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研究_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课堂论文,评价论文,中学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是复杂的科学系统,是科学必定有规律可循,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就是尝试寻找规律的过程;教学又是精妙的艺术体系,是艺术自身有其价值,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价值增长的结果,教学评价研究的最终指向也即为增值效应的探索。

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

1.构建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指向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实施能真正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化学学科,落实到教师和学生身上,根据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研讨构建了诸多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如:启发-掌握模式、引导-探究模式、示范-实践模式、辅导-自学模式、指导-完善模式、策划-行动模式等等。

众多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功能目标、实施条件、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各有相应的特点或变化,但其精髓是同一的:都是力求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主体。在教师行为的影响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认知结构、操作技能和情感意志等各个领域都得到有益的发展;同时,力求加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社会合作精神;从而在注重构建和改组学生内隐的认知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可持续性学力。

2.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框架之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指向体现了构建者的教育价值观。因此,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评价应服从于模式的功能指向,在评价方案的设计选择及具体操作等方面,都应该着眼于提高教学评价的增值效应。

(1)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能力的评价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对化学教学目标的理解,根据化学教材内容的差异,根据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运用一定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现代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尽管一种教学模式可能对应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或同一教学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但绝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任务的“最佳”教学模式。既然没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一切目的,那么教师应该而且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掌握众多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提高有效地使用这些教学模式的能力。

基于上述原因,化学教师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力必然应列入教学评价的内容。

(2)对运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工作,是学生在教师行为的影响下,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发展情意、形成能力的过程。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指向决定了化学教学中教和学双方存在着同一的努力趋向,那么对运用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进行测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进行测评,从而通过评价带来增值效应。

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方案的讨论

中学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着力于教学过程结构化和情意化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师对模式的运用能力也必然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益与质量。因此,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方案应该力求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1.常见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简析

通常较多采用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由于评价目标的规定受制于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目标规定的偏颇而导致评价方案存在相应的偏颇。

以教师行为要素建立的散点型评价系统:从教学目的内容、教学过程方法、教学基本素养、教学即时效果等方面,单纯围绕认知目标达成的教师行为进行测评,只能大致反映教师的授课情况,显然其评价结果是粗糙而片面的。

从教材教法过程构思的直线型评价系统:意识到课堂教学包含的多种要素,并注意到诸多要素间的线性关系;但同样偏重于认知目标达成的测评,而且仅仅注意到教师“教”的流程,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

以师生关系为核心要素的双线型评价系统:将认知、情意、技能等领域均列为教学目标,而且从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测评,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大飞跃,在实践应用中体现出这种评价系统的先进性。但课堂教学诸多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关系在评价系统中未能充分体现。

2.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方案的构想

(1)课堂教学结构的思考

课堂教学结构主要的受制因素是教材、学生及教师。一门学科教材的确定,便决定了课堂教学结构的过程性要素;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形成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构成性要素。

在考虑师生行为及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教材处理、教学策略运用等要素的综合性的统筹安排,即形成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因而大致可将模式运用时的课堂教学结构认定为:是由学生行为、教师行为、教学环节等因素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其近似的框架结构可用空间笛卡尔坐标系模拟:

(2)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构想

课堂教学结构的立体构型决定了构思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思维的多元性。考虑到课堂教学评价时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时,把三维空间立体构型压缩为二维平面构型评价系统(见附表1)。

①平面型评价系统的结构

平面型评价系统将指标分为纵、横两列。

横向指标包括:(一)主体地位;(二)情感体现;(三)教师行为;(四)教材处理。把课堂教学空间立体结构中的学生行为(x轴)和教师行为(y轴)(包括认知、情意、操作、活动等领域的诸多因素)压缩为课堂教学的“构成性要素”。

纵向指标包括:(1)教学目标的制订;(2)教学活动的组织;(3)教学策略的运用;(4)教学结果及评价。将反映主要的课堂教学环节(z轴),列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要素”。

这样,纵横指标交叉,构成了16项评价“标准与要求”。

②平面型评价系统的测评方式

平面型评价系统属于目标参照评价。由于课堂教学诸多因素的相互依存、交叉、渗透和影响,评价系统以整体感知为前导,主评者对“教”和“学”的双方行为进行观察,并依据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动态中所呈现的信息,以“观察-理解”方式进行测评;对照运用不同教学模式指标的权数评分。

③平面型评价系统指标的说明

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行为及教师行为在教学各环节的交互,注重了认知、情意、操作等领域的并重,因此在平面型评价的方案《课堂教学评价表》中,构成性要素指标(横向)与过程性要素指标(纵向)各个交叉点上“标准与要求”的构思,尽可能体现出学生与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协同性(体现双方行为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同时注意纵向同列指标间、横向同行指标间的呼应。这样,在结构被压缩后的评价系统中,尽可能地把教学各环节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体现在相关的“标准与要求”中。

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评价以往偏重于教学过程中外显行为的变化,往往把着眼点放在行为目标的记忆、理解、掌握、应用上,这仅仅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授,为体现重视学生心理的变化,(即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情意变化),在方案中设计了“标准与要求(二, 4)”。为让学生在认知过程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能在原有认知水平上,激发学习动机,进行“有意义学习”,而设计了“标准与要求(四, 1)及(四, 3)”……

(3)评课的操作说明

各项要素指标的满分值均为100分。

最终评价等第: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等。90分以上为优秀,89分~75分为良好,74分~60分为一般,59分以下为较差。

评价过程中及评价最终结果的处理时,指标的“标准与要求”和权数可作为评课研究的归结点,又可作为模糊评价的参考条目。由于课堂教学中诸多要素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本方案更注重评价者占有现场信息资料后的整体感知,直接打出“A.学生行为指标得分”、“B.教师行为指标得分”及“C.过程性要素指标得分”。

各种教学模式由于功能目标的不同,学生行为、教师行为的比重相应不同,教学的各环节侧重面也存在差异,因此拟定“不同教学模式评价指标权数参考值”(见附表2),供评价者在折合评价总分时参照。

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起始阶段,有一个学习模仿的过程,为了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因素,促进教师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使运用自如,进行变革创新,评价方案设“模式运用和特色加分”,对确能自如、教有风格、教有特色的教师给予加分。

课堂教学评价一般是对一堂课进行评价。但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包括学生的课内外整体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教’的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功夫在‘堂’外”。因此更客观的教学评价必须详实地占有更大容量的信息,除了依据听课、评课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目标达成度的判断,评定相应的分值等第外,还应通过课前后与执教者交谈、查阅备课笔记、了解教学设计思想、座谈交流及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信息资料,而后进行信息综合处理,作出既恰如其分的文字性“总体定性描述”,从而切实取得增值效应。

附表1: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____班级_____学科_____执教者______评价者_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___ ___年___月____日 星期_____________午 第____节

附表2:不同教学模式评价指标权数参考值

标签:;  ;  ;  ;  ;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研究_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