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预后观察论文_陈定清

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预后观察论文_陈定清

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中心卫生院 441509

摘要:目的观察新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活血化瘀止痛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中药。治疗3个疗程(治疗10天),观察预后,记录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控制心绞痛频次和持续时间方面更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心绞痛;预后观察

冠心病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等。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1〕)。主要是由暂时性缺氧缺血性心肌阵发性症状,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2〕所致。内科治疗主要应用于临床,但大多数患者疗效不佳,对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仍有严重影响[ 3 ]。笔者对心血管内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与西医治疗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心绞痛患者1.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40-75岁,病程6个月~9年。年龄、性别、心绞痛发病时间的长短不影响实验结果,P值大于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阿司匹林每次0.1g,,阿托伐他丁钙片10mg口服,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0.3~0.6mg每次,具体用量应符 1.2.2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同治疗。参脉注射液40毫升至250ml生理盐水,每日1次。两组在治疗期间给予相同的临床护理,包括心电监护、常规护理、药物护理等。〔3〕。治疗3个疗程(疗程10天),观察并分析。每天观察血压、心率和节律。观察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程度、部位及持续时间。12导联心电图。

1.3根据相关研究规程,评价标准遵循以下标准

有效:在相同的疲劳程度下,心绞痛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发病的持续时间减少了80%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效:在相同程度的疲劳下,心绞痛的发生率适度降低,病程缩短50%~80%。无效:心绞痛的频率没有显著降低。疾病的持续时间没有明显缩短。效率包括两种类型的有效性和有效性。实验数据用SPSS19.0进行处理。P小于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心绞痛发生频率为1.9次/d,对照组心绞痛的平均频率为2.8次/d,观察组心绞痛时间为4.63 2.42min;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时间为12.69±635min,观察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

从表2,19可见,显效有效,有效12例,无效2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9%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24例,总有效率为72。7%,二者差异显著,P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心脏缺氧和缺血发作的发生。患者有胸闷、胸痛等症状。〔5〕冠状动脉心绞痛常在中年后出现。如果治疗及时,则可长期稳定。如果反复发作,病情顽固,难以治愈,病情进一步发展。猝死很容易,所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6是特别重要的。在西药常规治疗中,硝化甘油药物可减少阻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扩张冠状动脉的血流,扩张外周血管,减少静脉的血液循环,减少心室容积。D心压,减轻心、心负荷,缓解心绞痛(7)。西药的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硝酸盐、β受体阻滞剂等。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方法,观察并分析干预后的疗效。

本研究随机选取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排除年龄和性别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及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组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并加用中药、参脉注射液。所有其他护理环境是一致的。观察并分析3个疗程。结果表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时间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内科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中西医结合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心绞痛发生的频率和时间,而且提高了临床疗效和临床疗效。治疗的质量值得推广。当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更加勤奋,不断创新,不断优化,争取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薛东莉. 研究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OL].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1-2[2018-07-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9147.R.20161224.1502.014.html.

[2]罗永建,严培玲. 阿司匹林与氯呲格雷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J/OL].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3[2018-07-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04.R.20180126.0955.014.html.

[3]吕英. 活血化瘀治则在脑梗塞和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OL].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3[2018-07-3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04.R.20180211.1151.052.html.

[4]刘彦风. 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03):188-189.

[5]陈蕾,任耀龙,杨磊. 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02):330-332.

[6]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03):195-206.

[7]刘利峰,王守力. 稳定性心绞痛的规范介入治疗[J]. 医学与哲学(B),2012,33(08):8-12.

[8]朱文玲. 具有独特双重作用机制的抗心绞痛新药:尼可地尔[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0(06):1-4+38.

[9]石文帅.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 北方药学,2013,10(02):54-55.

[10]张维勇,刘仁毅,翁发玉.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预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中国医药导刊,2013,15(09):1427-1428+1430.

[11]王晖,杨志健,黄峻,马根山,朱铁兵,王连生. 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其危险度分层对介入治疗预后和支架再狭窄的预测[J]. 中国急救医学,2002(04):25-26.

论文作者:陈定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预后观察论文_陈定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