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洛卡(广东)精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300
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下的机械设计制造为研究对象,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并对其优点进行总结,最红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做出评价,旨在实现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概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将多个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技术。早期机械设计制造是由人工完成,参加工作人数居多,但是设计结果并不理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设计人员开始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引入信息技术,形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出现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减少了工作人员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现状
目前,制造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制造业发展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将信息技术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中,可以促进该领域快速发展。
2.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优点
(1 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在机械制造业中引进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生产效率。信息技术的引入,使机械设计制造程序上逐渐转变为自动化工作程序,提高了机械设计和制造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制造业生产规模,是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此外,信息技术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机械制造产品的精准度,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弥补了传统人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2) 有利于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安全性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其安全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机械设计中减少了人工操作概率,从而提高了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性,降低了机械制造生产中的安全隐患,有效避免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在生产中因各种原因出现故障。同时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机械设计制造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发现故障并切断电源,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远程操控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种网络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机械设计制造过程进行远程操控,并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工作人员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时,把客户的要求放在第一位,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机械生产计划。
3.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
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与传统机电产品相比,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值,它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4.1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
机械自动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同时,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实现了工作自动化,所以生产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6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可提高1.5~3.5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节省操作人员约50%,缩短生产周期40%,使加工成本降低50%左右。此外,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作方式具有可通过调整软件来适应需求的良好柔性,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4.2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
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与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自动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寿命得到了延长。
4.3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
机械自动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和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械自动化主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化最优化操作。
4.4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
机械自动化产品跳出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应变能力较强。
4.5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机械自动化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可以加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甚至是家庭自动化,从而可促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
4.6节约能源,减少耗材
节约一次和二次能源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机械自动化产品通过采用低能耗驱动机构,最佳的调节控制,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自动化系统的许多功能一方面从机械系统转移到微电子、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从硬件系统转移到软件系统,从而使得机械自动化产品系统朝着轻小型方向发展,减少了材料消耗。
所以,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使用单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都会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首先是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和推动机械自动化技术。
3.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
(1)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社会进入到信息化智能时代,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使之对应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造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制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推广并应用到其他领域,提升了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在未来机械设计制造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成为制造业的核心支柱,只有全面推进自动化发展,才能为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奠定坚实基础。
(2)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理念是绿色生活,想要实现绿色健康生活,就需要企业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因此,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也要向生态化发展。企业绿色生产理念主要指的是企业的生产要符合当前社会的环保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到资源不浪费。资源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引入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
用率与企业生产效率,还能够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了绿色生产目标,从而符合了社会发展要求。
(3)向模块方向发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不只是单个系统模式,它需要多种系统模式共同配合,才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之就是模块化发展,可以完善企业生产系统,减少企业成本投入,为产品后期维护提供了支持。
(4)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传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种人为设计和制造过程,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并被引用到机械制造业中,在未来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将成为机械制造业中生产的主要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电子技术和机械生产进行融合,促进机械设计和制造向机电一体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整体水平。
(5)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有利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向网络化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机械设计制造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远程操控,还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与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及时解决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整个工作效率,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
4.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大力推广和应用,在此背景下,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得到极大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开始重新审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逐渐重视相关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同时,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智能化、生态化、模块化、机电一体化和网络化将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促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减低企业投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鑫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和优势及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8(21):53.
[2]陈国金.信息技术背景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18):227-22
论文作者:黄健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机械设计制造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及其自动化论文; 机械论文; 产品论文; 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