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与对策研究论文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与对策研究论文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与对策研究

陆海棠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6)

[摘 要]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被迫面临缺失型的成长环境,不仅仅在学习方面,同时在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隐忧。社会大众对留守女童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持续的关注,引发了我们对当前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缺位及不到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分析留守女童性安全的现状以及性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合力的全方位性安全教育网络的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

[关键词] 民族地区;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向城市。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迫于生活现实的需要,把子女留在家乡,托付给祖辈或亲戚朋友帮助照顾,有的甚至只能让子女独自生活,这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出现。尤其是在中西部的民族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又有大量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被父母忽略的女童。这些留守女童被迫面临缺失型的成长环境,不仅仅在学习方面,在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也存在着极大的隐忧。农村留守女童相对于男童来说,因为长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性健康知识的教育,自我的反抗能力又较弱,更容易受不法分子的侵害,特别是性侵害。近几年,大量留守女童受到性侵的负面新闻令人触目惊心。社会大众对留守女童安全问题的担忧和持续的关注,引发了我们对当前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缺位及不到位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① 文中石刻字形均来自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中华书局,2014年和臧克和《隋唐五代石刻字形表》,南方日报出版社,2011年,不再一一注明。

一、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的现状

农村留守女童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和留守的男童来说,明显处于“弱中之弱”的地位,是一个容易被人们遗忘的边缘弱势群体。当前,农村文化氛围还是一直以传统的“重男轻女”性别意识为主导,这导致大量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留守女童,特别是在日常的性安全保护等方面比留守男童更容易出现问题。留守女童的性安全出现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女童的健康发展。目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一)留守女童性健康知识匮乏,自我性安全保护意识薄弱

在广大的民族地区,特别是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受到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的留守女童无法获得科学的性健康知识。尤其是当留守女童进入青春期,面对自己生理发生的特殊变化,她们对性知识是懵懂无知的,由于缺乏防范和警惕意识,当遇到性侵害的时候,不知道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极易造成对留守女童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二)家庭监护人的性安全保护意识淡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留守女童长期生活在隔代抚养的家庭环境之下,大多数监护人是年迈的祖辈。地处封闭的农村,祖辈大多数年老体弱,文化水平较低,性安全教育意识淡薄,根本没有意识到性安全的重要性。由于家庭监护人忽视对留守女童进行早期的性安全教育启蒙,她们无法得到来自监护人的有效安全保护。“根据有关数据的统计,2017年全年经过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例378起,平均每天曝光1.04起。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仅1岁。”[1]这些只是实际案件的冰山一角。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由于农村留守女童缺少家庭监护人必要的监管和保护,导致其容易遭受性侵害。

(三)学校的安全保护措施不得力

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留守女童所生活的广大农村地区,是女童日常生活接触的一个重要环境。近年来,农村地区开始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例如,为了防止儿童溺水,相关人员在农村周边的池塘设置了警示的安全标语等。但是,农村地区在防范女童性侵害安全方面的宣传非常薄弱。

《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2016)》统计显示,在调研地区的农村留守女童家庭中,一年及以上仅回家一次的父母高达50.99%,22.09%的留守女童很少与父母联系。[2]家庭教育是孩子最早开始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许多民族地区的农村家庭里面,父母远离子女,缺少联系。祖辈又受自身教育水平的限制羞于向孩子进行性启蒙知识的教育,也不知道如何科学地向孩子传授性健康知识,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性安全教育。家庭性安全教育的长期缺席,导致了不能为留守女童构建起性安全的第一道保护屏障。

(四)农村缺乏对保护留守女童性安全方面的宣传

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学校的性安全教育基本处于长期缺位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大多数教师都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性安全知识教育。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没有采取防护措施加强保护女生的性安全。例如,女生宿舍没有安装防盗门窗,也没有配备生活教师或保安在夜间进行陪护和巡视,这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利用学校的安全漏洞混进学校,对住宿的留守女童进行性侵害。

二、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现状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没有构建强大的防御体系去强化保护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另一方面是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开展性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缺席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

排除标准:①鼻腔鼻窦鼻咽部肿瘤疾病;②外伤性出血;③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类药物;④伴有肝肾疾病;⑤凝血功能异常;⑥合并其他治疗禁忌证。

(二)学校没有系统的性安全教育体系和专业教师

每一个儿童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投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为了守护这些美丽的花蕾身心健康地成长,必须高度重视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分析当前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在性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构建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合力的全方位性安全教育网络,努力为广大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提供一个安全温暖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三)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性安全教育网络

为了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针对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没有开设正规的性安全教育课程的情况,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增加相关投入并加强监督,确保农村中小学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性安全教育活动,可以采取在各科目课程教学中融入安全教育知识的形式,或者是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以及举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或是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性安全教育。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如在学校的宣传栏进行性安全教育内容的宣传。

三、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的对策

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大多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没有开设专业的性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和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基本没有形成系统的性安全教育体系。性安全教育一直被农村中小学所忽视。留守女童在学校里根本无法得到专业的性安全教育。因此,当性侵害事件发生后,留守女童普遍感到茫然无助,事后学校也没有及时对受伤害的女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最终造成受伤害的女童出现心理创伤,甚至自杀。

(一)强化留守女童家庭性安全教育意识,开展留守女童的家长性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和特殊,家庭教育的长期缺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针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家庭特点,她们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迈的祖辈,知识水平又较低,这时可以借助学校教师或社会服务机构的志愿者为他们开设家长性安全教育知识培训。对于确实无法承担性安全教育的监护人,政府可以采取亲自登门的方式帮助教育留守女童,通过这种方式指导监护人学习科学的性健康知识和正确的性安全教育方法。我们要从家庭教育入手,强化监护人的性安全责任意识和教育意识,让监护人自觉承担起保护留守女童的责任。

(二)加强学校性安全教育,构建学校性安全教育体系

在广大的民族地区的许多农村,对性教育的宣传少之又少,整个农村社会没有形成各方合力的社会性安全教育网络。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村委会等行政管理机构,以及村长或村支书等管理者平时忙于行政事务,对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投入精力进行农村社区的社会性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因此,大多数村民没有足够的性安全教育意识和基本知识,对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非常淡漠。另一方面,一些社会公益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村,为农村提供一些专业性的社会服务。社会力量介入不足,无法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女童进行性侵害预防方面的教育,以及提供性侵害事后的心理辅导。

(三)借助社会服务机构、媒体、网络等平台强化社会性安全教育宣传

由于民族地区农村性安全社会教育的缺失,我们可以借助相关的社会团体力量和宣传平台强化社会对性安全教育的宣传,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第一,可以利用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关爱留守女童的志愿者队伍。借助志愿者的力量解决留守女童的安全教育问题,组织开展以生理卫生知识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走进农村,定期为村民举办教育咨询活动。第二,可以利用村委会的广播、网络等平台进行性安全教育知识的宣传。通过多媒体平台的宣传效应,为留守女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其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第三,应加强村委会对性安全教育的责任意识。村长或村支书作为本村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留守女童的性安全的保护。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单方面从农村小额信贷的用途、运作机制等角度进行分析,对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较少。而且另一方面即使有对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也多是集中于将调研对象设定为贫困地区,针对其他地区的极少。为此,本文将重点放在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江阴市作为案例分析,区别于以往大多将贫困地区作为分析样本,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机制作为研究角度及出发点,以点概面地了解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制约因素,并结合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相应地改善建议。

农村留守女童的性安全教育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为此,应努力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方合力的教育网络,增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增强家庭性安全教育的意识和留守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构建起学校的性安全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服务机构的力量和媒体网络平台的宣传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解决留守女童的性安全问题。

本研究采用共同发酵法的生产工艺酿造食用菌料酒,是多糖、多酚等功能性成分的良好载体,还富含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该生产工艺可应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原有的酿造设备中即可进行生产,发酵工艺简单,酿造的料酒符合现代人健康理念且具有较好营养价值。

参考文献:

[1] 触目惊心,2017年平均每天曝光一起性侵儿童案,近六成为熟人作案[EB/OL].[2019-04-20].http://news.ifeng.com/a/20180303/56433967_0.shtml.

[2] 《中国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2016)》发布[EB/OL].[2019-04-20].http://www.sohu.com/a/127786693_114731.

[3] 杨国才,朱金磊.国内外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13-119.

[4] 陈洁梅.云南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社会工作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1):280-282,284.

[5] 钟昭会.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保护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19-125.

[6] 张克云,叶敬忠.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干预措施评价[J].青年探索,2010(2):81-87.

[中图分类号] G5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9)18-0134-02

[基金项目] 2016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课题“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留守女童安全教育研究”(20161C010)。

[作者简介] 陆海棠,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收稿日期] 2019-04-25

标签:;  ;  ;  ;  

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教育危机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