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丽乡村规划的差异化思路——以东莞麻涌镇漳澎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论文_叶燕清

东莞市麻涌镇规划管理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从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概念以来,“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美丽乡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总结其从规划到建设全流程的方法论成为当下乡建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在当下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做好规划成为重难点。本文以东莞市麻涌镇漳澎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简要阐述美丽乡村规划的具体落实要点,探讨美丽乡村规划的差异化思路。

关键词:城乡规划;美丽乡村;麻涌镇;差异化

一、美丽乡村规划概述

美丽乡村规划即为落实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使之在明确乡村发展路线及乡村性质的情况下,对土地资源予以合理利用,以便在协调乡村空间的同时,对其施以有效部署、建设的措施。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乡村规划的编制常常会遇到不同层面的问题,尤其是对村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的挖掘和提取、对村民的诉求、对村庄未来的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缺乏必要和系统的考虑。这些由于调研不充分、规划思路雷同而导致的千村一面、规划前瞻性不足等问题,也成为当下美丽乡村规划中最亟待梳理的重要症结。

二、以麻涌镇漳澎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1、乡村概况

漳澎村地处东莞市麻涌镇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且北侧及东侧为已规划的新沙工业园和“香飘四季”都市农场项目,周边旅游资源丰富。规划范围内河网密布,蕉林成片,民居聚集。村内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兼具,具有较好的农业生产基础。

2、规划思路

乡村规划讲究尊重与保留。规划师应深入了解村民需要,而不是以城市的眼光将规划强加于村民的生活上。然而过分的保留容易衍生乡村同质化的问题。规划留下了农田和老房子、古井和名木古树,解决了雨水、污水的排放,给山里通了电信、通讯。在这些被条约化了的乡村规划体系下,乡村容易失去原有的个性。如何在统一规范的规划体系下,找到每个村的特别之处,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积极的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物质条件 [1]

2.1 文化提炼

规划阶段的调研是指导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要保障。麻涌作为东莞鱼米之乡,孕育了水乡优秀且独特的文化成果。在整整三个月的调研过程中,通过走街串巷,仔细了解了当地的村容村貌和民风民情。

2.1.1《香飘四季》

《香飘四季》是陈残云的长篇小说,小说反应了解放后的珠三角水乡人民建设新农村的急切愿望,展示了当地农民改造大自然的昂扬斗志以及他们美好的爱清。整篇小说发生的故事背景正好是以东莞麻涌镇为取材地,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2.1.2“龙舟之村”

漳澎村在各类龙舟竞赛中成绩显著,屡获殊荣。1982年获东莞万江龙舟赛冠军(双项),1984获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第一名,1987年获“虎门杯”龙舟赛冠军,1988年获北京“屈原杯” 龙舟大赛季军,1993年获澳门龙舟赛冠军,1997年获多伦多国琢龙舟赛加拿大“航空杯”冠军。

2.1.3“凉棚文化”

漳澎村康熙十二年建村。因濒临狮子洋,渔民便选高低搭棚盖房定居,每当水退垦土造田耕种,水涨回棚休息或打渔,故名“漳澎”。因此当地人对凉棚有种特有的感清,至今水岸边阵陌中,依旧能看到不少凉棚。如今凉棚已成为当地居民日常休闲娱乐集会,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规划立足当地文化,策划了“龙舟水韵古曲调,鱼米飘香新漳澎”的主题。从追溯过去的水乡文脉到规划后的美丽乡村新未来,力求从多角度解决千村一面的问题。所以说,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景观规划一定要尊重地域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要充分的体现出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 [2]。(图1)

图2 主题文化街鸟瞰效果图

规划通过布局香蕉博览园、运蕉码头等节点,并通过景观元素中的景墙、座椅、廊架进行主题表达,多维联动,将现有交通扩容,导流周边潜在游客。将蕉文化打造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旅游线路。保证以旅游促产业,以产业育经济的整体方针。

2.3 尊重现状

规划在现状调研中确定了在保留的基础上提升的原则。对场地中20年以上的古榕树、古香樟进行了保留,并以此为基点规划活动和休憩场地。另外,规划对现状特色凉棚进行了结构加固和外立面美化的处理,使之更加符合新时代下美丽乡村的要求。不仅如此,考虑到乡村土地有限,确权复杂。在活动场地的规划上尽量一地多用。停车场可以兼顾晒谷场,篮球场可以划线羽毛球场等。这是乡村规划中应有的优化方式。

3、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的村民聚集地主要以现状保留格局为主,约270万㎡。村委、道路桥梁、房前屋后的绿化、活动中心的提升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对象。

3.1 老人活动中心

老人活动中心位于旧村委门前的空地上,是村民们茶余饭后聚会、休憩、闲聊的好去处。场地中邻水区域有现状大榕树三棵,形成广茂林荫。广场四周是现状民居,广场则以水泥地面为主。由于空旷无遮阴,白天少有人停留。规划设计利用当地石材,优化广场面层,并利用砖瓦元素,拼成具有祈福意义的图案,象征着场地聚福安康的寓意。规划还通过种植乔木,形成树阵广场,同时规划景观灯柱,完善了夜晚活动的需要。邻水区域,林荫下增加的建设设施,则起到丰富村民日常健身生活的需要。(图3)

图4 社区公园平面图

3.3 节点提升

除了完整的空间营造,本次规划中更多的是房前屋后的绿化提升、村中桥梁的立面改造、龙舟棚的改造提升等。

绿化方面,规划以树种控制为原则。坚持适地适树,乡土为主。不做大规模的绿化改造提升,而是充分结合乡村风貌和实际财力,以本地树种作为品种首选,适当配合农业植物和水生植物,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植物景观。

桥的改造方面,主要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以完善饰面为主。例如桥面铺装多采用当地石材,颜色以当地建筑青灰色为主色调。尺寸不宜过大,以经济实用为主。而在栏杆改造上则充分保证满足相关安全规范,同时参考整体桥面风格,杜绝人工化痕迹太浓,做到修旧如旧。(图5)

图6 龙舟凉棚改造效果图

三、结语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命题。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既需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做好充分的调研,对乡村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文化提取,二次升级”以当地文化特色为出发点,差异化发展各村特色和不同;更需要“三产联动、产业布局”,以本地特色产业为基点,以点带面的发展全阶段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让规划实实在在为当地百姓谋福利。

参考文献:

[1]田韫智?.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9):229-232.

[2]郑文堂,邓蓉,华玉武,等?.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J].现代化农业,2015(2):46-48.

论文作者:叶燕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  ;  ;  ;  ;  ;  ;  ;  

浅谈美丽乡村规划的差异化思路——以东莞麻涌镇漳澎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论文_叶燕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