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分析论文_林凯军

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影像中心 421900

摘要:目的:观察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诊断措施,并对其中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诊断方法进行检查,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诊断基础上加用影像学诊断进行检查。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和误诊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病灶部位、钙化、空洞、病灶范围及胸腔积液等病变特点上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诊断中的总误差率(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9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像学诊断在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高病变特点的诊断率,降低误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继发性肺结核;影像学诊断;误诊;临床价值

继发性肺结核是指Ⅲ型肺结核,其在12岁以上的儿童人群及成人中的发病率较高。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继发性肺结核进行诊断可以明显降低诊断的误差率,对于继发性肺结核的疾病特点、进展及治疗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中的60例患者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与常规诊断方法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的继发性肺结核检测均为阳性;②均具有胸痛、发热、乏力、咳嗽及盗汗等症状;③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31.24±3.75)岁。研究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32.09±4.8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诊断方法进行检查,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措施:(1)病原学检查:主要是通过查痰进行,标本主要来自于患者的痰液、支气管冲洗液及下呼吸道采样等,每天进行3次以上查痰。(2)结核菌素检查:主要采用皮肤试验,若检测为强阳性则代表患者处于超过敏状态,这表明其发生继发性肺结核的概率非常高。(3)聚合酶链反应:该方法属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之一,检测花费时间短,且阳性率较高。(4)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该方法是临床上对结核病进行快速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其具有特异性和菌阴肺结核敏感性较低的缺点。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诊断基础上加用影像学诊断进行检查,具体措施包括:(1)X线检查:X线检查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主要包括:病变大多位于肺下叶背端和肺上叶尖端的后端,阴影形态通常为浸润、结节、斑片及索条状纤维化等互相融合的影像,且具有渗出、纤维化、增值及干酪样坏死等表现,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空洞、钙化、支气管播散灶及合并胸腔积液等症状,进而引发胸膜粘连或增厚情况[2]。患者的病灶通常为球形,直径约为3.0cm,且周围常出现卫星灶[3]。(2)CT检查:该检查方法主要是为了检查出如肺低、肺尖及心脏后部等位置发生的隐匿病变,对于了解患者的淋巴结肿大情况和胸腔积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3)气管镜检查:该检测方法主要是针对部分X线检查特点表现不明显、诊断有难度、怀疑支气管结核和无法排除是否具有肺癌的患者进行诊断。

1.3 观察标准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及诊断过程中出现误差的概率,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用( ±s)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

从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在病灶部位、钙化、空洞、病灶范围及胸腔积液等病变特点上的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临床上对继发性结核病进行诊断的依据主要依据包括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各项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痰液及其它体液中的结核杆菌是否呈阳性等。其中病理学检查和查痰检查的结果最有说服力,而同时影像学诊断也是临床上诊断继发性结核病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还可以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5]。而其它诊断方法在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的分辨率则相对比较低,通常难以发现较小的病灶,如患者肺中部分细微结构的转归及病变、隐匿性病变、毫米左右空洞等,因此误诊率和误疗率也比较高。相关研究显示,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继发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主要集中于两肺上叶尖后端及下叶的背端等位置,而在肺中叶、下叶等部位则比较少见,这主要是由于该疾病患者已经对结核杆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6]。同时,采用影像学诊断可以迅速找出许多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病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病灶部位、钙化、空洞、病灶范围及胸腔积液等方面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诊断中的总误差率(26.67%)明显低于对照组(9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影像学诊断在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高病变特点的诊断率,降低误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建中,郭建鹏,王晓光等.肺小叶内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2):215-218.

[2]王巍,陈红兵,李净等.继发性肺结核和成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4):233-236.

[3]陈友三,刘士远,谢丽璇等.综合性医院肺结核的CT诊断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5):610-613.

[4]张天华,袁吉欣,汤艳等.继发性初治涂阳与涂阴活动性肺结核CT影像对比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285-1287.

[5]陈家忠,陈孝谦.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2):125-126.

[6]王云武.X 线诊断肺结核的临床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3,31(z2):289-290.

论文作者:林凯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4

标签:;  ;  ;  ;  ;  ;  ;  ;  

继发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分析论文_林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