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顾护脾胃学术思想的探析论文_杨柳华

《伤寒论》中顾护脾胃学术思想的探析论文_杨柳华

云南师范大学医院 650500

【摘 要】目的:探讨《伤寒论》中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方法:从《伤寒论》中有关顾护脾胃的论述及方药的用法进行分析。结果:《伤寒论》始终体现着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结论:研究《伤寒论》中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张仲景;顾护脾胃;探析

《伤寒论》是一部研究多种外感热病的专著,张仲景在这部书中始终体现着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灵枢.五味》:“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 [1]。脾胃居于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输布精气,运送糟粕。水谷入胃,经脾胃将精气布散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脾胃为后天之本,它脏有病也往往从脾胃入手而获效。故仲景曰:“胃和则愈”、“令胃气和则愈”。因此研究《伤寒论》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伤寒论》中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作一探析。

1 主治脾胃之方

《伤寒论》中除有治外感病之方外,还有大量的治疗脾胃病的方药。如:养胃生津之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治“心下痞 ”之诸泻心汤,还有理中、建中之属。白虎汤辛寒清热,方中配甘草、粳米健脾益胃,顾护胃气,防大寒之剂伤脾败胃;竹叶石膏汤用粳米顾护脾胃;白虎加人参汤为阳明病患者大汗出、津气两伤而设,人参在于益气生津,顾护脾胃;可见张仲景在热性病的治疗中护阳与养阴是并举的。在泻心汤中张仲景寒温并用、升降兼施、苦辛同方,可见升脾降胃、辛开苦降的顾护脾胃法张仲景早已经在临床上运用。理中丸为太阴病之主方,主治中焦虚寒之呕吐下利腹满痛,用白术培脾土之虚,人参益脾胃之气,干姜散胃中之寒,甘草平三焦之急。干姜得白术,能除满而止吐,人参得甘草,能疗痛而止利。理即治理,调理;中即中焦、中气。本方温中阳,运中气,使脾阳升而利止,胃浊降而吐停,气运转而满除。小建中汤主治中焦虚寒之腹中急痛,小建中汤着重温建中焦,故以饴糖为君;桂枝合之则辛甘养阳,温运中焦;芍药合之则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甘草、生姜均为养胃和中之品.故本方为温养中气的经典方剂。

2 善用养胃之药

在《伤寒论》中有大量治脾胃病的方剂,并且在许多方剂中用养胃之药,其中姜、枣、草同用为张仲景祛邪方中顾护脾胃的常用药物组合,约占《伤寒论》112方的四分之一。小柴胡汤为典型的祛邪扶正之方,其他如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生姜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等,都体现着张仲景顾护脾胃的用药法则。据统计《伤寒论》中用甘草71方,大枣40方,生姜36方,人参22方,白术10方,粳米5方,大枣、甘草同用36方,生姜、甘草同用32方,生姜、大枣同用31方,人参、甘草同用12方,生姜、大枣、甘草同用30方,人参、大枣、甘草同用10方,人参、生姜、大枣同用9方,人参、生姜、大枣、甘草同用7方。可见张仲景用药组方治疗疾病,顾护脾胃是优先考虑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论脾胃之病因

在《伤寒论》中脾胃病多因失治误治引起,尤以汗吐下后转为此病者居多,伤其阳者多成中焦虚冷之证,伤其阴者多成肠胃燥热之疾。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严禁发汗太过及滥施吐下的条文比比皆是。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寐,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2]。是由于发汗太过,损伤津液,致胃中阴津不足,胃不和则卧不安,而出现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等症。对此只需给予少量汤水频饮,使胃得滋润,津液恢复,胃气调和而诸症自除。166条瓜蒂散方后说:“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2]。《伤寒论》中只有三条运用吐法,因吐之过甚,甚伤脾胃。张仲景对下法的运用也非常慎重,如在209条中说:“……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2]。“胀满不能食”是脾胃受伤的表现。阳明病用下法要慎之又慎,若误用,则阳明病可转变为脾胃受伤的太阴病,由此可见张仲景对顾护脾胃的重视。

4 服药护胃之法

《伤寒论》不但重视从理法方药各方面顾护胃气,而且也十分重视从服药方法上顾护胃气。如桂枝汤后有“服已须臾,啜稀粥”。因为啜热稀粥后,可助胃气、益津液,不但易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逗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注意事项中还有“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2]也是顾护胃气。又如386条理中丸的服法中说“……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2]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太阴病的病机主要是脾虚。“饮热粥一升许”是很重要的健脾阳、护脾胃的方法。又如,在栀子豉汤类方后,指出“得吐后,止后服”,是让人们注意,不要过吐损伤胃气;同时在83条指出:“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服之”[2],“旧微溏”乃脾胃阳气不足之故。所以不可服用苦寒之栀子豉汤,以防再伤中阳。再如在十枣汤后有“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2],说明十枣汤为逐水峻剂,中病后,胃气可能被损伤,故当“糜粥自养”以养胃气。其他还如大陷胸汤后“得快利,止后服”[2]:小承气汤后“若更衣者,勿服之”[2]:大承气汤后“得下,余勿服”[2]等。这些都说明用攻法驱邪要中病即止,不能攻伐太过而伤其胃气。可以体会出张仲景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伤寒论》在治病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顾护胃气。首先要注意胃气的强弱,不能因病属实而过用克伐,损伤胃气;不能因病属虚而过用滋补,腻滞脾胃;不能因病属热而过用寒凉,损伤胃阳;也不能因病属寒而过用温燥,耗伤胃阴。张仲景顾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值得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更好地指导临床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士德.内经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2

[2]李培生.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论文作者:杨柳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3

标签:;  ;  ;  ;  ;  ;  ;  ;  

《伤寒论》中顾护脾胃学术思想的探析论文_杨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