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大国博弈的新课题_碳排放论文

环境保护:大国博弈的新课题_碳排放论文

环保,大国博弈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新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大凡体制性安排都关乎世界力量的分布与权利的分配,堪称一种“大政治”。最近,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将防止地球暖化问题纳入政治议程。这标志着地球暖化作为世界性威胁,被提升到了全球安全的层次,这也是一种新的体制性安排。

从国际关系史上看,每次国际体制的变动,总伴随着大国间的政治较量。无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的“凡尔赛体制”,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雅尔塔体制”,无一例外地演绎着大国政治博弈史。尽管当今世界,经济相互依存日益深化,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降低,但大国间的政治博弈从未终结,只是表现形式更趋于“软化和弹性化”,博弈的手段日趋“市场化”和“法制化”。在此,国际道义、人权、特别是人类生存权,往往被用作制约与牵制的手段。“京都议定书”堪称新时代大国政治博弈的典型体现。

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至今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这就决定了世界减排架构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大国对立的格局,使利用环境标准规定世界秩序的构想充满变数。冷战后,日欧开始谋求主导世界秩序新角色。在欧洲,欧盟启动,欧元诞生,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体制;在东方,日本积蓄实力,奔向政治大国,极力扮演亚洲秩序主导者。在推动世界秩序变化上,日欧形成了共同利益,其利益交汇点便是“京都议定书”,这也正是围绕“京都议定书”日美欧政治博弈的本质所在。

其实,从日美欧各国近年来的一些举措来看,不难发现,发达国家已经围绕“减排”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政治博弈。以日本为例,按照规定,日本须从2008年到2012年,将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削减6%。而2005年,日本实际排放量反而增加了8%。日本的节能环保技术已达到了世界水平,单纯依赖国内市场很难达标,除非关闭工厂、发电站,但日本可以通过“帮助别国环保以换取排放权”,仅在中国便获得约700万吨碳排放期权,待价而沽。

对此,美国也积极展开反制措施,谋求主动。比如,美国敦促粮食、原油、天然气期货市场完成统合,形成“综合燃料大市场”,由美国制定世界新燃料价格,维护美元一统天下。近期,日美首脑达成原子能合作协定,促使日本扮演“非核武型核电推广主力军”,向世界普及“纯民用原子能”。核电的清洁化,无疑将从根本上瓦解日欧主导的“碳排放权”战略。

令人担忧的是,美日欧围绕“碳权”的政治博弈,开始将中国等新兴市场国纳入战略射程。美国提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加入减排框架,防止暖化则无法落实;日欧也将中国拉入“后京都议定书”,并确保采取一致步骤,视为与美对抗的筹码。

而问题在于,中国经济刚刚起步,民族制造业尚未成熟,将中国拉入高标准的“后京都议定书减排框架”,无异于将中国产业困在笼中。从短期看,日欧向中国提供环保技术并不是不赚钱,他们换得的碳排放权可以拿去交易,而从长远看,这些国家将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环保标准,使中国的环保技术开发只能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其结果,恐将导致中国巨额的财富流失。

从当今的“碳权政治博弈”看,无论美日欧如何较量,最终都将各自蓄积生产力,实现其优势地位的确定。而制造业的后发国家,很可能在与大国的“碳权博弈”后,丧失经济增长条件,重新处于战略劣势。对此,认真考量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方向,制定我市场环境标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事实上,当前与江河湖海污染、城市垃圾处理、森林植被、农业植被破坏,以及国土沙化与流失等相比,二氧化碳排放尚远不是阻碍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真正瓶颈。在面对国际上的减排压力时,在国际新秩序建立之初,我国应争取更大的发言权,避免输在起跑线上。

标签:;  ;  ;  

环境保护:大国博弈的新课题_碳排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