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数学经验发展的有效策略论文_戴真敏

浅谈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数学经验发展的有效策略论文_戴真敏

泉州市丰泽区金凤屿幼儿园 362000

结构游戏是区域活动和创造性游戏中必不可少的游戏,无论在桌面建构还是地面建构的过程中,幼儿都需要运用到多种类、多材质的建构材料,其材料本身具有规则性、操作性和灵活性,随着幼儿年龄阶段的变化和建构能力的推进,幼儿需要融入的不再仅是建构的技能,多种建构材料的运用,同时还需要对了解结构材料的属性、组合、排列、堆积,因此需要迁移运用数学认知中形状、数、排列规律、物体特征、几何空间关系等。结合《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数学认知经验的发展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感知理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建构游戏正是幼儿融入了许多生活经验的常见的游戏之一,能充分利用实际操作,借助实物的多种材料理解、运用和内化数学多维度概念。

一、营造有益的建构环境,融入数学多元素概念

为幼儿营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游戏需要、兴趣所在是创设有益建构环境所需要综合考量的,在环境中目的的结合数的概念,能够帮助幼儿在建构中对数学概念能够借着环境充分直观的感受到,在感受的同时借由书实物操作而内化。例如,在建构区中投放的材料可以按照形状、大小、多少、材质等进行分类,引导幼儿在取用材料、整理材料、寻找可替代其他材料时,都充分融入了数学的多元概念;在主题建构的环境创设上,引导幼儿思考材料的种类、数量、轻重等问题,推进解决建构游戏中遇到:还可以用什么来代替?这些材料够不够?用什么材料才不容易倒下来?等问题,因着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建构游戏的深入进行,常常给予幼儿挫败感,那么如何有效快速的利用幼儿的认知经验来解决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在观察和教研中发现,利用幼儿的数学经验常常可以很有效的解决问题。

二、投放适宜的建构材料,挖掘潜在的数学经验

我们常说,低结构的材料能赋予幼儿更大的建构可能。材料的投放,不仅来源于生活,还需兼备符合建构需要、美观度、相似性等,让幼儿在逐步发展的主题建构中能够贴近建构目标,以此获得游戏的满足感和自信心。例如,公园里的树,在小班幼儿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投放大小两种类型,在建构的同时,引导幼儿尝试ABAB进行树木的布置,到了中大班,规律的运用将变为丰富,可以进阶为更复杂的类型,比如还可以加入路灯、小路、垃圾桶等其他的更富有生活化的内容,不仅仅在建构作品整体布局上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多远距离需要增设相应的建构作品,这样就启发了幼儿初步尝试选择测量工具、掌握粗浅测量方法、学习进行记录和规划,在同一个层面上,深化、迁移、运用适宜的数学经验。例如,建构区投放门牌号,这类材料属于辅助型材料,然而并不是起到单纯美化建构作品的作用,同时可以融入图形、数字、符号等数学经验,在幼儿制作门牌号的同时将潜在的数学经验发挥出来,在建构作品中再次呈现和运用。

因此投放适宜的建构材料就非常关键,不仅仅是幼儿能够掌握和运用的,同时需要针对不同需求的幼儿有更具发展的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幼儿在建构《我的小区》,因为生活经验的不同,幼儿所能观察到的小区设施也不一样,有的幼儿可能只需要简单的线条勾勒绘画即可,幼儿幼儿可能还需要实物的图片进行修饰,因为并不是每一项建筑幼儿都具备绘画的能力,在参照之下,也许构图就更加清晰。在这个环节里面,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协助,帮助幼儿记录,提供构图素材。而不仅仅是给幼儿一张纸、一支笔,就让幼儿完成本次的布局图。

三、准备充分的建构技能,运用内化的数学认知

随着幼儿年龄不断增长,建构作品复杂程度提升,需要准备的建构技能也要逐步提升,才能满足幼儿建构的需要,实现建构的愿望。建构技能延长、垒高、围合、架空、交叉,如果单掌握某一项,犹如纸上谈兵,是无法完成建构作品的。例如,幼儿在搭建立交桥的主题建构中,用到长条状木板,需要用圆柱形的积木做支撑,如果不考虑木条长短和积木的间距,木条下方可以任意的放积木,接下来需要连接的部分,幼儿可能就会遇到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圆柱积木,拿走哪些才可以保证立交桥不会倒等问题。相反的,幼儿知道桥的两端需要各一块圆柱积木支撑,根据先测量的间距需要,再摆放积木的办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建构的技能是充分非必要条件,关键点在于使用各项技能时,能根据需要采取数学的解决办法。

当幼儿在建构时能够对建构材料的使用在心中有数学有关的认知经验,那对建构游戏的开展无疑像游戏中开了外挂一般。例如:中班建构《动物乐园》,负责外墙的幼儿时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外墙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该多长呢?因为,在游戏开展到中旬的时候,有的幼儿便会发现:外墙围得太小了,我有一直长颈鹿都住不进去!有时候,有的幼儿也会疑惑,这么大的动物园看起来好空旷,没什么意思。那么,根据游戏的大致时间,负责外墙的幼儿就需要把握方位、空间、材料使用,这就涉及幼儿对材料的大小、多少、高矮有初步的数学概念,同时要搭建一个既美观又有用的外墙,又需要幼儿考虑材料、建构方式、规律晕运用等因素,让外墙配合内部建构有趣有效的搭建起来。

四、定位准确的指导策略,做好推进的反思评价

教师,应当是游戏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但随着推进的需要,教师还要完成分析、反思、评价和调整的工作。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水平、游戏的愿望,选择适宜的建构内容,采取准确的知道策略来结合幼儿的生活认知经验,逐步发展幼儿的建构技能。例如,幼儿在搭建花瓶的适合发现,花朵放进去之后总是容易倒,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幼儿尝试加大花瓶底部的面积、更换相对重的建构材料、减小瓶身高度等,在不同知道策略中,幼儿收获的是来源不同的数学经验。在反思评价中,鼓励幼儿善于利用数学经验来推进游戏。例如,幼儿在建构动物的家,两个动物房子之间有一段小桥的距离,有的幼儿提出来,桥那么长,如果是慢吞吞的乌龟什么时候才能到呀?那么缩减长度、改变桥面弧度、其他方式过桥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推进数学认知的发展。

总之,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帮助幼儿发现感兴趣的建构内容,同时符合幼儿建构的发展水平,与幼儿一同探讨建构的方法,是教师的建构前需要扎实做稳的“热身运动”;在建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适时观察介入,同时要区分当下解决和事后商讨的问题,在游戏进行不下去,幼儿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应该尽可能启发引导协助解决矛盾;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不足以对幼儿当下的操作有决定性影响的时候,则需要教师进行适宜方法的记录,在活动后提出并讨论;在游戏结束后,除了梳理本次游戏发生的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建构作品本身和幼儿的情绪情感,通过欣赏、分享和小结,融入到游戏尾声的环节中,可能将会使得更多幼儿在一次次游戏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论文作者:戴真敏

论文发表刊物:《学习与科普》2019年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浅谈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数学经验发展的有效策略论文_戴真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