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及其学科意义_社会性别论文

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及其学科意义_社会性别论文

女性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学科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性学论文,学科论文,意义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4-2563(2006)04-0035-05

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是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从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女性学研究方法明显地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除了韩贺南、张建和刘霓在她们编著的女性学教科书[1] (P16-35)[2] (P61-84)中开设专章叙述研究方法以外,其余的很少涉及女性学的研究方法。[3] 其实,如果把现有的女性学教科书中列举的研究方法一一清点一下,好像比较少是我们女性学自己独创的,许多都是其它学科的舶来品。这种对其它学科研究方法上的依赖不仅淡化了女性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性,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学科的发展后劲,[4] 因此,女性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学科成熟和发展还任重而道远。本文首先简单介绍国内学者对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接着梳理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最后总结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希望能对我国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加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成果

我国学者在女性学研究方法方面的探索为时不是很长,但已形成不少成果。在这里,我们侧重介绍和评述三个主要的研究收获。首先让我们从北京大学魏国英主编的“新时期以来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女性学原理性教材”的《女性学概论》开始。该书以一节的容量来叙述女性学研究方法,指出,既然女性学是社会科学,“它的最直接的指导思想即方法论原则就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按照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女性,就是“从女性与社会的联系和制约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中,寻求关于女性的一切问题的答案”。或者说,“考察女性特征的变动、女性存在形态的演变、女性价值的进步与发展,都要从分析当时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及经济关系入手。这是唯一正确的方法”。[5] (P21-22)否则,“脱离一定的历史范围,忽略或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很难得到准确的认识”。[6]

该书还强调,辩证法是女性学研究中应该坚持的又一方法论原则。“把女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女性的群体性和个体性辨证地统一起来,是从事女性研究的科学思路。”“我们不但要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角度把女性作为客体研究,更要从哲学、人文科学的角度研究作为主体的女性,因为,只有透过实践活动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才能研究客体世界规律,研究主体发展尺度。”[5] (P22)

最后,该书提出女性学应该坚持和使用的研究观念和手段,其中包括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念、批判继承的观念以及借鉴吸收的观念,即“女性学研究必须源于实践,必须进行系统地、深入地考察与调查,充分地占有女性发展及女性运动的各种材料”;批判地继承“历史上的各种女性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借鉴吸收当代国内外各种女性研究的理论与成果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关于女性研究的成果和方法。[5] (P22-24)总之,该书把女性学看成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把女性学研究看成是“是一种跨学科思考与观察的视角与规则”,[6] (P109-114)现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都可以为其所用。而且,“研究女性,只能是从大量的、第一手的现实与历史材料中去探寻女性发展规律,去寻找解决妇女问题的途径,由此获得的认识才是科学的、可靠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5] (P23)

该书作者所倡导的唯物史观的、联系实践的女性学研究方法被一些学者进一步发扬光大。同是北京大学教授的杨善华指出,[7] 思想和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是妇女研究方法论的起点,也就是说,“首先要弄清客观实际‘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因此,女性学研究也必须遵守马克斯·韦伯所强调的“价值中立”原则,把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区分开来,更不能用价值判断取代事实判断。另外,由林志斌主编的《性别与发展教程》[8] 把“性别统计”作为独立的一章进行十分详尽的概述和介绍,进而为魏国英“在占有大量第一手材料中展开女性研究”提供了资料收集和指标计算的技术支持。

与魏国英学见截然不同的是解构式的女性学研究方法论。以韩贺南、张建主编的《女性学导论》基本上代表了这一学派的观点。[1] (P16-35)该派别首先提醒女性学研究人员,不能随意搬用现有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因为这些来自由男性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都免不了打上男性性别歧见的烙印,它们根本无法胜任女性学的研究重任,甚至还会把女性学研究引入由男性早就挖掘好的歧途。其次,她们倡导使用与实证研究方法相对立的解释主义的方法,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不同,不能根据任何类似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来解释和理解,只能依据个人所提供的感受和意义来加以研究和认识。所以,在研究社会现象的时候,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态度或价值不仅不可能不介入研究的过程,而且还要注意积极介入,尤其是在女性学研究的过程中,在女性的主观感受、经验和声音都被忽视的女性问题的研究方面。第三,她们认为,质性研究更适用于以社会性别为分析框架的女性学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比,质性研究是一种研究人员以访问者或观察者或参与者身份去搜集所调查问题的资料的研究方法,它更能保证分析框架与方法的一致性、研究目的与方法的一致性、以及文化背景与方法的一致性。例如,当我们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研究某一问题时,质性研究方法就不仅仅解决搜集资料的技术问题,而且还帮助我们确定搜集什么类型的资料,以及如何根据研究者本人的社会性别态度去分析所占有的资料。又如,质性研究方法还有利于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在问卷中难以全面表达的、甚至跨越文化障碍进入社会和家庭内核的问题研究。

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的是偏向于改造和融合的学派,刘霓编著的《西方女性学》沿着这一派别的思路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2] (P61-84)研究方法一般拥有两个层面,即方法论和具体方法,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理论体系,包括重要概念、理论假设和分析框架等;具体方法是实施研究的方法组合,包括研究手段、分析工具和研究步骤等。这一学派所推行的研究方法的改造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只在方法论一个层面进行,二是在方法论层面和具体方法层面同时展开。方法论的改造主要侧重于引入社会性别的理论假说和分析框架,并在这一理论框架的指导下,选用来自各个学科,特别是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等学科现成的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为实现社会性别研究的目的服务。而整个研究方法的改造既在方法论层面引入有关社会性别的重要概念、理论假设和分析思路,以取代以往的男性性别研究视野,同时又对具体的研究过程、手段和技术进行社会性别化的调整,使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能够在社会性别研究取向中一致起来,确保女性学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例如,已经成为女性研究学者获取她们的被调查者对其生存状态自我解释的主要方法的半结构式或者非结构式访谈就是在综合改造人种史研究使用的参与式访谈和社会学家擅长的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以上评介中我们不难看出,女性学研究方法是在争论中往前行走的。争论的焦点显然集中在:要不要继续坚持“价值中立”的传统研究原则,要不要继续使用作为男性知识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方法或者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能不能跨越性别的疆界,还有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不要拥有与现存研究方法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些争论的继续对于女性学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更科学的定位并获取更快的进步无疑是有益的。

二、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如果说女性学是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在美国兴起的话,那么与之一起出现的女性学研究方法已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不是很长的发展历史中,女性学研究方法却经历了几个重要的转折,显示出日趋成熟的学科成长态势。

从妇女运动发展而来的女性学学科建设使过去主要侧重于对妇女运动的舆论宣传和经验总结转化为一场在方法论上的革命,这就是女性主义及其社会性别理论视野和分析框架被引入到对女性问题的研究中来。这些自称为“不守规矩的知识”首先拒绝和否定由男性一手建构起来的包括方法论和研究方法在内的知识体系,[9] (P5)认为这些男性化知识饱含着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是男人用来束缚和愚弄女性的精神武器。其次,为了转变女性长期被书写、她们的声音和诉求一直被忽视、她们不能对生存状态给出自己的解释的状况,女性主义学者反对“价值中立”的传统研究原则,强调“所有的知识都是由社会参与建构的,饱含价值观念,夹带着偏见,反映产生它的文化的利益并为之服务”,[9] (P288)鼓励对研究过程进行积极的女性价值介入和经验参与。最后,女性主义学者还希望对男性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颠覆,对以往的人类知识进行重写和重建,以至于用一个全新的女性知识体系来全面替换现有的由男性一手制作的知识架构。在具体研究方法使用上,带有明显的女性研究人员介入式的解释主义和质性研究方法完全取代了实证主义和定量研究方法,女性的主观意识、情感和经验在解释女性生存状态和性别问题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社会科学学科的学者介入女性学研究,特别是随着各个学科研究方法在社会性别分析框架下的成功应用和发挥越来越大的工具作用,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转折时期,也就是从初始的全盘否定转化为在社会性别研究框架下,有选择地使用与研究目的相一致,并且能够为顺利达到研究目的服务的现成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这一个转折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

第一,女性主义学者对待已有研究方法的态度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她们在坚持批判性的同时,多了一份宽容性,这对于更好地吸纳现有的研究方法扫除了情绪上的障碍,而且还促使女性学者对女性主义方法论中的“性别万能”倾向进行反思和自我批评,把女性学研究方法带上一条更为科学的发展道路。[10] 第二,大量研究方法的应用使女性主义学者的方法论意识和具体方法应用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使她们在理论研究兴趣与方法应用技巧的有机结合中,更科学地去检验自己的理论假设,去认识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双重价值。第三,借用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还使女性问题的研究有了共同的方法基础,其结果不仅提升女性学研究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中的学术地位,而且还能够被各个相关学科接纳和认可,这对于吸引更多的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加盟女性学研究,扩大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理论在各个学科中的学术影响,动摇和改变男性视野的一统天下确实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和条件。第四,当有更多的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被引入到女性学研究领域,当女性主义学者有了更多的机会应用这些方法为自己的社会性别分析服务,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关于各种方法实用性的时候,对这些方法进行扬长避短式改造的想法也就产生了。因此,这一次转折的意义还在于它为后续的第三次转折进行了必要的准备。美国学者罗宾·罗森在其近著中对女性研究与其它学科之间学术互动的论述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批判地或者选择性使用其它学科的方法对女性学研究的发展是有利的。[11] (P7-9)

从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和选择性使用到对这些方法有意识的改造,并逐步形成跨学科的或者独立于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女性学研究方法在发展中经历的第三个转折点。目前这种转折还在继续着,阿伦和基思题为《被学科学科化:在妇女学中跨学科研究使命的需要》的文章对此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12] 第三个转折的最主要特点是,女性主义学者不满足于对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直接借用,而开始对现成的研究方法按照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性质和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当女性主义学者在多次应用中,发现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存在着许多缺陷,致使她们的女性主义研究目的不能顺利实现时,这种与分析架构和研究目的相一致的需要性的方法改造显然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这种改造的结果却直接导致跨学科的或者独立于各个学科的属于女性学自己的研究方法的产生。像我们在前面所提及的开放式或半结构式的访谈分析法实际上已经跨越了人种史学和社会学这两个学科,成了女性学自己的研究方法之一。所以,刘霓关于“女性学者在研究中总是希望寻求或运用与现存方法不同的、有所区别的方法,然而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方法,迄今仍没有人做出明确的说明”的担忧,[2] (P62)实际上是可以在总结第三个转折带来的成果中释怀的。

应该说,女性学研究方法进入第三个转折既是第二个转折的必然延伸,又是女性学自身发展和壮大的需要。作为必然的延伸是因为现成的研究方法都是各学科从自己的认识论基础、理论视野、方法论原则和具体研究需要出发设计的,当我们用女性主义或社会性别取代这一切时,自然就会和它们的具体研究方法发生程度不一的矛盾或不相一致,不经过一定的改造和变化是很难为女性学研究所用,满足社会性别分析的需要。从女性学自身的发展和壮大来看,第三转折为强化研究方法对女性学的学科支撑确实不可或缺。否则,研究方法的弱化和滞后不仅制约女性学的继续壮大和前行,甚至还会使女性学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站立在学科之林中。

女性学研究方法在否定、吸收和改造其它学科研究方法中不断进步的经历告诉我们,从研究方法方面做大做强女性学还是有很多路可以走的,我们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女性学分析框架,选择使用现成的研究方法,也可以通过修正和改造现成的研究方法,让它们成为和我们分析视野和研究目的相一致的女性学研究方法。

三、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以上的分析为我们总结女性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概括起来,女性学研究方法具有4个重要的特点,需要我们在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女性问题研究中加以坚持和实践。

1.从研究方法层面来看,兼顾对社会性别方法论的坚持和对具体研究方法的使用,但以坚持社会性别的方法论为先

方法论是指建构一个理论或一个分析框架的哲学思考和认识。对于女性学研究人员来说,在摆脱传统男性哲学影响的同时,还要树立社会性别的哲学思想方式,确实把社会性别引入到建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的整个过程中去。有了社会性别这一至关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作为先导,我们就会自觉地从女性学的学科角度选用合适的研究步骤和分析手段,让具体方法及其应用真正地与我们的社会性别分析框架保持一致,进而为实现我们的研究目的提供有效的方法服务和支持。所以,女性学的研究方法是社会性别方法论和相应的具体研究方法的统一,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是在社会性别哲学思想方式指导下的具体研究方法的使用。任何把二者割裂开来,或者脱离社会性别哲学思想指导的研究方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学研究方法。

2.从收集资料来看,兼顾描述是怎么样和解释为什么这样,但以解释为什么这样为重

在传统的男性研究话语当中,搜集资料过程中的描述是怎么样和解释为什么这样是分开的,是由不同的人来完成的,被调查对象一般承担提供资料和描述是怎么样的任务,而解释为什么这样往往由研究者本人负责。所以,在过去对女性的调查研究中,女性总是处于被动的、受他人操纵的地位,她们只能按照男性研究人员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提供生活事实,而不能讲述更多她们更关心的情况,更没有机会和权力对所提供的材料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解释。女性学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就是要改变这种描述是怎么样和解释为什么这样彼此分离的状态,让被访问的女性成为调查过程的主体,她们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她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她们不仅如实提供自己的生存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对生存状况给出自己的解释。对于女性学的研究目的来说,让被访谈的妇女解释为什么这样尤其重要,一方面与描述是怎么样相比,解释为什么这样才是真正的目的;另一方面让被访问妇女作为主体参与调查研究的整个过程是对她们的尊重,而她们自己的解释比起他人的分析更不容易出现偏差,也更符合她们的生活实际。

3.从分析手段来看,兼顾实证或定量分析和解释或质性研究,但以解释主义的质性研究为主

注意实证或定量分析和解释或质性研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女性学研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而且还有助于进行学科和学者之间横向的交流,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应该走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之路。但是,在男性政治和知识权势还相当强大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把社会性别的哲学意识贯穿到具体的研究过程,为了让更多的女性用她们自己的声音叙说和解释她们的社会经历,使用解释主义的质性研究方法要比实证或定量分析手段更为重要。其实倡导更多地使用解释主义的质性研究方法还意味着对擅长实证或定量分析方法女性学者的一种提醒,也就是在收集什么资料、如何收集资料、怎样分析资料时不要忘了女性主义的性别立场和社会性别的哲学思想。与此同时,在面对男性学者的实证或定量研究成果时,也能保持相应的社会性别警惕,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批评或批判。

4.从研究方法发展来看,兼顾多学科吸收和跨学科创新,但以发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首

相对于女性学,其它学科都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也都有比较丰富的关于本学科研究方法的知识积累,在社会性别分析框架下对这些研究方法的吸收,不仅可以丰富可供我们使用的研究方法资源,弥补女性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暂时不足,而且还可以加强学科合作,繁荣对女性问题的研究。然而,这种多学科性的研究方法吸收和使用毕竟带有较强的学科属性,当使用的研究方法不能很好地与社会性别分析思路结合起来时,其研究成果就可能变为女性社会学、女性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延伸,而不能成为女性学的学科内容。即使是比较完美的结合,其研究产出也只能是女性学和其它学科的双学科或多学科的合作结果。所以,要真正形成和增加我们女性学自己的研究方法资源,就必须把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的改造和创新摆在首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女性学才能够在理论和方法上独立和强大起来,才能够摆脱对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依赖,才能够彻底地消除被边缘化的危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各学科研究方法进行跨越学科的改造和融合,进而构建一套我们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是涉及到我们女性学生存和发展的一件大事。

标签:;  ;  ;  ;  

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及其学科意义_社会性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