的业务操作走向并实现其目标。BPMS的相关任务包括:定义业务流程;实时管理和监控业务流程的目标集,并产生度量结果;共同规划流程节点活动以及在流程实例的每一步完成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根据度量结果动态修改业务流程以及流程实例。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以业务建模为基本手段,构架、开发和维护业务应用系统。它的最大特点是业务导向和技术无关性。业务导向是指基于企业工程理论和企业参考模型,为软件设计和开发提供有效的导向和依据,帮助开发者全面、正确和迅速地实现管理者的管理和业务要求,大幅度地提升管理软件的开发、发布和维护的效率及质量,并在业务持续完善的过程中实现快速调整。技术无关性是指通过运行平台直接执行企业的业务,实现业务模型和系统实现技术的分离,应用软件开发人员只需要聚焦于客户的业务逻辑,并可以使用多种程序语言来支持复杂业务逻辑,甚至可以将已有的应用软件转换为可用的业务逻辑,使应用系统可以在各类主流和标准的基础平台上运行,并可以顺利地迁移到未来的实现技术上。

除了软件平台的基本特性外,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还具有以下独有的特性:(1)面向业务。目前的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基础架构平台(中间件)等都是面向软件开发人员,它使用起来技术门槛是比较高的。在它们之上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面向业务人员的(并非说由业务人员来开发管理软件,而是业务人员能理解),它使用的更多是“业务语言”或“管理语言”。正是这个特性消除了复杂应用软件系统一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缺少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懂技术的不懂管理,懂管理的不懂技术,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一直存在着很难弥合的“鸿沟”。(2)技术无关性。技术无关性不是指业务流程管理平台和技术没有关系,而是指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屏蔽了操作系统、软件基础平台的技术细节,开发人员在利用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开发复杂应用软件系统时,关注的焦点在于业务逻辑、管理模式,而不用关心采用何种技术来实现。简单地说,这种技术无关性其实也就是跨平台,通过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开发的软件能够顺利地在各种异构环境下运行[29]。

理想的BPMS技术可以向那些希望管理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的企业提供如下帮助:能够迅速使业务调整通过业务概念和业务目标等形式付诸实施,并且这些实施几乎可以是实时进行(商业灵活性和完整性);能够从业务角度对这些调整进行分析和评价(商业度量和分析);能够按照商业目标,保证具体业务的顺利实施,如IT和HR管理等,进而通过优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业务运营);将商业目标与资源管理分离,只不过知识和流程的引用是按照目标来统筹安排的(流程和数据分离)。

简言之,新的流程管理技术工作原理类似于数据库管理(Howard Smith,et al,2002),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定义、变更、实施业务流程的方法,并保证灵活性和一致性,它应用流程建模语言对各种流程进行描述,然后将流程模型独立于应用程序存储在流程库,从而实现了流程和程序的分离。流程管理系统则接受并完成应用程序提出的访问流程库的各种请求,负责流程库的维护工作。在工作中,流程所有者能够参考流程库,并用可视化的工具进行持续的流程改善,而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重写应用程序,不管是对于B2B、B2C企业,还是集成类企业,大量减少企业和系统的配合问题。

由此可见,流程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业务流程能够直接、迅速地执行,就像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SQL(数据库查询语言)一样,而不需要开发任何软件以取代以前的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集成了以前的流程管理系统,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这是流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签:;  ;  ;  ;  ;  

过程管理发展的两次革命:从福特的管道到锤子的流程再造_流程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